丽江“红灯区”
2013-04-29神医
神医
丽江的「红灯区」,无关敏感、无关禁区,只是丽江萦绕着生活气质的地方——一个个是客栈也是家的地方,它们是自在的,不讨好来往过客,却将最骄傲、最个性、最温暖、最勇敢的东西悄悄送出,给每一个懂的人。
在丽江的大小街巷,几乎每家客栈都不吝啬地挂几盏红灯,于我们是暖暖的,于主人是红红火火的祈盼。伫于此,就像穿越到故乡的年节时分,那一盏盏红灯,就像一张张堆满笑容的脸。红灯,就像中国吉祥文化中的因子和催化剂,无需其他就反应起来并传播开去。
忽然特别想知道第一个挂红灯的人,那时是怎么的心境和情景,竟让这一抹红渲染起来。一传说是某年岁末黄巢起义军攻浑城,黄巢进城打探敌情时遇险,得一老汉相救,他便要老汉在大门上挂上红灯作为标识,以免起义军入城后误杀恩人。老汉菩萨心肠,将此消息透露给穷乡亲们,于是众多人家挂起了红灯。从此,挂红灯的习俗流传了下来。
而更古老的传说是起于原始人对火的崇拜,对原始人来说,世界是神秘的,黑夜常常与灾难联系在一起,火,因为能照穿黑暗,取暖,烤熟食物,成为人们破解神秘世界的钥匙,那灼灼的红,也渐渐成了人们的某种精神依靠。
虽然传说并非红灯习俗的全部解释,可不妨碍人们享受传说和习俗带来的欢乐、热闹和祝福,也因此,人们不断创造着多姿多彩的习俗文化。
讲讲“掌柜”们的故事
我背着包,扛着相机,沿着客栈区走走停停,遇到几个掌柜的就聊两句,聊着聊着就感觉自己好像到了《功夫》里的那个客栈,每个人几乎都是隐居的高手,他们各有故事,各有性格,却在抉择时一样的义无反顾。下面,跟大家聊聊我遇见的几位掌柜的。
牧一客栈,掌柜的叫刘牧一,四川人,原是公务员一枚,和丈夫来丽江度蜜月,就在短短几天里,她做了决定,走出四四方方的工作,到这自由不打烊的地方,开一家小店,就几间房,住店打尖的都是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确实,她如愿了,这个40多岁的女人倚在门上,笑得很放肆,那些所谓40岁女人该有的忧愁,在她那里没留半点儿蛛丝马迹。牧一说,她从不为自己的客栈广告宣传,她来丽江要的不是生意,是一种生活。
她的客源来自朋友,6间房,260-500元三个房型,客栈从里到外的设计风格都是按自己的意思来的,包括大小物件也是她自己选的。从她的语气里不难听出,这些都是很酷的事儿,每天接朋友来,聊天加招待,再在某天送朋友离开,这些原是理想,如今已成现实。
藏宝客栈,掌柜的是俩女孩儿,胖胖的姑娘叫娇娇,原来是某公司的高管,在她对丽江的选择中似乎没有丝毫的犹豫,来丽江的导火线是她的哥哥嫂嫂,他们邂逅了丽江,又将这里的生活分享给了小妹妹。这个分享的后果就是,三天后,娇娇辞职了,她同好姐妹Emily,广州姑娘,藏宝客栈另一个掌柜的,彻夜聊天,兴奋不已,默契而愉快地决定要去过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恰好,当时想租的店面欲转,于是,她们就迫不及待地租了下来。娇娇说,客栈是她们在丽江的家,不为钱,只要生活。
她们喜欢这里的四季如春,不温不火。每天门一开,阳光就慢慢地洒进来,然后收拾一下卫生,给阳台和木质的桌子上摆着的几盆小花浇浇水,吃过饭后,就把普洱泡上,等满屋都是茶香后,就坐下来聊天,然后,迎来一个个朋友。在藏宝客栈里,似乎没有《武林外传》中大嘴这个角色,因为,掌柜的身兼数职,包括厨师,做好后就会给客人送上去,并请他们喝普洱茶,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就好像是一场亲切的家庭聚会。
和这对小姐妹聊的很开心,感觉很自在。起身看了客栈里的角角落落,动手拍了其中的一个,那个满是这小姐俩行走记忆的角落,我没有再投入热烈的聊天中,只是深深地想着,回去一定把在这里的感觉说出来。
客栈灯下,温暖地发呆
在丽江,就算再热闹也不浮夸,是因为这里载满了文化的印记和时刻唤人心安的元素,就像客栈散发的味道。大到客栈区的街道、外观,小到门窗格调、器物摆设,自有一股子创意后的古色古香,还有间隔张贴的门神、纳西对联,以及爬满墙的东巴文字,都散发着无声的倾诉欲望。
穿过这些,找了一个灯下的角落,围桌而坐,在我们上方的是一棵年代久远的普洱茶树,我们笑谈,桌上的普洱茶是否树上所掉,店主这钱省大发了。
在丽江,特别不容易乏味,特别在灯下,你这刻喝茶,下一刻就会遇到一簇盛开着的灿烂小花,饶有兴致的光头老外,专注在自己舞台的酒吧歌手,或者一排排泛黄的有意思的书,又或者是一个简单的南方帽子、酒吧的名号和迎面走来的陌生人,这一切,安静却不单调,就在这不太热闹的地方,转个弯,走过三五个房子,就有一个惊喜等着你。
我背着包回来了,同时背回来的还有一颗想停在那里直到老去的心。一路上我都止不住地去想,我也要在那里有一家客栈,不时地来三五好友,我喊着打尖还是住店,然后一脸笑地迎过去。晚上,要么喝酒唱歌要么喝茶聊天,第二天醒了再给他们做煎饼果子吃,还有葱油饼和小米粥,在每个晚上,挂上一盏温暖的红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