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通文意,突破难题

2013-04-29邱吉莲

考试·综合 2013年8期
关键词:游者文意文言

邱吉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48-01

就现在高考文言文试题而言,有着明显的增强难度的趋势。其鲜明特点是,要答好相关试题,贯通句意已远远不够,更要贯通文意。这种命题方式切实考查了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理应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而这一点也远未引起考生的注意,因此有必要强化这种重要思路。

1 贯通文意,以准确判断相关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

本来该题难度并不大,很多试题基本不用看文章就可直接判断。但近年来的试题明显增加了难度,其表现就是该词的解释完全可通句意,但却无法贯通文意。

试题1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

分析:要判断该题的解释错误难度极大。因以"失职"来释"阙",句意完全可通,很多考生也因此误判其正确。请看语境:"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若理解为"失职",则下文一般应说如何"查究"、"惩处"。但下文并无此意,强调的则是萧燧因没有担任县官的资历,而最终授予他左司谏之职。因此,文意难通。其实,"察官"为监察御史的别称,而"阙"意为"空缺",这样文意才通。"以前,察官一职空缺,朝臣大多属意于萧燧,但因他没有担任县官的资历,而最终授予他左司谏之官。"

试题2刺船而去。刺:乘坐。(2011年四川卷)

分析:该题难度更大。一则"刺"的用法本身不熟,二则"乘坐"完全可通句意。只有贯通文意,才可判断其错误。原文前面曾言其"耕渔以自给",后面则言其"在溪上捕鱼"。由此可知,主人公是一渔夫。而渔夫应说"撑船、驾船、划船",故"乘坐"船错误。

2 贯通文意,准确判断对原文概括与分析是否正确

判断对原文概括与分析是否正确这一试题,是高考文言文中的一大难题,而最难的错误解释也恰恰只能靠贯通文意才能准确判断。

试题1侄儿王济……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2012年湖北卷)

分析:语境如下:"兄王浑之子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试题中的"从不"照应着文中的"略不",句意可通。但是,下文接着说"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而即使不知"脱"("偶尔"义)的具体意思,但"过"("拜访"义)的意思较为简单,可知他还是拜访过。"从不"的理解明显与下文矛盾。因此,即使考生不能确切解释"略不"的意思,也可准确判断该选项不合乎原文。其实"略不"在语境中是"大多不"的意思。

试题2贺钦……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2012年四川卷)

分析:语境如下:"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隐居学医"照应着原文的"隐居医无闾山",迷惑性极大。但结合下文以"医闾"自号,人称"医闾先生"可知,"医无闾山"理解为山名更为自然,而理解为学"医"于"无闾山"则未免牵强。再加上整篇文章对其"学医"之事只字未提,可推断该选项不合乎原文。

3 贯通文意,准确翻译相关文言句子

这是高考文言试题的另外一大难点,考生在此失分较多。做好该题除了有丰厚的文言知识积累外,更要树立原文意识。因为句子的翻译,不仅要通句意,更要通文意。尤其是句中的难点词语的解释与推断,除此之外没有他法。

试题1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

该翻译题难度较大,首先,"路"为宋代行政区划名。其次,只有结合语境才能落实句中的其他词义。语境如下:

(萧燧)出知严州,……移知婺州,……婺与严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分析:由语境可知,主人公先在严州任职,后调任婺州。那么句中的"东西"其实指的就是"严州"和"婺州"两地。"与"则照应"常平司请移粟于严",即"给粮食",而"旧治"则指自己原先任职之地,即"严州"。"坐视"即为"坐视不管"。因此应译为"严州和婺州属于不同的路(或"不属通路"),本来不应当给粮食,但是我怎么忍心对自己原先任职的地方坐视不管呢?"

试题2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2012年四川卷)

分析:该翻译题难度也较大。其中的关键词"从游者"、"磨砻淬厉"、"器业"均须结合文意来准确解释或大致推断。语境如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由文意可知,"从游者"应指"向他求学的人",而"器业",则指学业,不可误解为"事业"。再看最难解释的"磨砻淬厉"的推断思路。该句的主语应为主人公,既然是向他学习,则只可理解为他如何来教,再结合"磨砻淬厉"该词的特点,大致可译为"反复研讨,激励磨炼"。故整句话可译为"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他反复研讨,激励磨炼,以成就他们的学业"。

由上可见,平常所言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依然是解答高考文言试题的根本思路。尤其是上述三大难题的解答,只有将其放在原文中,在贯通文意的基础上,才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望考生在平时加强训练,真正培养起良好的贯通"文意"的意识与能力。

猜你喜欢

游者文意文言
王新开
以拉萨为目的地的川藏线骑游者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