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是否高估了自己的美貌

2013-04-29OzgunAtasoy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法医素描美丽

Ozgun Atasoy

人们通常会互相鼓励,说什么“你其实比自己想象中更美”。但研究发现,我们其实更容易倾向于高估自己的美貌。而且,高估的可能还不只是美貌。

一段“美丽真相素描”的视频

2013年4月15日,某女性品牌发布了一段名为“美丽真相素描”的视频,看过的女性几乎都会相信“你比自己认为的更美”,因此业内称之为“病毒式营销”的成功典范。

视频中,一名女性在向一名法医素描师口头描述自己的长相,然后法医素描师据此来给她画像。作画过程中,法医素描师并不能看到这位女性的脸,他们彼此被一道帘子隔开。法医素描师另外还会根据他人对该名女性的描述来完成另一幅素描,在此所说的“他人”是指一些并不熟悉那位女性的男女,他们只是在来参加实验前与那位女性寒暄过几句而已。

最后,两幅画像被陈列出来:一幅是自我报告后的成果,另一幅则是通过他人描述的结果。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对比之下,根据他人描述所画的那幅画像明显看上去更加美丽。于是视频最终以这样一句话结尾:“你比自己认为的更美。”

这个看似科学的实验似乎得出了一个让人心动的结论:生活中很多女性都对自己相貌过于挑剔,你其实比自己想象中更美。

这种感觉,想必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突然意识到自己竟是一只白天鹅时一样欣喜、畅快。

实验指出视频的欺骗性

心理学家却告诉我们,这一视频的结论是错误的。

实际的情况是,人们通常更加倾向于抬高自己而不是贬低自己。透过“玫瑰色的眼睛”来审视自己才是人的天性,大部分人脑中的自己都比真实的自己更优秀,这种优秀还不仅是在外貌上,甚至在每一个方面都如此。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尼克劳斯·艾普利和弗吉尼亚大学的艾琳·惠彻还做过更直接地证明此广告具有欺骗性的研究。他们证明,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自己比真实的自己更加美丽。

他们拍摄了所有参与者的照片,然后通过相关软件将照片变形,来提高或者降低照片的吸引力。最终得到三种图片,未变形的、更美的和更丑的照片。随后,研究人员请一些实验参与者在电脑前挑出这些图片中自认为没有经过变形的照片。结果表明,人们往往都会将美化后的图片认定为没有变形的原图。

最有意思的是,实验参与者只有在识别自己的照片时才会出现这样的偏差,他们在识别陌生人照片时却非常准确。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结论表明,如果人们内心深处认为吸引力更高的图片就是自己的话,他们识别这样图片的速度会更快。

夸大性认知是一种“自我提升”

对自己相貌的夸大性认知,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自我提升”。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们对自己是否会做好事通常会作出过高的估计,但在预测陌生人此类行为时却会非常准确。例如,捐款、投票等情况下便是如此。

人人都认为自己会比一般人要优秀,但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这是不成立的。这种效应被命名为“平均数之上效应”,该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93%的司机会认为自己比其他司机的车技更好;94%的大学教授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表现优于他人的平均值。

人们甚至会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和他人相比的健康风险。比如觉得自己得流感的概率肯定会比他人低;股民会认为自己买的那只股票肯定会赚钱……如果你此时认为这种“自我提升”效应肯定不会存在于自己身上,那也是情有可原——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说自己比其他人更能做出准确的自我评估。

人们为什么需要进行“自我提升”呢?因为它能带来诸多好处。在社交生活中,表达出自己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带来和谐的人际交往;相信自身是更优秀、美丽的,也更有助于人们的自信……研究者发现,表现自信的人其实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他们的建议也更容易被采纳,于是他们会更出众,更可能成为领头人或者被追求的人。

所以,这段视频或者只是为了营销而作出的一种欺骗。但认为自己比实际中的自己更美,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摘自《羊城晚报》)

猜你喜欢

法医素描美丽
初夏素描
虫虫法医
武汉素描
素描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凡·高的早期素描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