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到此一游”了吗?

2013-04-29蔡洁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2013年8期
关键词:齐齐陋习国人

【时文呈现】

“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这两天,一条微博引来众人关注。原来,几天前,故宫工作人员巡视时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缸被人偷偷涂写了一行字。由于没能“人赃并获”,气愤之下将此事发到微博上,随后引来“骂声一片”,纷纷谴责其“太缺德”,甚至扬言要“人肉”。

“梁齐齐,故宫喊你回家剁手!”网民的吐槽清楚地表明了对此事的反对态度。这位“梁齐齐”的游客之所以在故宫的缸上涂写“到此一游”,其目的似乎很明显,那就是希望在故宫留下自己的大名,现在他终于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名留下了,但换来的却是网友的“人肉”和唾骂。

工作人员的“剁手”威胁当是气愤之语,网友的“人肉”也不可失去分寸。若要较真的话,这位“梁齐齐”游客在文物上涂写,算不算破坏文物?故宫负责人昨日回应称,涂写字的缸为清宫遗存的铁缸,字迹已被工作人员清理,未对铁缸本身造成损伤。没有损伤不代表涂写者没有过错,能否追究其法律责任,以警示那些有“到此一游”陋习的游客,值得追问。

话又说回来,“到此一游”的游客当被谴责,但故宫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管理上存在着的漏洞?不难想象,能在大铁缸上涂写“梁齐齐到此一游”几个字,一要有“作案”工具,二要有足够的时间,难道故宫工作人员都没有发现?如果故宫里的文物都这么容易破坏,那里面的珍贵文物又怎么能确保其安全?何况“到此一游”在故宫已不是第一次发生,2010年6月,有游客发现高近30米的故宫保和殿匾额上,也有“到此一游”的痕迹,此后字迹又悄悄消失。再加上之前曝出的故宫文物多次失窃、受损,多少表明故宫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小的漏洞。

不过,此事所暴露出部分国民“到此一游”的陋习更值得反思。随便在哪个景区,都可以看到“到此一游”的丑陋“涂鸦”,有的甚至将此带到了国外: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顶端墙上,在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到此一游”几个汉字显得那么的扎眼和难堪。有人将其归之于国人向来所有的“扬名立万”心态,也有人认为这是国人素质低下的表现,不管如何,要想打造一个健康的旅游休闲文化,提升国民的旅游休闲品质,首先需要摒弃的就是这个“到此一游”的陋习。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这实际上对当前的旅游方式和休闲理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需要国人抛弃“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的“到此一游”心态,真正把旅游休闲当成生活的享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到此一游”的陋习暴露的不仅是部分国人素质问题,还关系到能否落实旅游休闲纲要、改变国民旅游休闲理念的根本问题。

(选自2013年02月23日《广州日报》,作者李龙)

【一句话点评】

故宫里的那口缸,若有生命,一定会因为身上被刻了字而疼痛地落下泪来,然而那泪水仅仅是因为自己身上被刻了字吗?

【素材运用】

我想说,这口铁缸是幸运的。

经故宫相关人员核实,这口缸为清宫遗存的铁缸,的的确确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是文物,那么我们用何种态度来对待这些文物呢?——在文物上刻下“×××到此一游”!据故宫负责人说,刻字未对铁缸造成损伤,网络上也刊登出工作人员清理过的铁缸照片。但是真的没有影响吗?这一次,我们用“清理痕迹”来弥补对祖先遗物所犯下的错误, 这个方法却不是每每有效。回顾过去,祖先留给我们的又何止是这一口铁缸,先人更是留给了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曾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可是“小悦悦”事件令我们失去了信任;毒奶粉让我们丢弃了诚信;“法航红酒”事件更是让我们将廉耻也扔掉。再回来看看这“到此一游”,我们又将什么丢掉了呢?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我们视如敝屣,今天丢弃这个,明天扔掉那个,不久的将来,“礼仪之邦”这顶华丽的帽子也会被毫不吝惜地弃之一旁。

这口铁缸经过工作人员的处理,只是外层有一点变化,并不影响缸的整体构造,也未影响游客的欣赏。因此它可以继续摆放在故宫的一角,向世人传递它所包含的历史价值。那我们呢?我们在丢弃财富的时候,肯定能足够幸运地在今后的某一个时刻全部捡拾回来吗?

(作者:蔡洁,南京市第九中学)

猜你喜欢

齐齐陋习国人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Surface diurnal warming in the East China Sea derived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被嫌弃的宋国人
完形填空齐齐看
齐齐来开心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齐齐来开心
炒楼陋习
育儿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