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学探讨
2013-04-29戎学群
戎学群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出发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新的挑战,既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又使信息技术得到了延伸,使学科教学得到了优化。在“整合”下,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酝酿着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本文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运用信息技术,激励全员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社会环境,领悟生活真谛;运用信息技术,激励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觉反思中学习这四个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学。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叶澜指出,新基础教育以人的主动发展为本,最终目标是追求师与生的主动发展。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鼓励、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敢说、会说、大声说。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的《修饰文字》时,我先放映一幅课前准备好的电脑画,然后告诉学生,老师认为这幅电脑画的主题、签上的名字还不够好看,你们能否当小老师,把老师的这一份电脑画上的文字改得更漂亮一点呢?学生一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小老师”跃跃欲试。学生们有的把文字的字体改得更美观;有的通过字形、字号来进行修饰;有的修改文字颜色,使文字的颜色与图画的颜色更加协调;有的加宽标题,设置阴影……学生在编辑操作的过程中,方法是各种各样的,若答错了,不是严加批评,指责,而是因势利导,用话语激励他们,用情感感化他们,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心情愉快,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这样对每个学生都给予同样的尊重和真诚的关爱,一方面,逐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又如美术老师在指导《各式各样的汽车》(想象画)的绘画时,教师扮演经理角色,通过多媒体(配背景音乐)展示多种汽车图片,再发出一则招聘未来汽车设计师的广告,以此创设新颖的情境,创造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展开了思维的翅膀,活跃的思维冲破了老师提供的领域,各种奇形怪状本领高超的未来汽车也立即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并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充实完善,从而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来。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同桌互学,小组、大组学习,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变得豁达、宽容、真诚,逐步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励全员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而教,通过教学组织形成的多样化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他们有机会自主地学习,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机会学生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打破课内外、时间、空间的局限,广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再创情境,把静止的语言文字变得形象具体、富有生命力,从而创设出最适合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
如《宇宙遐想》看图、观察、想象的习作,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我校的王老师把习作教学设计为四步走:(1)教师从图馆或网上收集一些有关宇宙会的信息,组织收看宇宙的精彩片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的感想。(2)指导观察宇宙宣传画,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和大家交流。(3)组织收集整理信息,引导有条件的学生从因特网上或学校学校的图书馆里收集与作文有关的文字、图片或影视材料,并做好资料记载。(4)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习作的需要筛选信息、运用信息。这样,不但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在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始终情趣盎然。
教师还要灵活调控课堂,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对课堂的动态、对教学程序的适时调整。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觀察和倾听学生,增强捕捉信息的敏锐性,及时判断信息的价值,并重组信息成为资源,也要鼓励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欣赏别人的优点。变学生是班级的“集体背景”为“动态的集体力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三、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社会环境,领悟生活真谛。
按《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针对学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以计算机、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信设备为工具,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跳出课堂狭隘的小圈子,走向生活广阔的大天地。让学生充分感受社会,感受人性的和谐与优美,让学习焕发出“生命活力”。如我校的李老师在教学政治科《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课前先指导与训练学生通过“信息筛选法”,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以及近年来从人群中、报纸上、网上上看到的,了解到的有关我国的经济的文字、图片、模型等材料。课中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交流法”用口头或书面或演示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所得信息的理解。这样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始,让他们“体验”广大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创业的过程,逐渐感悟我们今天辉煌成就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巩固和增强他们健康纯真的自豪感,也做到了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
四、运用信息技术,激励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觉反思中学习。
课堂上,我们倡导自主评价,努力探索自主评价内容,自主评价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自己掌握的情况,就某个同学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先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然后让这方面较擅长的学生给予评价,评价这位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或解决,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等等。如果学生评价得不全面或不准确时,教师就予以引导。其次,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处,组织同桌互议,小组互评,全班互评,拓展自主评价的空间,促进人人参与,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精神。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从而使教师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当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总之,我们应该根据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其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等优势特点,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创造数字化学习条件,让学生在信息时代中能够学会学习,实现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