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带动课堂教学变化之我见

2013-04-29琼达

考试·综合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科情境生活

琼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74-01

关注课堂教学,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重建学生的课堂生活。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课堂,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与学习方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方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活动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1 课堂教学要素

1.1 教师与学生。

教师身临课堂之境,他们的决定和行动构成了课堂文化生活的主体要素,教师的工作是在与学生、学科内容、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在以往的课程研制模式中,学生常常只被置于课程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地位。而实践的课程探究者认为,任何课程的结果都深受学生的影响,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提出诸如什么是值得学习和体验的、应该怎样学习等全面的问题。因而,学生在课堂中应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他们应与教师一样,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在学什么与怎样学的问题上展开对话。

1.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通常被视为是静态的东西。但实践的课程探究赋予了教学内容动态性的特征。在课程的研制中,许多方案是在情境中产生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具体的"事态"中的需要或兴趣为依据,教学研究意义的生成也是通过情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因而,情境不同,如教师、学生不同,个人生活经历及环境的改变,学习经验的选择依据及具体面貌都将显现出较大的差异。

1.3 教育环境。

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等方面的学习情境及课堂生活中的规章、制度和期待等因素。环境不仅制约着教学的发展过程,而且对课堂情境的性质和面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在课堂研制中,研究者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待定情境及问题的制约作用,否则只关注教师、学生和学科内容,漠视环境因素的影响,则将打乱课堂及其他教育情境的生态平衡。

2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哪些弊端

过去的课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幅司空见惯的情景,教师满堂灌,一讲再讲,学生耐着性子听(有的听不进去就睡觉),做不尽的习题,学生按着老师设计好的套路来回答,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和别的学生听的是他(她)答的是否与标准答案能对上号,而不是这个学生的思维过程,一旦学生答错将遭到批判。

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学习内容远离生活世界,偏重科学世界;二是脱离现实,缺乏对儿童可能经验的合理构建;三是乏味单调的理性知识成为旋律,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志趣、爱好的需要;四是课堂活动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狭小。

具体弊端表现为:

2.1 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教师课堂独白,以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线路推进。课堂观察的视线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在课堂上维护着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

2.2 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接受的是一个个封闭的学科体系。课堂活动着眼于学科内部的原理与逻辑发展,学科之间一般不沟通、不渗透、不合作。因此,学生在应用时难以摆脱知识割裂,难以融会贯通。

2.3 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

传统课堂在"落实双基"的时候,往往不顾其余。使许多响亮的口号成了空话。传统课堂以学科成绩为评价标准,只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框架里寻找与挖掘可能的发展。学生的人格受到普通的漠视。

2.4 重视结论轻视过程。

传统课堂通过灌输,让学生原盘接受有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在"授课"过程中只灌输前人研究的成果,即现成结论;学生通过模仿和操练,解决的是该学科的创造程度较低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很难体现一种"能动、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

3 课堂教学新变化

3.1 知识结构新变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

3.2 教师常规活动新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

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那个知识传授者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获得和情感体验。

教师的课前准备,将不再缠绵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而是活跃在课程因素组合的中观察课程结构中,倾心于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组织方面。

用新课程的理念看过去,原课程中的教学目标、环节、步骤都带有讲授为主的痕迹。原课程中的练习、提问、作业都需要赋予新的含义和形式。从课桌椅的摆放到课堂秩序,都需要重新设定。

3.3 主体、客体新变化。

通过新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大的不同。

过去的课堂,听到的是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额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师过于注重自己教学行为的演示,这种演示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控制和个人的表现。于是,学生就成了"配角"和"观众",课堂教学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活动。新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学的过程,成了师生沟通和交往的过程。新课堂,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的程度、水平和互动的方式、成效。

过去的课堂,过于注重对学生的训练,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超量地做习题。把训练等同于教学。这些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学生做练习题的"自动性"水平在提高,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感性在降低。新课堂,把学生看成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是学生成生的经历,注重了学生真情实感,尊重学生的判断,重视学生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了在课堂中的生命发展。

总之,在新课堂运行中,我们应赋予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四方面因素新的含义。对于学习环境,要重视两点:一是课堂学习气氛。营造个愉快、宽松、合作、共振的课堂学习气氛,对于激发个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学科情境生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
漫生活?阅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