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学先学会观察

2013-04-29田明华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蚂蚁现象事物

田明华

摘 要:一切科学的进展都始于观察,观察是科学认识的重要源泉,观察方法一直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即便是后来进行实验,也离不开观察。观察是检验科学真理性的有效途径 ,当人们尚不能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时,观察几乎是唯一的研究它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 学会观察

中图分类号:G623.6

《小学科学》强调从观察入手,到对自然事物能做出解释,得出结论,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重视探究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观察占据小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的大段时间。就小学生而言,真正的观察能力训练才刚刚开始,因此对事物的观察活动主要是,对单个或少量的相对静态的事物进行定性的外部特征观察。所以小学生观察对象具有以下特点:喜闻乐见、相对静止、结构简单、特征明显,比如教材涉及的土壤、动植物、固体液体以及太阳、月相 等。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大致分为四类:实物观察、现象观察、行为观察和实验观察。

一、实物观察

实物观察包括的范围很广,只要是对掌握知识发生影响和作用的实在物体、图片与模型都可以归入此类。其实实物观察的对象大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学生对它并不陌生,但是上课时任课教师携带教具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科学》课的观察比日常观察更具有目的性、更仔细。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仔细观察,观察必须仔细而切题,细心观察会为探究实验提供数据,以核实那些有关的解释是否正确。当然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应步步深入,做到从感官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从单体观察到多体观察;从局部观察到整体观察;从外部观察到内部观察。同时努力用多种方法观察:看、闻、摸、捏、揉、握、涂、磨、搓、泡、烧、晒……进行简单的对比实验。

例如:《我的土壤书》的记录可设计两份:1.土壤中的落叶是这样腐烂的(选取典型的腐烂树叶直接贴上)。2.观察土壤中的蚯蚓(写下或画出自己看到的蚯蚓)。

又例如对于探究蚂蚁的实验活动,观察蚂蚁是学生探究实验的起点,同时也能引导他们一步步深入地展开探究。设计好蚂蚁的研究提示卡:蚂蚁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怎样把发现食物的消息告诉同伴?不是同一窝的蚂蚁为什么会打架?下雨时蚂蚁会有什么反应?等等。

科学课提倡让学生自己探究科学的奥秘,观察蚂蚁是学生探究的过程,但小学生往往不能全面地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必要的指导,通过发放提示卡,再一次引导学生注意研究的计划性,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知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的程度。这将有助于提高实物观察的有效程度,有利于学生根据有效信息(表象)进行探究,形成概念。

二、现象观察

现象观察的对象是那些反复出现、具有规律的现象,比如《关心天气》单元,通过观察具体的自然现象,同时根据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发生和如何发生的。进行现象观察重在引导学生多实践、多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了解造成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就现象收集有关的数据和解释,并鉴别他们的异同。做好记录进而引发探究活动的问题并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例如《太阳和影子》地球与宇宙单元的入门课,教材选择了学生最容易观察的自然现象为起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灿烂的阳光下,自由享受阳光带给他们的乐趣,自发地展开探究活动,有了充足的空间,孩子们的创造潜能是不可低估,他们创造的影子写字多精彩,不仅一个人可以写,还可几个人合作写,我相信阳光带给他们的乐趣会终身难忘。在学生享受快乐的同时,探究活动也在继续进行着,因为影子在悄然移动变化着。当他们从实践探究活动中知道影子的移动是和太阳的视运动相关的,他们将是何等的喜悦,在学生的喜悦之中,探究宇宙的热情也将由此点燃,因为科学就在他们身边,地球与宇宙也没那么神秘,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也都蕴涵着科学道理。

三、行为观察

行为观察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观察,然后按照一定目的和规则改变自身行为的学习过程。行为观察还表现在学生对教师或示范者的实验操作过程方面,例如:酒精灯的使用,任课教师一定要以身示范,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行为示范。从点酒精灯只许用火柴点火,怎么点?更不允许两灯之间“借火”,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还要注意一盖一提的规范动作,决不能直接用嘴吹灭。教师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性,勿使行为与言语解释上出现矛盾。

四、实验观察

实验观察是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观察,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知道实验前的条件、状态,例如:《热胀冷缩》实验初始条件是一个铜球和一个铜圈,铜球的直径略小于铜圈,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观察到铜球总是能顺利地通过铜圈。实验前的观察活动是学生后来认识变化的基础,缺少了这个环节会造成学生对实验结果证明了什么感到迷惘,在这个阶段的观察应强化学生对初始状态的观察和记忆,必要时还要引导学生记录下较为复杂或有测量要求的事实和数据。例:《溶解》的探究实验。初始条件为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和两份等量的高锰酸钾。学生在初始状态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是两个温度值,两包等量的高锰酸钾。接下去把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不同温度的两杯水中,就说明当学生对实验加以条件变化的操作,就标志着实验初始状态的结束。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变化的过程中,此时可以观察到在热水杯中的高锰酸钾,注重观察整个实验是如何从初始状态变化至最终状态的,要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的结果。

作为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主阵地的科学课,我们应努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使之充分发挥其潜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扎实进行观察活动的设计,观察方法和品质的训练,逐步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走好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步。

猜你喜欢

蚂蚁现象事物
美好的事物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奇妙事物用心看
蚂蚁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奇异现象传真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