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贵在得法
2013-04-29赵立艳
赵立艳
摘 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过去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懂得指导学生获取所需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促进者。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创新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学习策略,教师要在理念上寻得通幽之径,明确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是活动与对话。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是阅读教学的活动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是服务者、组织者、引导者,阅读教学是一场多角度的对话。学生、教师与作者、编者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等。我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谈谈,为了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的方法。我在方法上作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生生多交流,参加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探讨隐藏在小说情节设置、环境的描写、细节描写等背后潜在的意义,探其原委,把小说的精彩之处、优美之处读出来,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一、课前提供几个可供深入挖掘的点,做好充分的预习分层阅读,激起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
在探讨隐藏在小说情节设置、环境的描写、细节描写等背后的潜在的意义时,我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了几个问题,分组解决,使学生课前有明确的课题,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观点。四个预习问题: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所以,他的思想观点、为人行事和一般的草莽英雄有很大的差异。试论林冲的性格特点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⑵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细节描写在古代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⑶找出文中风雪描写并分析其作用。⑷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伏笔”问题”四个问题,给予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这四个问题,课前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当参与各个小组的探究活动,给予他们适当的方法指导与帮助,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课前的师生互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认可与尊重,也是对学生精神的鼓舞。
二、课上使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整体把握文本信息。
我根据节选部分情节一波三折、曲折生动的特点,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画出林冲的性格变化的图示,然后各小组经过谈论补充修改,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情节设计张弛有致的原委,学生很快概括出了,这有助于揭示出林冲思想转变的过程。
起初,林冲一心一意想保住禁军教头的身份和美满的家庭,所以对高俅的迫害,总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寻不到仇人,复归平静,接管草料场,又想好好地过平安的日子,待到草料场火起,亲闻要烧死他时,满腔愤恨才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杀死了陆谦,走上了反抗的道路,突出了一个“逼”字。这样,既疏通了情节,分析了人物性格,又挖掘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可谓一石三鸟。
三、抓住课堂生成问题,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生针对文本“再把庙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中的“大石头”提出质疑,我及时抓住了这个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对话质量。通过讨论明确了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门外面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实现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其作用在于为后面的高潮手刃敌人做铺垫。有的学生对文中的方向提出了问题,我让学生讨论解答:沧州城东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二三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上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侯等到草料场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的,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这样学生质疑,通过思辨讨论解疑,与作者、与同学、与教师有效对话,提高了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对文学文本的鉴赏能力。
四、让学生再次“入境”,深入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我在阅读教学中加入课堂表演剧本、评价改编剧本和演员表演,让学生以课本为依据,通过评价讨论进一步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全班同学自由评价,展开讨论,“导演”和“演员”可以随时阐明自己的创作表演意图。学生可以就人物形象塑造,谈谈表演好在哪里及不足之处。对照小说,剧本和表演进行了哪些创新,这些创新是否合理?让学生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提高鉴赏评价的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探寻创新的教学策略,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宗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新理念,扎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