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村住宅居住和生产空间的关联模式探讨

2013-04-29苏岩芃靳阳洋

中外建筑 2013年8期
关键词:居住空间关联性模式

苏岩芃 靳阳洋

摘 要:针对当前农村住宅的功能特点,通过探讨当前农村住宅中居住和生产空间的关联模式并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规划和住宅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住宅;居住空间;生产空间;关联性;模式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esent the main patterns of the living and working space in the rural housing and analyses the associated patterns between them, which w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in the countryside program in the future.

Keywords:rural housing;living space;working space;relevance;patterns

中图分类号:TU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063-03

1 前言

长期以来,农村住宅不同于仅作为居住生活的城市住宅的首要特色就是其特有的生产性的功能空间和粮食、农具类的储藏空间①。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也有一些新建的农村住宅在功能方面追随城市住宅,缺失生产空间,不仅造成农村住宅鲜明特色的消失,也难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研究并分析当前农村住宅中居住和生产空间的关联模式,探讨当前农村建设中如何在住宅内部合理布置居住和生产单元以及如何处理好二者的空间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当前农村住宅的功能特点

与传统农村住宅相比,当前农村住宅内的生产空间与住宅功能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2.1 生产空间与不同的住户类型

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分工的精细化、农业经营模式的改变等,农民从事的生产活动类型也出现分化,如表1所示。生产空间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存在于前3种户类型中,而在职工户中已基本消失。

2.2 生产空间与当前农村住宅的功能构成

农村住宅的功能构成主要取决于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要求。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一些功能空间缺失的同时,另外一些功能空间逐步从传统功能空间中分离出来;还有一些新的功能空间应对当前农民的新需求而产生。

根据农村住宅的功能特点,新农村低层住宅要做到功能齐全。一般来说除了传统的堂屋、居室、厨房、厕所、畜(禽)舍、杂屋、走道、院落外,有的还有门厅、起居室、餐厅、书房、活动室、阳台及露台、车库等。而多层住宅则应有门厅、起居室、餐厅、厨房、卧室、卫生间、储藏室、阳台等。各功能用房的关系如图2所示。

按照功能和空间的角度,生产空间与农村住宅房间构成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与传统农村住宅的功能组成相比,当前一些农村住宅的生产空间缺失廊道、门下空间等具有特色的过渡空间。

3 当前农村住宅居住和生产空间的关联模式

正如前文所述,改革开放30年来,当前的农村住宅与传统农村住宅相比,无论是在功能构成还是在建筑形式上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居住和生产空间的关联模式,一些传统模式在继承中完善,一些传统模式则趋于消失,一些新的模式则逐渐产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3.1水平维度上居住和生产空间的关联模式

3.1.1生产用房和居住用房相邻,但是生产活动的类型发生改变

传统农村住宅,特别是在贫穷地区,居住和生产空间通常相接。农民家中多饲养家畜家禽,补贴家用。现在的农民与之前相比,经济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家畜(禽)的经济价值在整个家庭经济收入中的比重逐渐降低,相应地,它们的地位也逐渐降低。家畜(禽)与住宅相接而带来的卫生、疾病等问题凸显,因此多不再与住宅相接。与此同时,在调查中也发现,当前农村还是存在着不少居住用房和生产用房相接或相邻的现象,但是生产用房的使用对象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传统饲养的家畜家禽,而是经济价值较高、不怎么污染环境的蚕业、食用菌等的养殖,制茶、制花等的个体加工业以及门窗、制衣等小型个体加工业和手工业。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居住和生产功能也会进行简单的分区,做到有分有离,满足生产、生活各自的要求,管理方便。

3.1.2 生产空间位于庭院中并与居住用房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传统农宅中,院落中的生产空间布置较为随意,特别是生产空间和居室的距离较近,无法满足卫生和疾病预防的要求。在新建的农村住宅中,家畜(禽)不应再放置在住宅内部,而是要与居室保持一定的距离。畜(禽)舍或布置在院落的一角;或以辅助用房相分隔;或隔以空地;或将其设置在半地下层。这样既可以满足基本的卫生要求,保证了家畜(禽)生产所必要的日照、通风等,同时也提高了院落和居住的质量。

3.2垂直维度上居住和生产空间的关联模式

3.2.1下铺上住,底层为加工业或商铺

传统的农村住宅,可以在底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阁楼作储藏之用。当前的农村住宅,依然存在着底层作为生产空间,二层住人的居住生产模式。但是,底层的生产活动类型发生改变,不再是以往的家畜家禽养殖,而是作为小型加工业的加工场所或是商铺,即所谓的下铺上住。这些主要是在靠近城镇的村庄和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庄,农民希望住宅具备经营功能,在自家住宅的底层办商店、开药房、建餐馆、搞其他服务业或将底层商铺出租,从而增加家庭收入。

3.2.2 发展屋顶农业,生态绿化

传统农村住宅,特别是少数民族农宅,常用的布局模式是底层圈养牲畜、储存草料、生产加工;二层住人。这种人畜混居的居住模式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卫生问题,不适应当今农村住宅整洁健康的新要求。在新建的农宅中,尝试在垂直维度上将生产空间层上移至屋顶,从而使居住层在下、生产层在上,利用屋顶种植农作物、果蔬和经济作物等,创造屋顶农业,如图所示。

3.2.2.1传统特色农宅屋顶的新利用

在传统农村住宅中,一些农宅的建筑形态本身就可以被加以合理利用,创造出新的生产空间。例如窑洞农居,是就土山的山崖挖成的作为住屋的山洞或土屋,其屋顶本身就是很厚的覆土层。利用现代技术铺设防水层解决漏水等问题后,窑顶种植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凸现,不仅节约了土地,高效利用空间,同时还将有限的居住空间进行立体的划分利用,保证生产生活互不妨碍。将庭院划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为日常休息生活空间,下院为生产养殖、储藏空间。住者可将经营项目垂直分布于立体的庭院空间之中:在下院,地下可建沼气池、地窖;地面可种植蔬菜(并可设置玻璃暖房或塑料大棚),或圈养牲畜家禽,设池塘养鱼;在上院视野开阔,阳光充沛,适宜于居住生活;而窑居的屋顶也可种植经济作物。另外,在竖向还可种植垂直攀爬植物,如瓜果或豆类,利用各种条件开展农副产品的种植和加工。②

3.2.2.2新农宅平屋顶上生产空间的开发

对于新建的农村住宅,其平屋顶也可以被充分利用,作为生产空间。现代的结构和构造技术足以支撑屋顶种植、解决屋顶漏水和灌水等问题。屋顶种植既是对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同时又节约土地,生态节能。例如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某农民在自家屋顶上种植水稻,获得了成功。

3.3 在水平和垂直维度上,庭院中布置立体生产空间,发展高效庭院经济

传统农村住宅庭院内的生产空间,其生产种类比较单一,多为畜禽舍或果菜圃,经济效益也比较低。在新建的农村住宅庭院中,可以充分利用庭院立体空间,形成循环的农业生态链,创造高效的庭院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起,为探索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途径,逐渐发展了近代的庭院经济,种类也更加丰富。庭院经济结构布局设计所依据的原则是:充分利用庭院的空间、四季的时间,最有效地发挥当地资源能源(特别是太阳能)优势,以尽可能少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③发展庭院经济,应该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气候、地域、经济、技术、资源等各自的条件,科学的确定庭院经济结构的布局。

3.4 生产用房单独集中设置

新型农村住宅对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在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散养式的饲养模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村镇整体规划,畜禽舍等生产用房集中布置在村镇一处。这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集中,一定数量的农户生产用房集中在一起,与居住用房相对;另一种是大集中,整个村镇设置一到两处的大型集中生产用房,农民的家畜等集中饲养,与自家住宅相距较远。

3.4.1 村落中生产空间的小集中

当前农村,由于一家一户设置生产空间不够整洁卫生,特别是饲养家畜家禽带来的卫生问题,一些村落里农户的生产空间采用集中布置的方式。其中小集中就是一定数量农户的生产空间既集中在一起,又距离自家住宅不远,便于喂养和照料。常用的做法是农宅采用行列式布局,前后相接,前面和后面两排住宅的生产用房就在这二者之间,集中布置在这一排里,并且在需要加建住房的时候可以拆除改建住宅。

3.4.2 村落中生产空间的大集中

村落生产空间集中布置的另一种模式就是生产空间的大集中,即整个村落农户的生产空间集中在一到两处的大型生产用房中。这样有利于整体化和机械化的种植饲养,保持农民自家住宅的干净卫生。但是,也会带来一系列诸如饲养成本增加、畜禽疾病较差感染、生产用房距离农户太远等一系列问题。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进程,村镇住宅居民的生产与生活也在城市化影响下不断变化中。生产空间作为农村住宅区别于城市住宅的显著特征之一,其存在是同时有着内在和外在的需求的。近期内,在一部分地区的农村住宅中,仍旧具有留存生产空间的需求,居住和生产空间并存。对于这些农村住宅,如何处理好居住和生产的关系,做到既互不干扰又相互促进,是十分重要的。居住和生产空间关联模式的探讨应该在具体的新农村实践中加以进一步的关注。

图片来源:

图1:骆中钊,王学军,周彦.新农村住宅设计与营造[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74

图2-图5、图9、图10:作者自绘

图6:周若祁.绿色建筑体系与黄土高原基本聚居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95

图7 - 8:h t t p : / / n e w s . q q . c o m / a/20081029/001726.htm

图11:程中发,王明明,李蓉鲁.农宅新模式[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2:36

参考文献:

[1]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科智成市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新农村建设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97.

[2] 周若祁.绿色建筑体系与黄土高原基本聚居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94-195.

[3] 程中发,王明明,李蓉鲁.农宅新模式[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2:37.

[4] 骆中钊,王学军,周彦.新农村住宅设计与营造[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74.

猜你喜欢

居住空间关联性模式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试析居住空间设计中的环保节能
居住空间设计的思考方法
儿童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居住空间的“通用设计”研究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