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2013-04-29张林
张林
摘 要: 自主学习是一种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有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习惯,阅读教学需要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自主意识 培养方式
一、时代需要自主意识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新的资讯不断涌现,整个时代都在飞速进步,这就更需要人们以全方位的视野、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和学习。在这一背景下,一个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而自主学习无疑是一种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有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习惯。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国自古就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劝学警句,试想:如果没有主动的勤奋,则“书山”哪有路可行,如果没有积极刻苦,则何来有“舟”渡过“学海”。
二、阅读教学需要学生的自主意识
1.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而物质不具有主动性,这种主动性正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探求知识的原动力。自主学习是在自主意识的前提下,主动学习,主动接收新知识的一种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呼唤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语文阅读素料丰富多彩,课程的实践性决定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主动的实践显然比教师的“填鸭式”效果好得多。其次,阅读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需要让学生多读多写,久而久之,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果没有主动意识,则其效果便可以想象。
语文课标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如下精辟的论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之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上述三者中自主学习起着主导作用。有了自主意识,学生在阅读活动前,就能确定一些学习目标或计划;在阅读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调节;在学习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当发现问题或有了新的想法后,需要在一定的小组成员间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互相依靠这便是合作学习;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最终结束探究。
3.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如7-9年级:
内容上,要求学生能理清思路,分析内容,体味词句……
表达上,能了解多种表达方式……
情感体验上,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语言……
阅读量上,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如此之多的任务,一个学生如果缺乏自主意识,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定然是很难完成的。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1.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的自主意识。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人,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使学生树立主动意识,教师应首先具有自主意识,这要求教师具有师生平等的意识,努力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
另外,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光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在民主的气氛中充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阅读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过去的“威权”式教育下,缺乏民主的气氛,学生需要严格遵从教师的权威,而民主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强调师生的平等关系。民主社会当然需要民主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施行民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健全的个性人格。学生的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阐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愉快的情感活动中,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理解和体验,获得感悟,体验乐趣。虽然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是教师的理解无法替代的,但是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教师要正视学生阅读能力的现实,努力保护学生的那些并不成熟的认识和理解,因为教师的分析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何况文本的理解,有时允许多角度,多思维。正视保护学生的自主意识的重要性,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阅读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