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进党两岸政策难产

2013-04-29蔡婷贻

财经 2013年9期
关键词:谢长廷苏贞昌两岸关系

蔡婷贻

新一届领导人的对台政策正在逐渐清晰,加强交流仍然是两岸关系的主线,“鼓励两岸学术界从民间角度就解决两岸政治问题开展对话”,2月的对台工作会议提出此点,这被视为是通过非官方管道探求两岸政治问题的新途径。

此后,中共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在2月25日会见了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以及台湾政商各界一行30多人。而海峡对岸台湾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3月14日表示,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将互设办事机构,包括安全、法制、行政、联系沟通等跨机关小组。

在这新一轮积极互动中,台湾最大在野党民进党暂时悄然无声,这与民进党尚没有清晰的两岸政策不无关系。两岸关系议题,实际上是民进党在2012年“大选”再次冲击执政党的滑铁卢。2012年2月,时任民进党主席暨“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对选举落败进行检讨,提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不受选民信任是导致败选的原因。

近一年之后,民进党仍然在明确两岸政策上没有进展,党内亦缺乏坦诚而严肃的讨论,主要原因在于两岸政策涉及多个维度,且派系林立的民进党内部分歧巨大,似乎没有领导人愿意花费政治资本,推进在新形势下的民进党两岸政策。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在上任伊始,原本对此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并有恢复“中国事务部”等重大举措,但由于无法取得党内大佬的支持,日趋在两岸政策上转向保守态势,仍以强调岛内事务进行拖延。

2012年选举后一项针对4000名选民进行的调查显示,5.75%的选民因为担心民进党重新掌权会导致两岸关系恶化,继而将选票投给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这一比例和蔡英文在选举中落败的得票差距十分接近。民众对于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担忧,同时反映在他们未必对马英九的胜选感到振奋,而是为蔡英文没有当选松了一口气。

在这样的民意态度下,除非民进党尽快提出新的两岸政策,化解选民的疑虑,否则,“2016年还是国民党的胜算稍高一些”。一位不愿具名的台湾前官员对《财经》记者表示。

民共交流

自2008年以来,在国民党以推动和平为目标的两岸政策下,两岸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等方面确定了共同的政治基础,双边还签订了包括《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18项协定,人员交流和各项交流也甚于以往。

民进党因坚持对“九二共识”存疑,与大陆的关系一直处于冷冻状态,对于国民党政府和大陆达成的协定也经常持否定态度;2011年蔡英文参选“总统”时曾些微改变立场称,若当选将“概括承受”所有两岸已簽订的协议,试图化解选民的担忧,就立即受攻击指责其立场摇摆。

但是在实际交流层面,民进党与大陆的交流也曾出现暖意。大陆从2009年开始对在野党民进党释放善意,以平衡国民党-共产党为交流主线的往来。国台办官员多次重申 “认同两岸和平发展”的民进党人士,都可以到大陆看看;时任政协主席贾庆林在2012年第四届海峡论坛上,重新提到欢迎与民进党的交流,特别强调“我们也欢迎民进党人士以适当身份到大陆走走看看,多了解大陆的发展情况和对台政策。即使是那些曾经主张、追随和从事‘台独的人,我们也鼓励和欢迎他们回到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对《财经》记者指出,建立一个三党平台,或者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共产党和民进党同时分别进行交流的平台,是处理台湾问题时较合理的安排。“三党交流缺一不可,民进党抗拒,或者大陆因为反对陈水扁就杯葛与整个民进党的交流,都会给两岸互相了解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

2009年5月,高雄市长陈菊为推广“世界运动会”访问大陆,成为首位和大陆有积极交流的地方首长;紧接着民进党中常会制定了与共产党交流的规则:不辩论、不定注意事项、不陷入政治操作。

在2012年选举败选后,民进党人士更是积极登陆:去年3月民进党时任发言人罗致政、“中国事务部”前主任董立文以及政治评论员陈淞山等,以学者身份前往云南,参加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十届两岸关系研讨会,接着台南县前县长苏焕智、台南市长许添财、立法委员及“国际事务部”前主任萧美琴、 前“行政院长”谢长廷也都以不同身份访问大陆,甚至蔡英文本人也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排除到大陆访问的可能,希望未来双方能建立常态化交往。

2012年5月苏贞昌当选新一任民进党主席后,提出两项重要主张:恢复民进党原有的“中国事务部”;以及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研究和处理两岸关系,具体设定对大陆的基本态度、战略目标和确立两党交流原则等。

这些看似积极的表象,却未能转化成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转折。

苏贞昌上任即将届满一年,但邀请党内大佬参加“中国事务委员会”的进程仍然阻碍重重,委员会至今未进入正式运作。原本对该委员会寄予厚望的民进党前立法委员林浊水,批评委员会的混乱安排标志着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挫折。

曾经担任苏贞昌上一任“中国事务部”主任的董立文对《财经》记者表示,党中央正在整合不同意见,但是,大家不可能看到政策发生戏剧性变化。

路线之争焦点

1986年,一群由于不同理由反对国民党的人们组成了民进党;缺乏共同的理念,不同派系往往因不同观点和利益而进行竞争和辩论,由此发展出目前派系共治的模式,即所有主要政见都需得到各派系的支持。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亦是如此。

2000年陈水扁当选台湾领导人后,大陆几乎切断与台湾官方和民进党的交流;接着2004年台湾举行公民投票、大陆出台《反分裂国家法》,两岸关系陷入谷底,民进党也因此在民众心中留下强烈的“逢中必反”印象。

但实际上,民进党各派系对两岸政策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反对陈水扁政策的更不在少数:前主席许信良曾于1995年提出“大胆西进”的主张,引发党内激辩,最终积极交往派定下“强本西进”的基调,派系大佬洪奇昌及曾经担任过陆委会副主委的邱太三都经常往来于两岸之间。

许信良仍然保持着激进立场:出于对台湾经济前途的考虑,提倡台湾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以欧盟模式为蓝图和北京展开政治谈判,避免台湾成为新一轮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浪潮中的孤儿。

光谱另一边的“独立”派,一直固守民进党创建时的宗旨,认为台湾目前的“宪法”不符合台湾现状并造成混乱,追求“獨立制宪”。

在2000年以前,民进党以取得政权为首要目标,精力集中于岛内事务,对于和大陆相关政策的关注相对较少,对两岸交流基本采取抗议和反对态度,党内就两岸政策的分歧也未明显显现。

在因两岸政策不当影响选情之后,化解这些歧见在民进党内仍具有高度政治风险。

曾担任民进党主管两岸关系“陆委会”副主委的邱太三称,对民进党而言,再怎么辩论都难以超越1999年定下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因此政治人物更倾向于独善其身,避免惹上麻烦。

曾经代表民进党参加过2008年领导人选举,并曾担任台湾“行政院长”的谢长廷在2012年10月4日应国际调酒协会的邀请至北京和厦门参访,成为民进党访问大陆级别最高的人物,在北京分别与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及国台办主任王毅会谈。他在访问中提出了两岸关系是“宪法各表”,试图为民进党和共产党的交流找出一条中间路线。

自马英九政府上任以来,“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和解与制度化协商的基础。但民进党一直都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存在,谢长廷所提出的“宪法各表”旨在探索一个替代方案,提出可以有两套宪法,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中”,缺乏对“一中”这个核心问题的清晰阐述,既未能回答两岸关系的根本问题,也碰撞了民进党的大忌。

中国社科院台湾问题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党朝胜就认为,一方面,用一个大家都不熟悉的概念来替代业已熟悉的概念,很可能会制造新的麻烦;另一方面,“宪法各表”的内涵并没有讲清楚,也难以讲清楚。

即便如此,谢长廷的说法仍在民进党内引起很大争议,党内有声音批评谢长廷为“叛徒”及“奴才”;党主席苏贞昌也撇清说“宪法各表”只是谢长廷的个人主张,不代表民进党的主张与立场。

另一位有志于2016年选举的政治人物蔡英文曾担任陆委会主委并主导包机谈判和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她对两岸事务十分了解,但同样碍于推动两岸政策辩论需付出的政治代价,她也表现出相当消极的态度。即使在美国的不断催促下,蔡英文在2012年参选时只表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而不愿意明白讲出两岸政策具体方案,避免受到党内攻击。

“先锋就要做牺牲,这对想在2016年参选的人来说,在党内是很不利的。”许信良对《财经》记者表示。

无法回避的问题

民进党内对两岸政策感到焦急的政治人物普遍认为:党若不喜欢这些政策,至少应该提出一个替代方案。

谢长廷系“立委”赵天麟和幕僚林耀文就先后批评,党对很多议题都是模棱两可,看不出方向;民进党若想重新执政,就必须大鸣大放,对两岸政策进行辩论。

除了如何向中间移动、又能获得党内“独派”接受的难题,民进党在当下的两岸交流环境下,对其两岸政策进行修改也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因素:例如如何和国民党的政策有所区别,同时又不破坏两岸目前和谐的状态。

大陆和美国对新政策的接受程度也直接关系着其政策的成败,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童振源强调,如果提出的提议难以得到大陆积极的反馈,推动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改革就只会带来骂名。

林浊水认为台湾民众在评判对大陆政策时主要看重四大因素:两岸和谐、交流顺畅、经济利益的分配和主权,无法平衡这四项因素的政策,也无法被台湾民众接受。

大陆的态度在辩论过程尚且还没有明显显现,研究两岸关系多年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杜懋之对《财经》记者表示,看起来共产党和民进党的交流首先还是要增进彼此了解。

面对僵局,苏贞昌选择暂时回避在两岸政策上的讨论,继续以岛内事务来挑战国民党。他在2012年底发起“呛马”(英九)大游行,意在通过攻击国民党和马英九提升民进党的气势,为2014年地方“七合一”选举积蓄动员能量,确保自己代表民进党角逐2016年的“总统大选”。而台湾最新民调显示,马英九的支持率也不高,不到20%,他在核四电厂是“停建”或“续建”的问题上备受压力;其力推的年金改革方案未能得到有力支持。

经济形势不振是民众不满的重要原因。由于受到全球经济的严重冲击,台湾经济表现不佳,尤其出口数据连续多月衰退。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4%、-0.18%、1.02%。这也影响到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民众对马英九两岸政策的实质价值产生怀疑,不过,民调显示仍有40%以上的民众认为目前两岸关系是友善的。

民众对执政党的不满并没有转化成对民进党的支持。苏贞昌因缺乏完整的战略,在1月13日游行后欲振乏力,其民调支持率也在同步下滑,甚至被批评为“无能的在野党是造成执政党不求上进的原因”。

台湾民众更为担心的,还是民进党重回陈水扁时代的两岸紧张对峙关系,而民进党至今无法拿出明确的两岸政策,更徒增民众担忧。

民进党前立法委员林浊水就对《财经》记者表示,两岸关系在台湾各项议题中的比重,已经在过去十年间演变为和各项议题都有所挂钩的因素;因此,提出一个台湾选民能接受的两岸政策,证明其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是民进党的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谢长廷苏贞昌两岸关系
苏贞昌确诊新冠
93%台网友批评谢长廷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女同学不懂温柔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