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2013-04-29王昕岳
王昕岳
【摘 要】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故事、活动等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提出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所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导火索”,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的解疑释疑的过程。语文教师应牢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包身工”一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问题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1)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2)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
(三个原因: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3)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日本纱厂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发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从日本纱厂的发展看,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锭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锭子。从包身工人数看,上海三十间日本厂,包身工人数按最少占50%算,也有二万四千人以上。)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学生会深刻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二、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语文人文气息
故事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它通常有人物、有情节、有主题,易于被学生所接受。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故事或传说无疑会给语文课堂增添一些乐趣。
例如,在讲解“赤壁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故事介绍给学生,“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孙权集团与刘备集团联军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于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集团军的战役,此役推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也是东汉末年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阀混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汉末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既向学生讲解了有关原文的历史背景,又使古文教学平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高中语文课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能够将图形、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进行整合,为学生呈现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信息。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成功的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
例如,在讲完《沁园春·长沙》后,我放了一段带图片的课文朗读材料,学生很感兴趣。随着音频资料自己都情不自禁的背诵课文。尤其是给学生配乐朗诵,学生感觉自己就站在舞台上,读得特别投入。又比如,讲《雨巷》时,给学生放了江涛的成名曲《雨巷》以及春晚视频节目《春城小巷》,营造了一种忧郁、惆怅的氛围,很快就进入课文的情境中。而为了让学生理解丁香花这个意象,我又在课前放了Flash版的丁磊的《丁香花》。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在凄美的歌词中,感受到了丁香花的忧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丁香花的意象特点了。这就通过信息技术把鲜活的流行元素融入到课文中,让学生发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从而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
又如,《谏太宗十思疏》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既有尽情铺排、比喻生动的特点,又能以精当的议论借古讽今,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笔者让学生首先欣赏Flash制作的课文朗诵,此课件由教师在网上搜集大量图片,结合朗诵、古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接着,学生自主地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文章翻译、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学习,便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说和思的能力。无问不成课。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每次教学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但不要忘了教材、学生、生活的互相联系。要新颖、双向互动、灵活。
【参考文献】
[1]潘明.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J].语文天地,2013,(1).
[2]刘文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都市家教,2012,(12).
[3]杨怀风.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模式[J].读与写,2012,(8).
[4]季春云.如何创设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情境[J].教育教学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