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坊:反对魏忠贤 林釬被伪旨削官职
2013-04-29萧镇平
萧镇平
牌坊一般可以分为功名坊、庙口坊、百岁坊、节孝坊、墓道坊等多种类型,其中功名坊包括恩荣坊,是为科第高中或仕途得意而建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明朝大学士林釬(左金右干,音汉)的恩荣功名坊,读一读这座“中正和平”坊的历史印记。
莘莘学子园 林釬人文园
中正和平坊位于漳州市区著名风景区云洞岩脚下,云洞岩属鹤鸣山脉,以往,这里是一条古驿道,沿着这条古驿道再行不到几里,就是鹤鸣山上的万松关。万松关雄踞于江东桥之西,自六朝以来就是险要关隘。
如今宽敞的329国道早就绕过鹤鸣山,沿着九龙江畔通行,古驿道也早已废弃,这里已变身漳州理工学院的校园。牌坊为石构,三间五楼十二柱,高宽均约为9米,以青石和白石相间建造,是明崇祯九年(1636),崇祯帝为褒表东阁大学士林釬功绩,下旨而建的,牌坊上的匾额一面为“中正和平”,另一面为“澹泊宁静”均为崇祯皇帝手书,坊上雕刻装饰精细考究。
牌坊是为明朝大学士林釬而立,由于“釬”字较偏,所以许多人往往把“釬”字误读成“钎”字。
“是釬,而不是钎”漳州市知名文史学者许初鸣说,在《康熙字典》里,“釬”字的意思和现在的“焊”字相接近。
“以往一些新来大学生也会误读,但我们都进行及时纠正”理工学院的林老师笑着说,现在学校已将这个牌坊及周边区域建成一个“林釬人文园”。
据了解,将位于校园内的古牌坊加与保护利用,建成林釬人文园,与云洞岩风景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人文景点,提高了校园的文化、历史品位。
周末的校园,并没有太多的学子,立在中央的这座石牌坊显示得很雄伟壮观,偶尔有些捧着书本的学子,穿过牌坊下。遥想当年,林釬就是生活在这里,也是一名学子,寒窗十年,终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其死后,皇帝为表彰其功绩,方下旨建个座牌坊。
但是他绝对想不到,在其死后近400年后,他的牌坊所在地变身成一所现代化的大学,他的寒窗苦读的事迹、他不畏奸臣的事迹,仍激励了多少莘莘学子。
一段钩沉往事林釬因反对魏忠贤,被伪旨削去官职
“林釬曾因反对魏忠贤,而被伪旨削官职。”漳州市政协文史委学者林南中说,林釬一生正直且澹泊,所以后来朝廷才会下旨建造这座“澹泊宁静、中正和平”牌坊。
据漳州地方史志记载,明朝神宗万历丙辰四十四年(1616年),林釬考中进士,殿试第三名,授编修。熹宗朱由校即位后,林釬任国子监国子司业,后升为国子祭酒。其间,他办事公正,自奉清廉,教导有方。
当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当政专权,打击忠良。那时国子监里有个魏忠贤党羽,要在太学边建立魏忠贤生祠,林釬坚决反对将魏忠贤与孔子并列。
但林釬也因此惹了奸党,自知难以在京城存身,便把自己的乌纱帽挂在棂星门上,匆匆收拾行装,连夜逃离京城。魏忠贤为此伪造圣旨削去他的官职。
明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死后魏党倒台,所有受魏忠贤迫害的人得到平反。
明崇祯元年(1628),崇祯起用林釬,初复原职,继而升为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九年(1636),朝廷采用占卜法选官,召林釬对答问题,林釬陈述了“用人,理财,清寇,宁边”四策。他的精辟论证和精明能干,深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器重,拜为东阁大学士,被尊称为“林阁老”。林釬于明崇祯九年(1636)五月三十去世。
现在的这座牌坊明崇祯九年(1636)建,就是在其死后而建的,功绩盖棺而论,也算是对林釬一生的评价。
十多年前的一次索骥,在龙文一田野上找到
“这座中正和平坊,我10多年前就曾实地寻找过。”林南中说,他是10多年前,根据史志的记载,按图索骥,在龙文区西坑村外的田野上,找到这座牌坊。
“当时四周杂草丛生,古代的驿道就从牌坊下穿过,但当时那一带都建了许多压板厂,牌坊四周的田野上,有时也变成晒板场。”
但是在四五年前,林南中再次实地调查牌坊时,重返旧地时,却一时找不到这座牌坊,原先的那条土路早已不见,这一片区已是蓝田开发区的核心区域,往昔一望无垠的田野早已变成一座座厂房或学校。
“后来通过打听,才知道原先的古牌坊的区域,都纳入吉马印刷学院(现叫漳州理工学院)的校园范围。”林南中说,他当时也生怕牌坊区域被征走建大学后,牌坊会不会被拆了,后来当他在校园里找到这座牌坊时,悬着的心终于安稳落下。
“校方还算是保护得较好。”校方非但没将牌坊毁去,而且还原样修复,并将牌坊周边都辟成绿地,建成一个人文公园,这是一件大好事,也算是这个牌坊较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