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土地利用探讨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

2013-04-29孙江刘春花杜颖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8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环境保护

孙江 刘春花 杜颖

摘要:全球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随着人类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大,人工干预自然环境的范围扩大,对自然环境的人工干预程度增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当今社会中关于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的两种声音博弈激烈。文章结合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的观点,从哲学的角度,综合分析探讨土地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的观点。

关键词:环境保护;绝对生态主义;土地利用;重庆都市区

人类对土地利用的使用和改造过程中,也就是在不断的改变和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中提出,事物始终会呈现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发展的过程,从这一观点看来,人类的发展历程总是在不断的前进[1]。

目前,大量学者对合理利用土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3]。在大量的前期研究中,研究内容中涉及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主义意识较薄弱,从哲学角度分析的相关研究更少。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立足于哲学的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的土地利用观,提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背景下的发展格局。研究结果旨在为制定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提供参考。

1.相关概念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了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以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体现人类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采取政策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以及道德宣讲等切实的人工干预活动对动植物、大气、水域等进行保护[4]。

生态主义是一种较为激进的绿色整治,提倡生态平等和生态中心主义。而绝对生态主义则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观点指明人类绝对不应干预生态系统,将生态绝对化,人类不可对其进行改变,应该保证其原生性。

2.立足于哲学分析土地利用中的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观

立足于环境保护的土地利用观,是一种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在认识生态系统结构客观规律上发挥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人类发展与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局面。

立足于绝对生态主义的土地利用观对于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人工形态土地利用类型来说,是一种把生态和人类的认识绝对化的唯心主义,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片面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际忽略了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客观物质基础就是生态环境。同时,也否定了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能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能动性,把发展完全看成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忽略了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生态环境孤立化,这是一种极端的保护主义,不仅会带来人自身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不必要的矛盾,这种畸形的保护更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物质能量平衡。但这种观点对于自然形态的土地利用类型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的观点是辨证统一的,它们共同的出发点都是致力于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都看到了18世纪中叶以来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社会生活环境恶化、全球能源危机、温室效应等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尖锐矛盾,试图探索一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途径。但二者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尽相同,环境保护观点承认“大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损害生态环境,同时肯定人在协调二者之间的作用,提出一种“相濡以沫”的保护观;而绝对生态主义在根本上怀念“大机器”时代以前的田野风光及安逸的生活环境,否定人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作用,认为只要有现代人类社会所涉足的地方就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对环境保护持有绝对的态度。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从来都没有绝对的保护与绝对的开发。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会越来越系统化和合理化,同时人们在保护环境过程中绝对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既要遵循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又要在变化中谋求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更好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合理的对土地进行综合利用。

3.基于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分析土地利用

环境保护和绝对生态主义背景下,从哲学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提出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协调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中国科学院“八五”期间所制定的分类体系,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六个一级类,即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5]。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作为人工生态系统,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为自然生态系统。

而原生态的林地、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地,已呈现出被不合理的城市工业、居住、农业发展所降低的趋势,未利用地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利用和开发(高海拔、高坡度)。因此,对于这部分自然生态用地,应该结合绝对生态主义的观点和环境保护的观点采取强硬的保护措施,但也不能一味追求绝对生态主义,要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适当的采取措施,运用科学的手段,可以适当的在自然生态区域通过合理的用地创造更大的价值。

4.小结

绝对生态主义是一种绝对主义,以生态为绝对中心,坚决抵制人类的主观意识形态,体现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过渡担忧,而没有看清生态与人类发展的本质关联。人类发展中,对于土地的利用既不能采取绝对的以生态为中心,更不能采取绝对以人类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的功能特征,均衡生态保护和人类发展的利益,放眼未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安增.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马克思主义诠释[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19(04):107-110.

[2]黄河.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构建节约型新农村[J]. 吉林农业,2011,11:48-50.

[3]朱振华,顾寰中,孙慧,等.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包头市生态环境建设[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05:66-67.

[4]葛平发,王树栋. 从环境保护和生态主义的观点探讨景观设计——以中山岐江公园为例[J]. 中国环境管理理论与研究,2010,26(03):58-60.

[5]刘纪远. 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监测研究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略谈乡镇土地利用效益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环境保护税立法应解决好三大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