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最基本工作以增强小语教学效果
2013-04-29李元峰
李元峰
增强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老师最主要的是做好最基本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革和提高。
一、在教学中要尽力为学生打好语文的学习行为素质
一是养成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主动和刻苦学习的习惯;二是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是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是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是好问的习惯;七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是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老师对这些习惯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有时还可以带有强制性地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是激发高昂的语文学习热情。我们都知道,学生如果缺乏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与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难以上好的,因为学习语文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才能进入“角色”,动情而读,拒绝伪读等等。这方面需要引导和熏陶,特别是千万不要让学生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伤文字感情的后果。
三是教给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是让其动情地读书;二是让其默读时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看,抓住主要内容等;三是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四是会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质疑、解疑,会在读中圈点、批画。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二、在备课时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定教学目标一定要讲究适合度。小学课堂每一节课40分时间,如何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的质量,完成是否有效率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涉及到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的问题。而教学目标的适合度则是关键之一。如何做到适合度恰当呢?一是定教学目标要考虑40分钟的时间,通过什么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二是定教学目标要考虑更具体的定位,不要模糊。如果要落实学生通过此课时理解并会运用词语的,就具体列在其目标之上。三是定的教学目标不适宜过多,围绕本单元达成的阅读能力作为基本目标,至于如何落实,要对本单元安排的教材作具体的分配。
三、切实指导学生的预习
从三年级起进入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的教学必不可少。老师可先要让学生们先了解什么是预习。例如有老师在三年级上学期,就给孩子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预习方案:1、将课文读三遍:要求文中的长句、难读的句子或出现生字、词较多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预习后,他在三年级下学期,又重新拟定了一份预习方案:1、自由读文二遍,熟悉课文内容(读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声的读 、可默读,也可朗读)。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要查字典弄明白,并在课本上做批注)。3、读文第三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题下)。4、读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问?(三个)5、读文第五遍,在本子上写出你初读文章的感想。这个老师指导学生预习的经验值得提倡。
四、明确自己到底要给学生一堂什么样的课
我们老师要明白这么一点,自己设计某堂课之前,要通过想象、通过在心中过电影,明确自己到底要给学生一堂什么样的课。
一是情感型课堂: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很重要! 教学时,要尊重“需要”,注重“激趣”,注重把师生置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
二是交流型课堂:以前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新课程要求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是开放型课堂:让学生去“展示自己”,通过体验二进行探究和感悟,尤其是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要“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比如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等。
四是感悟型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故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五、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心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因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无疑,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所以,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运用宽松和谐激趣法、赞扬欣赏激趣法、认真倾听激趣法、平等评学激趣法、教师魅力激趣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综上,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很多,只要我们多加观察、体验和研究,并切实遵守这些规律,是能够很好地增强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