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坏话的诱惑

2013-04-29孟力

家人 2013年9期
关键词:坏话流言心理学家

孟力

然都知道说人坏话不好,而且也不想给人留下自己是“烂舌头”的恶评,但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从不论人是非的人。心理学家相信这是一种普遍行为:“60%的成人对话都是为了谈论某个不在场的人,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对此人有所评价。”

讲坏话,一箭双雕

林雨在一次外出培训会上遇到另一部门的同事Marry,平时两个部门少有来往,但两人的关系却在无意间提及前任女上司的离去时,产生了神奇的化学效应。林雨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女上司的幸灾乐祸:“就她那样的不走才怪。谁不知道她就是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才爬上去的。”Marry立刻表示赞同:“所以谁服气呢?连boss都看不下去了。”

议论一个“共同的敌人”,既令林雨和Marry共享了将内心压力释放出来的快感,还瞬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说人坏话和人品无关,不能因此判定一个人是善良还是邪恶。”英国心理学家奥尔特曼和泰勒在社会渗透论中分析了这种行为:“我们只在一种情况下肆无忌惮地议论他人,即话题主角不在场的情况下,因为这时我们才没有顾忌,可以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把自己的秘密暴露给别人。”

这是一种“坦诚相待”的做法,倾听者接收到你的秘密后,会产生“我被你信任”的亲密感,作为回报,也暴露自己心中积累的不满。“就像秘密结社,秘密最能结成同志般的关系,因为同时说一个人的坏话,是没有回旋余地的。”

同样是议论别人,为什么赞美不如诋毁更能引起共鸣?日本心理学家田崎仁曾在研究中发现,讲别人坏话表现出的负面情绪,可以产生最强烈的同情和弦,“在生活压力之下,我们都希望引起别人关注,同情自己内心的苦闷。”

如果都是暴力,语言暴力的发泄效果更好

暴力分为两类,肢体和语言。说人坏话就是后者。

顶头上司是一个爱耍威风的家伙,令人讨厌到想揍他一顿;邻里间发生口角,吵输的一方夜里辗转反侧时忍不住就有“真想找人来打他”的想法。但行为和想法总是难以达成一致,何况还有法律对肢体暴力的管制,于是只费口舌功夫的语言暴力就被普通人用得更顺手。

用语言攻击对方的第一个办法,是冲着当事人的面,骂他“笨蛋”、“傻瓜”,或者直截了当地说:“你错了!”“我对你很生气!”但面对面地发泄很有可能招致别人的猛烈反击。我们通常会尽量克制住直接交锋的冲动,采取“曲线救国”的第二种办法:向第三方说当事人的坏话。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曾提出“欲望不满攻击论”:“人类的欲望一旦进入不满期,他们将采取侵略宣泄,比较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这两种手段的宣泄效果,我们会发现后者的感觉更好。”

譬如,被父母训斥却不服的孩子,畏于父母的权威不敢直接反驳,害怕遭到更严厉的惩罚,作为心理上的一种替代行为,他会选择向朋友诉说苦闷。不直接对当事者说,却转向第三者发泄不满,比直接的暴力更能消除心中的不快,也更安全。

尽管事情或局面不会因为说了坏话而发生什么改变,但“说人坏话的目的,并不是诋毁对方,它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不满得到释放,从而恢复心理平衡。”米勒解释。

说人坏话,找回自尊?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则从平衡理论的角度,解释了在说人坏话中获得快感的原因。

平衡理论最适用于友情和爱情中的微妙关系。有个朋友成功了,这个成功领域与我们无关,我们会从心底赞美他,为他感到自豪。因为这时,我们可以在别人面前沾沾自喜,并提高我们的自尊。但如果成功的领域和我们有关,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了,比如“别人家的小孩”,“他成了你的竞争者,而且干得比你出色。”衬托出我们的失败,伤害到我们的自尊,让人感到自卑。

当自卑时,改变自己绝对没有贬低别人来得省事。确认自身价值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诋毁别人,弥补自身的差距感。别人越是反衬出我们的缺陷,让我们对自己的弱点感到不安,我们就越会针对他。

我们经常看到,不管男女,都会有贬低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比如一位妻子对丈夫轻声议论街头走过的一个女孩:“你看那个女人,穿这么短的裙子,腿这么粗壮,不正经又难看!”这背后是她对自己吸引力的担忧。再譬如,通过议论“那个人是花了钱才拿到这个学位”之类的话,我们可以为自己的不成功感到安心。

这是我们从小就学会的一项技能,心理学家维吉妮·梅格雷总结道:“说人坏话的行为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只要身处家庭环境以外,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与外人比较。”

坏话如何成为流言?

讲坏话固然可以释放压力,宣泄不满,把心理从负面影响中调整过来,可如果对讲坏话获得的快感产生依赖性,只会把自己和事情都变得更糟。

人们对坏话的需求远大于好话,语言分析研究发现,尽管大多数流言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但坏话的流行程度是好话的2.7倍。这就解释了讲坏话这种背地里的私密行为,如何变成负能量的集合,最终成为流言——我们更容易记住负面的信息,并相信它们更有价值,在口耳相传中使坏话加重、放大。

流言蜚语是人的天性,但也有积极的一面。美国心理学家迪方佐便认为:讲别人的坏话可以给他人起到警示作用,警告要远离危险的人。

刚搬进新小区,听到邻居告知24楼一户住户的坏话,“吸毒、暴戾,有犯罪前科。”听到以后,你会对其真实性产生疑问吗?在无法识别的前提下,我们通常会选择相信,因为这至少可以避开危险,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在心理学家看来,讲坏话的另一个积极意义在于:承认自己讲坏话的习惯,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阴暗面。如果走出散播流言的诋毁心理习惯,还能将这份能量用于自我建设和获取幸福感。

猜你喜欢

坏话流言心理学家
谁更难过
别说土豚坏话
人生什么最重要
在网络流言的惊涛骇浪中,权威媒体如何做好“定海神针”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流言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
流言分析:本性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