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远程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谭小燕
谭小燕
摘 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远程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更是直接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远程教育与数学课程整合,对数学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学与教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巧妙成功的课堂引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在设计《商不变性质》一课的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猴王分桃的故事。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 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吧。” 小猴子说:“ 太少了!太少了!” 猴王说:“ 那就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 ” 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 大王,请你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 ” 猴王一拍胸脯说:“ 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这下总该满意了吧?! ” 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当学生还沉浸在猴王分桃的故事中时,我问: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小猴子都笑了呢?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在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们就知道了。这样,在课堂一开始,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段精彩的故事来引入课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有意注意,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计算机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射线具有可以无限延伸这一特点时,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物体,所以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难以理解。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无限延伸”一词的意思,我在设计多媒体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亮线越来越长,逐渐延伸出了屏幕。我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延伸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 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出现了 “无限长” 的情景,学生对 “无限延伸”一词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思维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实践证明,在一定的音乐氛围中进行学习,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根据这一原则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为了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制作了一组由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组成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象什么?如交警、亭子、船、树、鸡、狗等。使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出来并说出用什么图形,表示物体的哪一部分。接下来让他们自已拼,看谁拼得多,拼得好。有的小朋友就拼出了机器人、鱼、汽车、坦克、不倒翁等。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化静为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动态的钟面,学生可以根据钟面上的指针变化,清晰地看到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从而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整时的特征,“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这一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整时的能力。
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应用及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金厚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点滴谈[J].小学数学教师,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