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技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29李佳
李佳
摘 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吉林省科技人才资源的现状,总结了科技人才工作经验,探讨了开展科技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科技人才;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0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08-02
吉林省科技人才资源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来,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根据《2012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年吉林省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60.96万人,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7.07万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不包括双聘院士)。根据《2011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2010年,吉林省科技进步水平综合排序第14位,其中,科技人力资源指数为78.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33%),居第8位。
一、吉林科技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制定激励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优惠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吉林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激励科技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使创新与创业两个轮子一起转。在《吉林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和从事科技服务活动的若干规定》中,对放开科技人员的范围和方式,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范围和力度,以及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方面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强调了要积极引进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和学科建设急需的人才,对在城市落户、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优惠条件,可以通过技术承包、入股、合作经营、补偿贸易、销售提成等多种让利形式引进人才;在《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有关政策的通知》中,对入园高新技术企业、转化成果、征用土地、税收及吸引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了吉大科技园进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行列;在《吉林省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条例》中,为广大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在《吉林省培养引进百名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工程实施方案》中,设定了用三年时间,培养引进100名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团队效应显著的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的培养目标。从培养引进条件、培养措施、组织保障等方面详细做了规划。特别是在培养措施方面,提出产权激励、项目带动、团队建设、培训交流、奖励推荐等办法,切实推动百名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培养引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统筹人才、项目、基地,加大对创新人才培育的支持力度,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团队。实施“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优秀团队支持计划”,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及优秀团队;实施“吉林省青年科研基金计划”,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成长平台,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成果转化和新产品研发等技术创新活动;实施“大学生创业资金计划”,支持大学应届毕业生、研究生领办创办科技型小企业,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里自主创新、能够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一定作用的项目,鼓励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创业,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后备军。
(三)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2009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千名科技人员进入千户企业开展科技服务行动(简称“双千”行动),核心内容是把选派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与科技计划编制有机结合起来,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同时,还要选派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目前,全省科技人员与企业实现对接达到1200余对,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开展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走访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召开科技服务推介会和洽谈会,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重点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难题。
(四)加快科技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载体
近两年,吉林省重点打造了科技研发平台、企业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等科技平台,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载体。在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方面,注重提高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质量,鼓励重点实验室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积极推动省级实验室的升级与部省共建,截止到2012年,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44个;在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积极推动院士工作站建设。相继建成了一汽院士工作站、吉林化纤院士工作站、辽源四环汽车零部件院士工作站、吉林省农科院院士工作站、吉林省珲春国遥博诚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等8个院士工作站,并成功举办了汽车技术发展院士行等活动;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启动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进一步优化技术市场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转移氛围。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长春中俄科技园已被科技部确认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二、吉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技人才分布不平衡。从科技人才地区分布情况看,根据《2011吉林科技统计年鉴》,吉林省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中在职科技活动人员,长春市和吉林市的总数为6533人,占总数的86.7%,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从科技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分布情况看,吉林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大都集中在高校和科研事业单位,分布在企业里的高级科技人员比例很低,企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缺乏。虽然,吉林省万人R&D研究人员数在全国排位较为靠前(第9位),但2010年,全省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比重为41.75%,居全国第19位。企业科技人员缺乏,造成企业自主研发和消化吸收能力较弱。从科技人才从事行业看,2010年,吉林省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0.9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42.3万人,占总数比重达69.4%;而科学研究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8.3万人,占总数的13.6%,比例明显偏低。
二是人才整体质量有待提高,高端人才明显不足。《2011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吉林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居全国第17位,其中,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居全国第21位,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居于全国第12位,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居第10位,说明吉林省科技人才的整体质量还有待提高。吉林省还特别缺乏顶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目前全国两院院士已有1400多人,而吉林省两院院士只有18人。
三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特别是企业科技投入主体地位还未建立起来,不利于留住人才。吉林省经济总量偏小,科技投入明显不足,虽然财政支持力度在逐年加大,但整个社会对科技的投入却增幅不大。2010年,科研条件综合评价指标列全国第25位,其中,每名R&D人员新增科研仪器设备费居全国第30位;科技活动财力投入综合指标居全国第22位,其中,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列全国第20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列全国第27位。
三、吉林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制定、落实有利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落到实处。一方面,制订有利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建立科技政策法规督察机制,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体系,改善科技人才资源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大学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和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发掘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鼓励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与大学合作培养高级科技人才。鼓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共同设立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鼓励企学研联合科技攻关,逐步建立企业科技人才主体。
三是形成和完善动力机制,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引导用人单位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取分类评价和管理,逐步改变过去“一刀切”和过分追求数量指标而忽视科技人员的实际能力和贡献的评价方式;通过省科技奖励制度,引导全社会更加注重对科技人才的奖励。
四是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好百名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培养引进工程,引进学科发展、重点产业所急需,在前沿高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具有较大市场潜力,能够为吉林省重点产业发展带来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五是加大科技人才工作资本投入力度。一方面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支持企业成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的主体,鼓励设立各种人才发展资金。
六是加强科技人才平台建设。继续加大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各类科技园区和创业基地建设力度,为人才成长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工作,注重以重大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和引进,形成项目、人才的联动发展;通过建设技术创新联盟和开展千名科技人员服务千户企业行动,凝聚科技人才,促使科技人员针对全省企业重大科技需求,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进全省自主创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