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3-04-29吴启
吴启
摘 要:在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习惯较差被冠以“后进生”的帽子,特别是在中职学校,后进生较多,如何做好这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关注的并且不断寻求解决方法的难题之一。本文从孙同学的例子入手,探讨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 后进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50-002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在班级中思想道德表现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或思想道德和学习成绩两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缺点和问题相对较多一些的学生。[1]中职学生相比普高学生来说,文化知识普遍较为薄弱,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每个班级中的后进生也相对较多,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如果不能够得到较好的引导,会在整个班级中形成不良的风气,走上社会,会对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如何转化后进生,帮助他们努力学习、改掉身上的坏毛病,消除未来在社会中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中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并且艰巨的工作。在我的班级当中也有几个所谓的“后进生”,从他们身上我也在不断的尝试、总结转化后进生的有效的办法。
我班孙学生刚入学是很多老师眼里的“钉子户”,成绩比较落后,行为习惯比较差,甚至出现在课堂上与老师顶撞的现象。记得刚入学时,学校举行了一次运动会入场式比赛,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比赛就要临近,不少学生都主动的要求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进行训练,开始的几天,大家训练的都很认真。有一天,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班的这名“钉子户”一直背着书包,并且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影响了大家的训练,训练结束后,我将这名学生留了下来,问他今天训练时为什么不认真,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名学生突然从嘴里蹦了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集体荣誉感有什么用。”他的话让我很震惊,但我仍然极力的克制着自己,心平气和的告诉他入场式看的是我们这个集体,他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到了我们这个集体,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怎么可以没有集体荣誉感呢。可是很显然他并没有真的听入耳。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关注这个学生,后来通过和家长以及学生的沟通,发现这个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他总觉得他的父亲不关心他,身边的人不关心他,慢慢的开始不爱学习,行为自由散漫。在老师、同学的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在我的眼里,他的身上却有着很多的优点。运动会时,本班级的区域卫生要由本班级打扫,很多学生嫌脏嫌累,可我却看到平时的“钉子户”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因此就此事我在班级中对他进行了表扬。事后我也找来这名学生,跟他进行了一次交流。
“你能说说自己的优点吗?”我微笑着问他。
孩子想了想说:“乐于助人。”
“在我眼里你的优点很多,比如说懂事、乐于助人、孝顺父母、人缘好,有舞蹈天赋,随便数数优点非常的多。”听到这里,那孩子开心的笑了。
“那你觉得你有什么缺点呢?”我接着问。
“固执、过于冲动,老师我并不是没有集体荣誉感,上次我只是一时冲动说了那些话”。
“老师相信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运动会打扫卫生时其他同学都嫌那一大堆的垃圾很脏不愿意倒,而你却主动去把那些垃圾倒了,这些老师都看在眼里,希望你不要让那一点点小小的缺点掩盖了你所有的优点,好吗?”
孩子听到这里诚恳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仍然会犯这样或那样的小错误,但我感觉得到,他在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缺点。又过了半个学期,他接触到了学校的舞蹈团,开始喜欢上舞蹈,但这时的他却有点犹豫,因为父母觉得他的成绩已经很落后,平时又总爱惹事,并不是非常的支持他,但看的出来他非常的渴望学习舞蹈,在这件事情上我却很支持他,舞蹈老师也说他很有天赋,每天他总会挤出时间认真地练习舞蹈,一年一度的本专业颁奖典礼上,他的街舞让老师、同学折服。自此之后,让我惊喜的是孙同学不仅是对舞蹈的训练更加认真了,对学习的态度也有所改变。虽然有时候他还是会犯一些小的错误,但能感觉得到他在不断的改正自己的缺点,对于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会给予鼓励。慢慢的各科老师对他的看法都有了改观,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案例中的孙同学只是后进生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教育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但是对于一些后进生他们身上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很多后进生行为上自由散漫、不爱学习,甚至顶撞老师,他们认为老师、家长都不重视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后进生如果引导不好,会在班级里形成很不好的影响。所以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一、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很多后进生学习成绩较落后,经常被老师、家长批评,久而久之会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即使是后进生,他们身上也有着自己的优点。案例里提到的孙同学,平时热爱舞蹈,我也很鼓励他积极参加学校的舞蹈社团,在班级的班级典礼上、学校的艺术节活动中,都看到了他的身影,对于他的每一次好的表现,我都会适时的给予表扬,让他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同学在关注他,在这些活动中,他慢慢地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对自己不再自暴自弃、对集体活动不再漠不关心,学习上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起色。马尔顿曾经说过:“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对于后进生来说树立自信心更为重要。我认为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作为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你的一个微笑、一句温暖人心的话,就会让学生感到他是受关注的。其次,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所谓的后进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扬,他们也不例外,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因此,请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当他在卫生方面有了较好的表现,要给予表扬;当他在纪律方面有了进步,要给予表扬;当他在考试中有了进步,更要给予表扬,我们的表扬会让他更有信心,我们的表扬会让他不断向前。我们甚至要为学生创造获得表扬的机会,比如,多组织班级活动,让这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
二、爱心、耐心缺一不可
很多后进生学习上、思想上的落后并不是一天养成的,后进生的转化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难通过一两次的谈话或一两次的活动彻底改变一个学生。案例中的孙同学是老师眼中的“钉子户”,他的很多行为习惯是长久以来慢慢养成的,一次两次的谈话,可以让他有所醒悟,一次两次的活动,能够让他找回点自信,但这些学生毕竟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他们需要在不断的发现自身缺点,改正缺点,再发现,再改正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老师的帮助,需要老师的理解,老师的肯定能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好的前行。因此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需要付出爱心和耐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不厌其烦的教育他、鼓励他、肯定他,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也要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地、不断地予以纠正,但是我们更要注重批评的方式。绝对不能简单粗暴,一定要把他们当成平等的人,给予他们最基本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我坚决相信,学校里往往带来很大不幸的冲突,大多数根源就在于教师不善与同学生们谈话。”很多后进生往往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甚至很多的家长采取一些粗暴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这些教育的方式不仅没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让一些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一味的批评指责只会让他们口服而心不服。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更多的需要平等的对话[2]。我认为谈话不需要多次,只要能抓住重点,交心的、倾心的促膝长谈几次,一定比简单的、粗暴的棍棒教育要有效的多。教师应把每一次的谈话都当作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
三、打开后进生的心灵之门
柏拉图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要转化一个后进生,不仅仅是对其进行说教,更重要的是走进他的心灵,真正的了解他。造成学生学习落后、行为习惯较差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学生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缺乏关怀而自暴自弃;有些学生因为父母过于溺爱而对自己的行为过于放任,也有些学生因为小学、初中成绩较差,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很多,学生的个性也都不同。在教学过程中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育人亦如此。要征服所谓的后进生,必须走进他们的心灵之门,换一种角度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了解他们心里的感受,了解他们的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案例中的孙同学在很多老师的眼里,他是个行为散漫、蛮不讲理、固执己见的坏学生,但他在我眼里却是个很有原则,很有毅力很执着的学生。对于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他会义无反顾地去做去坚持,一味的粗暴的批评对他毫无作用,但只要你通过自己的言行让他从心灵深处认清事情的对错,认识了自己行为欠缺之处,他就会很坚决的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四、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学生
喜欢成绩拔尖的学生,忽视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这是很多老师的通病。特别对于很多后进生,自身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因而对老师的言行非常敏感。记得案例中的孙同学在刚开学时,总觉得某科的老师对他有偏见,因此在这门课上,他总是不认真听讲,甚至顶撞老师,为了消除他的这种想法,我试着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交谈,他告诉我每次当老师说到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总会看着他,似乎在说这件坏事肯定是你干的。从这件事上,我深刻的感受到,被尊重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对后进生来说,他们更加敏感,更加渴望得到尊重。因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各项活动中,教师都要做到不歧视后进生,让他们多参与到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中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所谓的“后进生”,同样我们也坚信: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天之英才,一定会“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们平时的一些行为只是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必经的磨砺和人生的洗礼。只要老师对任何一个孩子付出真心、爱心、耐心,多深入了解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那么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关心、帮助和爱护下,后进生也一定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元峰.论中等职业学校后进生的转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41
[2]张晓惠.放低架子,以退为进——中职班主任工作实例[J]科技信息,2008,(1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