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

2013-04-29胡晓红马莹莹

考试·综合 2013年8期
关键词:哈利波哈利波特

胡晓红 马莹莹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86-02

我们想为语文,为阅读做些什么,但总感觉力不从心,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要达成怎样的目标,到哪里为止。因此我们从各个层面做出不同的尝试,试图摸出一点规律,在这里我想就我一节阅读课案例谈谈我的尝试。

这节课以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自主解读文本的习惯为目标,尝试打开学生的思路。首先以《哈利波特》导入,引导孩子谈一谈自己心目中《哈利波特》是一部怎样的书,这部书最具吸引力的是什么。

学生从少年的成长、故事的传奇色彩、情节的吸引力、著作的魔幻色彩、主人公的个人魅力、友情等几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接着教师展示网络上搜集的这部作品的相关解读。多媒体展示《哈利波特》解读集锦:

1 哈利·波特的黑暗与光明;

2 《哈里波特》与《圣经》-对哈利波特的文化渊源解读;

3《哈利波特》系列中的爱情元素;

4 解读哈利波特式的成长;

5 哈利波特展示的一种青少年与家庭,师长,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

6 对善良、正义、公平和人生真谛渴望的心灵;

7 哈利波特思维模式的渊源;

8 哈利波特是否名著;

9 哈利波特中的道德;

10 炽热而又深沉的母爱;

11 哈利波特中人性的阴影;

12《哈利·波特》的文化解读;

13《哈利·波特》中的古代魔幻世界与巫术文化;

14《哈利·波特》的反现代化的文化倾向;

15《哈利·波特》批判了工业技术和科学发展对自然和人性的破坏;

16《哈利·波特》表达的基督教"原罪救赎"的宗教文化信仰;

17《哈利·波特》赞颂了历史长河中对邪恶力量勇于抗争的小人物的英雄主义;

18从《哈利·波特》的全球传播与全球化的进程看国家政治的"高政治"隐喻及低政治"的神话叙事;

19解读《哈利·波特》现象(摘 要: 解析《哈利·波特》这一系列图书获得巨大成功的营销策略,产品延伸所带来的品牌增值和巨大收益。);

20哈里波特系列的封面故事;

21哈利波特咒语大全及解读;

22魔法课程;

23魔杖介绍;

24部门店铺;

25神奇生物;

26游戏活动;

27教授;

28学生;

29巫师;

就此教师及时总结:我们发现解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从刚才我们所关注的内容、思想、情感等角度入手,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思想,从作品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着手,甚至可以用你感兴趣的其他学科来解读,比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我们可以就整部作品进行研究,也可以着眼于它的局部:环境、人物塑造甚至作品中出现的物品、细节。

接着要求学生自由阅读,全心投入,阅读方法不拘,将激发出自己灵感的部分勾画下来,做点记录。这里教师可以随机选文,让学生尝试自我解读。

最后教师作结:

鲁迅曾经这样谈论《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绛洞花主〉小引》)

我们还可以补充:美食家看到菜谱,诗人看到佳句,医学家看到秘传药方,历史学家看到真相……

语文就像伫立于苍茫原野上的一棵树,真正的阅读是不光能看到树,还能想象它的根向四方地底深处蔓延,看到枝叶向天空更深广处伸展,看到孕育它的土,它周围的草,远处的蒲公英,以及它头顶上的天空,还能想象出落叶时的它,发芽抽枝的它,这才是语文。

正如林夕所说:"人的感性素质和理性素质一样,需要经过培养、训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学校只注重知识、智能--理性能力的开发,而忽视人文、艺术--感性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越来越像数学,僵化,教条,但是我们的孩子却失去了感受世界、感受美的人文情怀,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了。"语文是工具的更是人文的,如果为了应考我们不得不理性的教学语文,那么在更为广阔阅读世界里,我们能不能更宽容一些,更大气一些,给孩子多一些自由的空间。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指导学生阅读首先要清楚阅读的目的。

阅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好词句的积累?精神品质的塑造?还是做写作的范本?我想正因为对阅读的定位不同,才会有千差万别的阅读教学。

阅读首先是一种愉悦身心的享受,"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阅读可以净化灵魂,"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论青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

阅读是丰富人生阅历的捷径,书中形形色色的人、林林总总的事、更更迭迭的朝代、起伏跌宕的人生路、啼笑怒骂的众生态、爱恨嗔怨的人世情,无不牵动读者的心,让你与书中人一起历经万种人生、阅尽万千丘壑、尝尽人生百态。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尝试体会的太少,只有阅读能够弥补这种缺陷。

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笔者一直着力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自主解读文本的习惯。力求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博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论说文集》)我始终相信开卷有益。初始阶段我一般会给孩子推荐童话:王尔德、格林、安徒生、郑渊洁……武侠:金庸、古龙……流行的如《哈利波特》、物理学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历史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地理的《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宗旨,慢慢的把孩子们引入书的殿堂,当他们爱上读书、渴望读书时再提高难度和深度。"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最应该珍惜的是孩子的阅读兴趣,一切以兴趣为代价的教学活动都是失败的。

打开,"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正如前文案例所显示的,只要放开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能够看到阅读延展的可能性,他们的思维打开了,就闯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结合大量阅读的积累,孩子们会一点点从初始阅读的浅近慢慢地深入,发掘出带有大量信息、层次更丰富的阅读感受来。

我们的阅读教学关注的应该是孩子的独立思考意识以及自主解读文本的习惯,让孩子在中学阶段"开始构建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钱理群),形成可以"时时反顾",能够"反归"的生命之"根"。

参考文献

[1] 《文学概论》. 童庆炳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编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 《语文教育新论》. 钱理群.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哈利波哈利波特
读《哈利•波特》有感
成为哈利·波特
好脏的哈利
勇敢的哈利·波特
像哈利那样隐身
假如... ..
《好脏的哈利》
Hallowe’en (31st Octo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