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课堂中非线性的思考与实践
2013-04-29蒋杰
蒋杰
非线性是相对于线性而言的,语文课程是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开放的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是按固定的规律组织排列的,教师教学过程的预设与教学情况的变化的关系,学生的生成与文本“规定”的关系,学生理解与教师理解的关系等等,都无法线性地表达。在习作教学中,强调非线性的教学,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准则,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促进和催化作用。
一、 激趣
1. 提供心理自由,还习作以个性。一是让课堂充满微笑,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二是让课堂充满期待,消除胆怯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真实地亮出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
2. 创设情境,放飞想象的翅膀。比如,在教学《蒲公英》一文时,教师抓住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来到金光闪闪的沙漠,银花朵朵的湖泊、黑黝黝的泥土后不同的生活。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不由得纷纷想象描绘起三颗蒲公英种子的不同命运,揣测不同的心情,感悟不同的选择……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习作,一节课就完成,连平时最怕写习作的同学也当堂完成。情境点燃了情感,情感成了习作的原动力。
3. 解放心灵,掏出真心话。一是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倾诉真情意。比如,引导学生写一件成功的事,不把习作的内容局限于学会一项本领,解决学习疑难等所谓“有意义”的事情上,而是注意引导学生想开去,回想曾经触动内心的事与物。有的学生说,自己想出办法,捉住了跑进房间的老鼠;有的学生说,想办法调解了妈妈与奶奶之间的矛盾;有的学生说,自己减肥成功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得到了教师的珍视,习作过程中,思路开阔,真真切切地展现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二、 指导
1. 在对话背景中渗透表达方法和习作要求。通过对话,促进自由表达与有效指导的有机整合,既不放任自流,又不机械灌输,在对话背景中引导,尝试采用“五字诀”:①“引”。比如,学生交流成功的一件事,在思路还没打开的时候,学生说:“学会骑自行车。”“学会了溜旱冰。”老师说:“除了学本领以外,还有什么?”这就是往宽处引导;又如有位学生说:“学舞蹈。”老师说:“听说你在比赛时感冒了?”引导学生往深处说,在感冒的情况下,是怎么能够成功参加演出的?教师看似无意,实际上是有意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得清楚些,说得具体些。②“问”。比如,一个同学在讲述成功地“捉老鼠”时,同学之间互相发问,教师在这中间点拔,穿针引线,师生、生生
写作教学
之间互动,很自然地一步一步解决如何写具体的问题。既是对话的过程,又是在引导学生解决怎么写的问题。③“评”。比如,有一位同学讲述跟爸爸下棋的故事,老师问:“大家说说他介绍得怎么样?”有的学生说,他把和爸爸下棋的经过介绍得很清楚、具体;有的学生说,他在介绍时运用了很多成语,如孤掌难鸣、插翅难飞,很生动;有的学生说,他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活动和爸爸的神态,让人感受到这是一场既紧张又激烈的棋赛……这样的“评”,其实不就是在启发学生要如何表达吗?④“补”。比如,有位同学在讲述“学舞蹈”时,对于如何练习转圈子说得不具体,教师就有意识地请曾经一起学舞蹈的同学来补充……⑤“点”。教师注意在学生发言之中进行穿插点拨或点评。如有位同学讲述捉老鼠时,说到他“拿了一根棍子去敲打,老鼠东奔西跑,一会儿躲在椅子后面,一会儿藏在桌子后面,一会儿跑进床底下,一会儿跳上书架上……”时,教师插话:“好,一会儿怎么样,一会儿怎么样,把老鼠被赶得东奔西跑的样子说得很具体,很形象。后来呢?”这样的点评,让其他同学对于“一会儿……一会儿……”这一句式引起重视,强化如何说具体的感悟。
2. 在自由表达中求创意。一是在观察的细致处求创意;二是在生活的精彩处求创意;三是在心灵的深刻感受处求创意;四是在事物与联想的引发处求创意。比如,有位教师就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放鞭炮,既喜欢又害怕,既逞强又特别的胆怯,你发现过吗?抓住这精彩瞬间,把它写下来,就是有创意的表达。”经过指导,同学们都能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精彩,把它表达出来。这样的指导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的精彩处求创意。
三、 评价
1. 以赏析为主,以自改为主。一是要注意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要注意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每名学生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句段(可以是一个优美的句子,可以是一个精彩片段,甚至可以是一个好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绘声绘色地说一说,体验成功的乐趣。二是要注意创设修改平台,让学生互评自改。要通过集体赏改、互评互改、自评自改等方式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和习惯。
2. 树立“讲评也是指导”的意识。这种指导应该体现在:一是引导展示,由学生自己读和谈体会,或由教师朗读加评点,或由同学互相品评赏析,让他们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潜移默化地从同伴的成功习作中学习表达方法;二是引导修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平淡的习作加以修改,使之成为更生动的有创意的表达。例如,有个同学写扳手腕活动,原文只有简单的几句话:“我和××扳手腕,我们手扳着手,毫不退让,这样持续了好久,我突然一个用力,把他的手腕压下去了。”老师请他来面批,说:“你再和××同学做一次扳手腕活动,要注意自己的感觉,更要注意观察××的动作、神态,观察整个扳手腕的经过,然后想想,原作能充实哪些内容。”两天后,这位同学的修改稿是这样写的:“我咬紧牙关,憋住呼吸,几乎用尽了全部力气,使劲地把××的手腕往下压。××也紧闭双唇,皱着眉头,脖颈绯红地使着劲,丝毫也不退让。就这样,我们僵持了足足一分钟。这时候,我感到手腕有些发软,感到××用有力的大手,正使劲地压过来,我顿时感到满脸通红,脑袋胀得像要爆炸似的。眼看××的手就要把我压下去了。危急关头,我一个用力,使出全部力气,把××的手腕压了下去,一直压到桌面上。‘啊,我赢了!我赢了!我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可以看出,这位学生的修改稿比原习作具体形象,有创意地表达也就体现其中了。
3. 注重“五多”,体验成功。一是多给学生一些自我评价。给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二是多给学生一些赏识评价,学生互相赏识。三是多给学生一些情感评价。一改“权威性结论”的做法,侧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话谈心,多一些鼓励性、希望性的“悄悄话”。四是多给学生一些过程评价。在准备、初作、修改三个阶段,采取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估。如让学生分别根据其初作阶段的表现打“初作分”,根据其修改阶段的表现打“提高分”,对精彩点打“奖励分”,使学生“劳有所得”,“评有所依”。五是多让学生获取读者评价。强调学生习作的读者范围,由单独的语文教师,向其他老师、同学、家长、亲戚、朋友开放。如在班上开辟习作园地,举行定期的佳作评选,举办习作展览,出版习作选集,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同学等观看,作现场评论,还可鼓励学生将习作寄给远方的亲戚、朋友等,鼓励学生投稿发表,从而使学生从更大范围的读者中得到评价。
4. 让学生有个“百宝箱”(即成长记录袋)。这个“百宝箱”:一是装平日积累的素材,如天天小日记、课外摘抄优美词句、名人名言、优秀习作、生活小知识等。二是装习作的初稿和修改稿,隔段时间让学生再进行自我品读、对照反思。三是装对自己习作的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这些自评、他评,甚至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进行申辩的“对话”式的评价材料,是习作“百宝箱”里不可忽视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科学管理“百宝箱”。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百宝箱”打扮得漂亮些,并起个名儿。然后,引导学生想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把搜集的资料装进去。如按时间或分类排放,每一类资料还编写目录和页码,以便于需要时查找。每个月都由班里学生分组轮流在后黑板进行习作展示,由每位学生从“百宝箱”里选送自己的一篇得意之作参展。
5. “悄悄话”,架起心灵的桥梁。在习作批改中,我一改“权威性结论”,而是在学生的习作本上写“悄悄话”,架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一是通过”悄悄话”使学生不再害怕习作。二是通过“悄悄话”在学习中撑起了舵。三是通过“悄悄话”,让班集体更加和谐融洽。
(作者单位:常州市勤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