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2013-04-29周龙和
周龙和
审题与立意,是作文的“入口处”,正确地理解题意与确定中心则是写好作文的“入场券”。写作教学实践和中考的信息反馈告诉我们,相当数量的学生正是由于领不到“入场券”,不能循着正路进入写作过程,进而导致了写作的失败。由此可见,审题与立意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在进行写作这部分的环节之前,都必须先审题。所谓“审题”也就是要正确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已知的题目或者材料中,推敲出其中的含义和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把握文章的写作立场和重点,进而提升文章的内涵和高度。也就是说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立意是作文的核心,二者是决定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初中学生在写作中,要想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只有认真准确地审题,正确有效地立意,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如果审题不准,立意不深,就可能出现偏题、跑题、文章深度不够等问题,从而使作文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在初中作文写作中,审题立意至关重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审题和有效的立意呢?
一、正确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步骤,要想真正打开作文的那扇窗,把握作文的“眼睛”,即审好文题至关重要。审题正确,就像“瞄准靶心,命中十环”,所写文章符合文题的要求,则高分有望;审题偏题文题的要求,下笔偏离题意,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全盘皆输。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打开文题“那扇窗”,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从本质上讲,作文是开放的,无论是哪个环节都具有开放性,有很大的伸缩性,学生可以根据作文题目、材料,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进行审题。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审题,都必须看透题目及材料背后的内涵,判断题目和材料的主要意义。一般来说,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一)认真分析材料,把握写作基本框架。
要想正确审题,就必须认真分析题目或材料的基本意思和要求。这一步骤,其实就为学生确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写作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等打下了基础,也是为下一步的立意和构思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揣测命题者的意图,全面把握文章内涵。
毋庸置疑,在初中作文写作中,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目或者材料中,明确命题者想要学生写哪方面。只有准确地把握命题者和材料的意图,才能够准确审题。
在实际的写作中,部分学生往往只看材料的表面意思,对题目和材料的背景语有所忽略,而导致文章审题出现问题,对题意的理解片面,这在材料命题作文中显得尤其重要。
比如下面一则材料: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涵,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这则作文材料中,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命题者的出题意图,就有可能陷入到偏题的陷阱当中。很多学生在读材料中,只是把握住了“哲理”,而没有看到命题者的另一层意思,只将写作的层面停留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哲理层面。但是,如果学生能够把握材料的内涵,就会知道,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正反”的矛盾关系。因此,在审题时,在立意时,就必须建立在“矛盾对立”的基础上,否则,就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
二、有效立意
文章是否符合命题者的要求,关键是审题。但是,要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光凭正确审题是无法实现的。而区分作文质量的关键之一,就是立意。有效的立意,具有深度的立意,才能很好地提高文章的高度,为文章加分。一般来说,学生可以采取以下两个策略:
(一)逆向思维。
雷同,模式化,没有个性,是当前初中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也是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主要因素。那么学生如何能够摆脱模式化的写作困境呢?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逆向入题法。所谓的逆向入题,也就是采用逆向思维,从常规思想的反面,作为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如在《谈“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个题目中,按照常规的思维,大部分学生都会根据这句俗語的正面、常规解释,即“常在河边走,湿鞋在所难免”,作为立意立足点,阐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基本内涵。这是符合命题要求的,但是就显得“模式化”了,很容易给人一种“人云亦云”的感觉。此立意是正确的,但是不新颖,文章的深度可能会受到模式化的影响而有所缺失。但是,如果学生能够逆向思维,立论为“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从这样的逆向思维入题,往往就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丰富内涵。
好文章的标准是内容可以单一,但是内涵丰富。初中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要想立好意,就需要增加文章的层次感,只有通过富有韵味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为立意找到足够的支撑点。因此,初中学生在写作中,可以使用“话中有话”、“弦外之音”等方式,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内容、情节、线索等增加文章的层次。
如2010年某省中考作文题目《误会》,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对“误会”进行正面的解读,写“我”与他人产生了误会,产生了什么后果,经过“我”的努力,误会得以化解,这是一般立意思路,符合题目要求。但是,如果能够增加写作的线索,或者说内容,丰富文章的立意点,就可以让文章更深刻。如在前面所说的思路之上,学生可以再增加一条潜在的线索:在“我”想方设法消除误会后,发现“误会”不存在,只是“我”自己的判断失误。在此思路上升华——误会,有时候是我们臆想出来的。这和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异曲同工,文章的深度和层次得到了提升,立意也就更深刻。
三、结语
审题和立意都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点,只有初中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两个方面,实现正确的审题和有效的立意,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而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审题与立意,逐步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