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情趣教学探究
2013-04-29王慧慧
王慧慧
散文的“情趣”是指其在反映生活时所显示出来的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意趣。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散文,它们绘声绘色地表现了生意盎然的情趣,清新灵动,惹人喜爱。读起来上口,评起来美妙,情趣是散文的本质特征,如今超达深远的情趣成为现代散文的美学追求,对现代散文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一、探索情趣依附,洞悉散文魅力
散文,我们在文中看到的常是松散的片断,所描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并不十分统一,即使统一,也不十分严密,而是有点松散,所叙写的客观材料可以是缺乏连续性、相近性、闭合性的。但是形式上的散并不是散乱,情趣的统一性是散文内在的凝聚力,散文的内在情趣,在主要特征上是高度统一的。经典的散文没有任何斧凿之痕,一切都得力于情感对叙事写景的从属性,这是散文炉火纯青的表现。
情趣虽然处于对叙事的依附性地位,但绝不能说它可以忽视,因为从形象的本质、文章的结构上来说,情趣还处于纲领性地位,叙事的性质和强度是由情趣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在散文的形象种子中就蕴藏诗的胚芽,许多个性鲜明的散文实际上就是诗。散文中的抒情很少是独立的,它总是在记事、状物、写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散文中抒情依附于叙事是自然的,—切文学形象都要有感情的特征,但是散文的特殊审美规范却更着重感觉和知觉。如果说诗是以感情冲击感觉和知觉,以变异了的常轨以外的感觉知觉为基础的话,那么散文就是以在常轨感情以内的感觉知觉为基础的。散文家的自我感情和自我感觉之间有一种特别现实的紧密的从属关系,二者想象性的浮动空间比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狭窄。散文家的任务就是在保持自我的感情从属于自我感觉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有限浮动性,在间不容发的临界线上施展作者保持平衡的能力,过于拘泥或过于超脱都是有可能越出散文艺术的生命线的。
二、解读散文情趣,直击高考前沿
散文类文章的阅读重在考查梳理作者行文思路、进行文章观点分析概括,从中感悟其情趣。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就能比较简便地窥探散文的精髓,如2011年全国高考卷中有一题是“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根据其卷子内容可这样作答:①是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散文也有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还是很明显的。在散文中,作者有思想感情倾向,爱憎喜怒褒贬抑扬。在解读时,要借助对作者行文思路的梳理,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摸清作者的整体情感走向,细心品读文中相关的描写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倾向。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蕴涵于文中具体的描写中,需要通过细心品味描写笔调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注意体现。
在散文考试中,常考的往往是比喻、拟人、排比与反复。每一种修辞的作用都不相同。如比拟:使语言生动活泼,同时还便于直抒胸臆;借代: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形象生动;夸张:突出亊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予人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掌握以上修辞的基本作用,准确答题应当不成问题。如果答题要求中没有字数限制,那么可以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发挥,得全分的机会就更大了。在各种修辞中,以比喻设题的频率是最高的。如果是以题目作喻体,而这个喻体又蕴涵丰富的象征意义,且比喻句后面还有比较深刻的议论句,那么,这种比喻的作用至少有三个:一是呼应题目;二是揭示喻体的象征意义;三是表达作者与之相关的感情。
谈到散文的意趣,不得说其表现手法。写散文经常涉及的是象征、衬托、铺垫等。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亊物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设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剖析散文情趣,不同的人称也有不同的妙处。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是直抒胸臆,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三、浏览文本情趣,从中体验吸纳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有很多散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散文的精彩。如《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江南的冬景》、《我与地坛》、《荷塘月色》、《长江三峡》、《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等,每一册都有。在这些散文中,有的热衷于营造悲哀之情,继承了传统文学里的“为情造文”的传统;有的在看似媚俗、疏散之气中蕴含自然、休闲的情趣之美。因为情趣的所在,散文才有“美文”的盛誉,而现代散文中大量的美文存在无不证明这一点。
如:《荷塘月色》教学片断:
《荷塘月色》是如何建构情趣的?
生1:是一个从形到神,再从神到形的过程。
生2:用了大量的修辞。如“月光如流水”将月光的普照与温柔和水的倾斜与柔美完美地结合起来。
生3:“似雾似水”“薄薄的青雾”,这一切美到令人难以置信,就跟不真实一样,而“像笼着轻纱的梦”更突出了这种美到极致的虚幻与缥缈感。
……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地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
总之,在高中散文情趣教学中,要探索情趣依附,洞悉散文魅力,引导学生探究其中考点,在强化学生的认知智能的基础上,提高对散文情趣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