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同营养支持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比较研究
2013-04-29刘燕王磊马汤力张红娟朱艳
刘燕 王磊 马汤力 张红娟 朱艳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配比对机械通气(MV)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中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间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治疗组n=40)与肠外营养组PN(对照组n=40)。EN和PN组患者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变化、撤机、入住ICU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结果:EN组的三头肌皮褶、上臂肌围长、PaO2、PaCO2、淋巴细胞计数、肌酐身高指数这些指标改善,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得以缩短,同时降低了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与PN组比较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脱机提供条件,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尽可能尽早采用肠内营养。
【关键词】机械通气;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ICU病人通常为危重患者,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危重患者尤其是机械通气(MV)患者的营养支持,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营养不良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为危重机械通气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主要表现为高消耗、高代谢反应,机体对营养物质、能量的需求量明显增加[1]。正确合理运用营养支持有助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缓解,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预后[2]。因此,营养支持在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选取了我院ICU中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间80例行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研究其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入选病例均是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试验组(EN组):患者留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男24例,女16例,年龄59~87岁,平均年龄63.8岁。对照组(PN组):患者均留置锁骨下或颈内深静脉置管,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男22例,女18例,年龄51~90岁,平均年龄64.5岁。所有患者均已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运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1.2 营养支持治疗
1.2.1 营养支持目标 (1)每日热量总需求(HarrisBenedict公式):每日热量总需求=每日基础热量消耗(BEE)×校正系数(男性1.16,女性1.19)×1.1×1.2,其中1.1是为纠正患者体重下降而增加的量,1.2为卧床时的活动系数。(2)每日基础热量消耗:根据Harris-Benedict公式,W为体重(kg),H为身高,A为年龄。M:Bee(KJ/d) =(66+13.7×W+5×H-6.8×A)×4.18;F:BEE(KJ/d)=(665+9.6W+1.7×H-4.7×A)×4.18;(3)人体指标:测量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TSF)、上臂围长(MAC),计算出上臂肌围长(MAMC)。计算公式:MAMC(cm)=MAC(cm)-TSF(mm)×3.14/10。
1.2.2 营养支持方法 EN组从机械通气第二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本实验所用肠内营养液均使用Fresenius Kabi Deutschiand GmbH公司生产,华瑞公司分包的瑞素肠内营养乳剂,每袋瑞素的成分为蛋白质19g,脂肪17g,碳水化合物69g及少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PN组给予由20%脂肪乳、18种复合氨基酸(凡命)、水溶性维生素、安达美、格列福斯、丙氨酰谷氨酰胺、多种微量元素、葡萄糖液等配置成1500~2500ml的营养液加入三升袋中。营养液由锁骨下或颈内处深静脉连续输注体内,胰岛素随行泵入,同时监测每小时血糖,并根据血糖值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监测指标 两组营养支持前后①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铁蛋白测定;②10天内撤机成功率、10天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③三头肌皮褶、上臂肌围长、PaO2、PaCO2、淋巴细胞计数、肌酐身高指数这些指标进行比较。(见表1、2、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指标用(x-±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蛋白、转铁蛋白水平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N组该4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治疗后EN组该4项指标与治疗前明显增高,且均高于PN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三头肌皮褶、上臂肌围长、PaO2、PaCO2、淋巴细胞计数、肌酐身高指数这些指标均较治疗前提高,但EN组较PN组增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比较 EN组在10天内撤机成功率、10天内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该4项指标比较明显低于PN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维持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同时,通过药理作用以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达到增强机体抗力,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3]。机械通气会使患者营养消耗增加,而长期机械通气摄入减少,导致了营养不良和脱机困难[4]。营养不良是撤机困难的原因之一,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肌的肌力显著下降,使膈肌内存在的Ⅱ型快肌纤维减少,因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更为困难[5]。对于欲行脱机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从上述进行两种营养支持方式检测到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肠内营养组能明显改善三头肌皮褶、上臂肌围长、PaO2、PaCO2、淋巴细胞计数、肌酐身高指数这些指标,提高缩短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本研究显示将2组治疗后所测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铁蛋白、10天内撤机成功率、10天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三头肌皮褶、上臂肌围长、PaO2、PaCO2、淋巴细胞计数、肌酐身高指数生化指标均较前有所改善,将这些指标进行比较,EN组的营养状况和预后均优于PN组。早期EN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的各种并发症,使机械通气患者早日脱机、拔管、并能有效减少入住ICU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总之,对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如胃肠功能正常,应尽可能的实施肠内营养。因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且费用低、实施方便,同时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来说营养支持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治疗手段。因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环龙,高奇,林擎天.营养支持治疗在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J].临床外科杂志,2001, 9(1):20-22.
[2]陈彦斌.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作用观察.医学综述,2009,15(22):3513-3514.
[3]邱海波等.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中华外科杂志,2006:17.
[4]Ambresino N,Clini E.Long-ter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mutrtion [J].Respir Med,2004,98(5):413-420.
[5]屈峰.不同营养配比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