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立和谐社会中工会独特的重要作用

2013-04-29刘丽艳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劳资关系和谐社会

刘丽艳

摘 要: 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理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劳资关系是我国当前生产关系的普遍表现形式,所以,一个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有和谐的劳资关系。而工会的根本职能就是协调劳资关系。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劳资关系 工会作用

一、建立和谐社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全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经济层面的表现是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相对安康;在政治层面的表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比较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完善的社会,是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并且充满活力的开放社会;在文化方面的表现是社会团结、文化繁荣、诚信友爱、道德风气良好、人们心情舒畅、社会各方面能够形成基本价值认同的社会。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必然,也是我国未来长期战略目标,它是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奋斗梦想。所以,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和理想,也是我国各级工会组织的主要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亿万职工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劳资关系和谐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劳资关系成为了我国生产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是公私关系。国有、集体企业的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劳动者。原全国总工会领导人李立三曾精辟地论述“在国营企业中既然还有工资制度存在,那么,雇佣关系形式也仍然存在,但这种雇佣关系在实质上已经不同于资本主义企业的雇佣关系,这种雇佣关系是一种公私关系”。[1]这个关系的特点是全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为公有制,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社会劳动关系是公私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公私关系的劳动关系弊端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向前发展,调整和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成为了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目标。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

改革开放标志性成果之一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和民营经济政策性放开;二是社会劳动人才市场的形成。而这两个基本条件,正是实现调整和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主要过程。这个过程里国有、集体企业员工从企业所有者和劳动者转变成为了社会雇佣劳动者。这个改革历史进程对于中国社会以及社会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上述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私关系性质为主体的劳动关系逐渐退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雇佣劳动为主体的劳动关系逐步成为了生产关系的普遍表现形式。正由于劳资关系成为了我国生产关系的普遍表现形式,所以,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劳资关系。因为劳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决定了社会的其他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个关系,使其实现和谐发展,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就迎刃而解,社会也才可能和谐。所以,实现了“劳资和睦、劳资两利,并建立劳资利益的均衡机制”,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任务。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和内容。

三、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工会具有天然和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和系统性的工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任务,需要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奋斗。也是我国工会各级组织一项长期任务。工会工作是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重要一环,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群众工作,工作的对象是广大职工群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首先是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宣传党的建设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是工会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党优良传统,更是工会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只有充分地深入职工之中,倾听职工的心声,才能了解广大职工的愿望,才能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传送到职工中去,正确引导职工对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职工利益等各种利益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正确地对待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化解劳资关系中各种各样的矛盾,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应得和正当利益。同时,对职工中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利益思想要明确地反对。

其次,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充分代表职工利益。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全国总工会《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也明确规定:“企业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所以,不论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工会的职责上来说,在企业劳动关系中,工会都是职工方的代表。因此,工会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全过程直接参与的优势。针对劳动关系中企业处于强势、职工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状况,工会必须依据《工会法》、《劳动法》规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充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再次,积极发挥工会是劳动争议处理参与者的作用。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中发生矛盾的表现,直接反映劳资关系双方的利益冲突,不及时解决,会导致双方合法利益受到损害,破坏企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劳动法》第八十条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明确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法律赋予工会权利,就是要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方面发挥好的作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促进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和谐、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和谐,更好地把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要求融入创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全过程。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建设和谐劳资关系中任重而道远。发挥好工会组织的优势,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团结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和谐社会建设中,从而形成和谐劳资关系,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立三1950年6月28日,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本次会议讨论的工会法草案所作的说明《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草的几点说明》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0页

猜你喜欢

劳资关系和谐社会
劳动合同中止制度探析
“全面二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应对
维护和谐共赢劳资关系要守住哪些底线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轴心及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之我见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