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公山中一支苗

2013-04-29杞郧

青年作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锦鸡尾羽先祖

杞郧

长期在民族地区行走,缤纷霓裳令人花眼,时间久了,大部分沉淀到记忆深处,只有少数仍鲜活地浮在表面,比如锦鸡苗、长角苗,独特的造型不光令我等外来者过目难忘,也令同族的其他支系效仿:在雷山县朗德上寨的旅游节目表演中,着锦鸡苗服饰表演的锦鸡舞就是压轴节目。

我们前往黔东南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寻访锦鸡苗,那里是锦鸡苗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鸡舞——的发源地。

锦鸡苗的头型别致,梳头一次可以保持2~4天,梳得越紧定型越好越能持久;过去用猪油定型,现在改用发胶。锦鸡苗的超短裙仅长约20厘米,第一条裙子可以绕腰缠上两圈(两层),向外依次递减,最后一条只能缠上一圈多,最后余世美缠了10条、17层超短裙,宛如一朵半球状的布花在层层绽放,上端几乎被抬升成了一个平面。之后合围上两张护裙片,仿佛在腰间戴上了一顶斗篷。最后给锦鸡插上尾羽——佩戴花带,先环腰系上一条花带,在腰后正中打结,垂下两条彩带,搭建了一根主干,其余花带就依托这条主干发散,以第一个结为中心依次向两边延展。缠完花带后再缠宽大的灰色条纹腰带(男人则用这样的腰带包头),在腰带外面再缠上一条花带。于是,装扮好的“锦鸡”(女人)的尾巴上共垂坠了16条尾羽,17层超短裙几乎被护裙片和花带完全遮住,层层叠叠的裙摆只是为了将花带撑开,让孔雀开屏,仿佛下身兜了个东北秧歌中的小型旱船。按照当地传统,短裙层数和花带寓意着富裕、美丽。

因为偏远,麻鸟村的传统保持得很好,但变化同样不可避免。过去,锦鸡苗妇女们的裙片、花带、花鞋上都织绣着古老的锦鸡图案,现在,余世美身上却满是光鲜的黄、红、绿色几何纹,还与时俱进地添加了金线、亮片、彩珠装饰,锦鸡图案无迹可循。

穿戴完毕的女人下楼走向芦笙场,她每走一步,头上的银鸟跃跃欲飞,臀部的花带左右飘荡,正如当地民歌所唱:“高高的发髻如锦鸡的羽冠,宽宽的衣袖如锦鸡的翅膀,长长的飘带如锦鸡的尾羽” ,活脱脱一只富态优雅、羽色斑斓的锦鸡。丹寨的其他族群玩鸟,将鸟绣在衣服上,而锦鸡苗直接将自己装扮为鸟,看来鸟图腾崇拜在这里最深入人心。相传远古时代,苗族先祖因为战争被迫向西迁徙,在迁徙的漫漫征程中,是美丽的锦鸡帮助先祖们在雷公山中找到了最后的定居地;这里无田可种,先祖们一边开田,一边打猎充饥,后来利用锦鸡衔来的稻谷种子,先祖们开始了农耕生活,度过了饥荒年代,因此锦鸡被视为他们的图腾。他们模仿锦鸡的模样打扮自己,形成了锦鸡服;又模仿锦鸡的步态跳起舞蹈,形成了锦鸡舞。

女人们通常有3套锦鸡盛装服饰,只在过苗年、吃新节、“三八”节、婚丧嫁娶时才穿戴。麻鸟村的“三八”节非常特别,男人也过节,邻村人也赶来过节,看麻鸟人的锦鸡盛装、芦笙舞、斗牛,非常隆重。小伙子们在场子中央吹起芦笙,盛装的姑娘们围成圈子,逆时针转圈,和着芦笙曲调翩翩起舞,时而缓缓前移,时而原地旋转。她们张开双手浮动在裙上,随着舞姿自然摆动,回环复沓,优雅流畅,含情脉脉,细腻委婉;仿锦鸡展翅,似锦鸡行乐,如锦鸡觅食,与之呼应的是她们头上跃跃欲飞的锦鸡银饰,随着舞步,银冠一点一摇,长尾一飘一闪,将锦鸡美态传达得淋漓尽致。村长说,女人们象征翅膀的那一双手原来是自然垂于短裙边的,后来手掌微翘,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一双手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举起来。

我想起广告牌、舞台上的锦鸡舞蹈舞者,舞蹈时一手翘起摆动,一手高举,模仿杨丽萍的孔雀手势,那就更加夸张。她们的额头正中戴一朵大红花,上衣演化为宝蓝色中袖衣,裙片绿色,腰带五彩,不穿长裤裸露美腿,全身几乎不见黑色,轻飘亮丽。相比之下,原生态的锦鸡服饰以黑色为基调,服饰和舞蹈都更加厚重、内敛、古朴,散发着时间和山野的味道,是我喜欢的气息。

猜你喜欢

锦鸡尾羽先祖
史前辽西的羽毛舞者——尾羽龙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大河村奇遇记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集石会锦鸡吉祥
先祖?
快慢羽基因对坝上长尾鸡早期体重与羽速生长的影响
楚先祖年代考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