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让阅读教学更加精彩
2013-04-29皇甫春玲
皇甫春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预设,更注重生成。只有更注重生成的课堂,才会五彩斑斓、真实鲜活;才会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才会充满智慧、给人启示。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多种要素,用动态生成演绎精彩课堂。
一、在精读感悟中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于是,现在的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朗读。应该说,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益处,但是有的阅读走过场,有的指导不到位,有的齐读过多,因此恰当“引导”是必需的,朗读教学的大体思路应该是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感悟,熟读成诵。如我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着重让学生感受谈迁的“百折不挠”。课文通过四个画面:“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和“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表现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让学生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但是感人的故事隐藏在课文中,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一袭破衫”、“奋笔疾书”这几个词语,细读品味感人之处,在读中悟,在读中想,再通过提问激活他们的想象力,让孩子的心灵有展翅的机会。很多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充分体验谈迁所处的环境,感悟他坚强的信念,朗读的欲望特别强烈。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谈谈是如何读好课文的,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朗读水平,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及顽强的意志。
二、在精当讨论中生成
讨论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理解课文、感知文本的学习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意识。但是如果讨论使用不当,就有可能变成闲聊,表面上热闹非凡,实际上没有效果。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精用讨论,恰当地使用讨论。不该讨论的千万不滥用;要在该讨论的时候,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讨论,在精彩的讨论中加强指导,注重生成,提高讨论的实效。苏教版小语四下《鸟语》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满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感知课文临近结束,一位学生发出同作者一样的心声:“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我利用这样的契机,让同学们参加讨论:“鸟儿”真能表白?我们能否听懂?如果你真的成了“公冶长”,会和鸟儿谈些什么?话题一展开,学生就活跃了。在讨论小组里,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
生1:有一次,我英语口语比赛获得了年级第一名,放学的路上,喜鹊在枝头不停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原来它在说:“恭喜你呀,恭喜你呀!”
生2:一天我读书读烦了,偷偷地跑到小区花园里抓蚂蚱,一只鸽子飞来了,“咕咕咕咕”、“咕咕咕咕”,我赶紧回家读书了,原来它在催我“多读点书,多读点书”。
生3:清明节,我准备折些柳树枝插到我家门上,老人说插上柳枝可以避邪。几只麻雀一直在我头上“叽叽喳喳”,原来是告诉我“爱护树木,人人有责”。
……
学生众说纷纭,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经“润物细无声”,他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涌动生成的智慧。
三、在巧用媒体中生成
精当的教学手段和巧妙的媒体运用是一堂小学语文课取得成功的催化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进行恰当选择,充分而巧妙地发挥多媒体的图、文、形、声并茂的特有优势,引发学生独到的见解,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黄山奇松》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现各种形态的黄山松,学生通过想象会把千奇百怪的黄山松描绘得栩栩如生——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文章的最后一节,领略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文中的省略号说明黄山还有许许多多不同形态的奇松,还会有哪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登上黄山(放映多媒体画面)。
生1:这一棵像一只在半山腰吃草的绵羊。
生2:这一棵像孙悟空凌空而起、腾云驾雾的那个形象。
生3:这一棵像一只刚刚睡醒的雄狮。
生4:这一棵像少女披着一头秀发,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生5:这一棵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生5:这一棵像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要去吃旁边鲜嫩的竹笋呢……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听了你们的描绘,老师仿佛真的置身于美丽的黄山中,你也感受到了嗎?
生7:是,我也感觉到了。我眼里只有这一棵棵奇松,其余什么都看不到了。
生8:哦,这就是情有独钟啊!(一些同学笑了,而大部分同学却满足的长舒了一口气。)
此时此刻,我不禁为学生精彩的生成叫好。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丰富多彩,除了精读感悟、适当讨论、妙用媒体外,其实还可以在对话中生成、体验中生成、积累中生成……语文教师必须精心呵护课堂中不断闪现的生成性资源,巧用、活用、会用,这样学生就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会闪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受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