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
2013-04-29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3年8期
“神奇的碘酒”这个活动是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得出“淀粉遇碘酒会变色”的结论。不难想象,幼儿在活动中必定表现积极,探究兴趣浓厚。但是,就算幼儿发现了淀粉遇碘酒变色的神奇现象又如何?它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吗?淀粉是什麼,大班幼儿知道吗?现实生活中又有谁会拿碘酒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呢?若幼儿再问“为什麼碘酒遇到淀粉会变色。遇到其他物品却不会变色”,教师又该如何解释呢?所以,教师选择科学活动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其教育价值,要不然教师煞费苦心地组织了活动,不仅对幼儿的发展意义不大,还会埋下安全隐患,得不偿失。我认为,对幼儿来说,只要让他们知道碘酒在生活中的作用就可以了。
(北京 王晓珍)
关于安全教育的问题,我有个建议,可以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设计一些表示危险的图标。如:用画骷髅、画老巫婆的脸、打个叉等表示禁止使用危险品。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将自己设计的图标贴在家中的危险物品上,如84消毒液、碘酒、洁厕灵等。这样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危险物品,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江苏仪征 侯翠玲 李青青)
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淀粉遇碘酒变色的现象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吗?是幼儿需要认识的吗?由于这个活动中所探究的问题是教师“策划”的,因此幼儿探究时势必缺乏内驱力。此外,科学教育的价值应服务于生活。即使幼儿通过操作得到了淀粉遇碘酒变色的结论,也无法体会到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是什麼。只有符合幼儿发展和现实需要的科学问题,才具有探索的价值,才会燃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浙江杭州 张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