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3-04-29赵家文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赵家文

【摘 要】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于学数学。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新课标强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应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呢?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相互脱离

新课改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要很好的实现上述目标,教育的内容和教学的形式要与生活的实际相互结合,但在现实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与日常学生在生活中的认知结合度不高,这就使得数学教学过程抽象化,学生头脑中没有可以展现的形象,这样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相应的积极性也就很难提升。

(二)差异化教学的思路不清晰

差异化教学的思路不清晰。首先,数学教师在思想意识上的重视程度就不够,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性是有认知的,但是在现实教学实施过程红,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并没有完全的执行差异化的教学思路;其次,在当下社会现实环境下,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衡量标准依然是分数,“分数至上,高就是好”。因而,教师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那些成绩尖子生上,而对于中等偏上,尤其是对那些成绩较差学生的关注度较低,更不要说再为这些学生去实施什么个性化的辅导了!这也是造成差异化教学方式实际运用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针对教学存在的原因其应对方式

(一)、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我们是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是我们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时,我们可以找两辆遥控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行程问题。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门可以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学生放学后都积极行动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依照圆柱制作起来,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在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发现很多问题,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并了解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并了解诶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并了解有过错的学生;尊重并了解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并了解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其实我们尊重学生同时也就是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实施中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的融洽,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心情舒畅地去学习,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小学数学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的活动,而且也是情感活动。教师必须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热爱学生的激情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温和恳切的言语打动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 学生一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面带微笑地稍作认可,让其充满信心。再轻声鼓励:“别急!一步一步慢慢想等等。”在教师表情、动作、语言的激励下,学生正确地叙述出来了。建立起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从教学实践得知,数学成绩良好者对该学科有着较浓厚的兴趣,成绩差者往往厌烦该学科的学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从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得教育客体能够更好的吸收知识,实现真正转化,在进行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课堂的总体把握和控制上,一节课40分钟,如何使得全班同学都能够基本吸收课题内容,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课题教学计划要优化,要简短,要注重综合运用启发、判断和推理等教学方式,要考虑到全班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成绩不佳的两类群体。在进行加法结合律的时候,可多举实例,设计层次性的练习,引导成绩层次不一的学生对实例进行分析,比较,逐渐由简单到复杂,呈现出层次感,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消化。

(四)、适时的课堂评价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善,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做出针对性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中,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五)、联系生活,运用数学服务生活

数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来学习与理解数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引导把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寻找教材中的生活因素与生活中的数学因子,在二者间找准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程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