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标准的几点认识
2013-04-29秦春燕
秦春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08-01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比原先的《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听话"和"说话"的提法更先进了一步。我认为由"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突破性进展。口语交际不是简单的"听"和"说"的相加,而是一个以听、说为核心的交际双方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整合了以前听说的功能,又扩大了内涵, 口语交际与以往听说训练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后者突出听和说的单向技能发展,而前者在要求听、说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强调"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重交际中的文明素养。这一目标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对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挑战。
在语文教学中,随着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在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方面有几点认识,现提出与同仁商榷,希望共同提高。
1 口语交际教学在提倡生活化、口语化和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是也要注意用语规范和语言修养
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主要中介手段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口语较书面语具有灵活、随意、通俗、生动等特点。口语交际得以开展的基础是学生对交际有兴趣,较少出现畏难情绪。而当老师对其提出规范用语和语言修养要求,在引导其认识口语交际的本质和规律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因为内容的变化而受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在呵护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时,是否需要提出用语规范合和语言修养的要求?
口语交际教学能否在实际运用中产生效果,首先来自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如果学生缺乏兴趣,以被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显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中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讨论";第三学段目标要求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是否有效,学生的能力是否发展,首先可以从学生是否兴趣盎然、情感投入来观测。
除了上述前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否发展,这也是检测口语交际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一堂口语交际课上下来,尽管教学氛围热烈,学生情绪高涨,但假如他们的语言始终停留在原有语言基础上(即还原其日常生活语言),他们的交际方式和态度依然维持在教学前的原生状态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不够高。口语毕竟是一种交际工具,不遵守约定俗成的规范,或是言语表达罗嗦、语意模糊,交际态度不当等都会直接影响交际的的效果。由此可见,提出用语规范和语言修养的要求还是有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用语规范和语言修养的要求: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第一学段目标要求学生"学讲普通话","能较完整的讲述小故事";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简要转述"别人的话,"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能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抓住要点""简要转述"别人的话,"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重视学生用语规范和语言修养的养成。
因此,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既要考虑培养学生积极的兴趣,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用语规范和语言修养的要求。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益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2 创设情境要贴近生活真实,尽量减少童话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创设生动的情境,通过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交际的兴趣。在众多情境中,创设童话情境是教师们驾轻就熟的。比如,围绕"有趣的动物"这一话题,教师会让学生当小动物介绍自己或别的小伙伴;围绕"小白兔运南瓜"这一内容,教师会和学生分别扮演小白兔和兔妈妈进行口语交际;有时教师还将童话故事中的主角如蓝猫、樱桃小丸子等引入课堂,让她(它)们成为学生的交际伙伴……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创设童话情境比较符合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中比较容易产生交际。
但是,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交际活动,这种活动如果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这里的"特定环境"指的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而不是童话情境。口语交际应当"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注重教学的"真实、和谐、平等。"关于"真实",南京师范大学魏南江先生发表了以下见解:所谓"真实",是指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例如,围绕"学会祝贺"这一话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春节拜年、互相祝贺新年的情境,并在教室讲台上贴上春节的对联,录音机里播放春节的鞭炮声,让学生尽快进入特定场合的特定角色。然而,童话情境有一定的狭隘性,比如情境虚拟,角色单一,交际场合局限、交际内容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等,它很难替代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实情境。宥于这些因素,口语交际的基本类型和交际语体很难在童话情境中得到全面的实践。因此,过多依赖童话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学生的言语很难"断乳",并且容易出现言语"偏食"现象,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更好地培养。
3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交际氛围
口语交际教学的成功,不仅需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应当特别重视交际氛围的创设。
课堂气氛,是一种社会情感气氛,主要指班集体的情绪状态。它影响着群体的集体精神、群体的价值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本身具有课堂效果的"助长"作用。笔者以为,教师的行为决定了课堂氛围,而这种氛围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间信息交流和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积极行为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感受,乐于接纳学生的意见,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积极赞赏鼓励学生。
口语交际由于自身特点和教学要求,更不能忽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口语交际的产生是"情动而辞发"。口语交际的原动力有赖于情感的催生,而情感的萌动需要良好的外部氛围作为土壤。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不必担心指责和奚落,交际的情感易于被诱发,交际的欲望易于被点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言善道的孩子会变得更为侃侃而谈,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抛开顾虑,产生倾诉的需求。反之,口语交际的话语权则会集中在个别优生处,形成优生唱"独角戏"的局面,大多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其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言为心声"。口语交际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由于交际者的个性差异、知识储备、认知方式、思维习惯等不同,使其表达的能力、表达的方式和所表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应对自如,语言流畅,有的孩子则唯唯诺诺,怯于表现;有的孩子所表达的观点符合主流,有的孩子所思所想偏激出格。基于这一基本特征,口语交际教学应当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在理解、包容的氛围中,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孩子固然会受到表扬,而敢于超越自我,大胆参与交际的孩子同样能得到嘉奖。孩子们的突发奇想和另类观点,只要没有违背基本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同样能获得表达的机会。因此良好的氛围,能够锻造出富有个性的孩子,能使口语交际教学异彩纷呈。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绝非上述三个,笔者撰文权作抛砖引玉之效,以期待更多同仁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