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伊斯兰教伦理道德观中的和谐理念

2013-04-29吴晶

青年文学家 2013年9期
关键词:穆斯林

摘 要: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开始,和其他多元文化相融合嬗变,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拥有2000多万的信徒。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凝聚穆斯林的力量,引导穆斯林讲和谐、促和谐,探索和发挥伊斯兰经典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益的部分,积极营造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伊斯兰文化;和谐理念;穆斯林

作者简介:吴晶,女,1987年3月25日,甘肃,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学。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产生以后,便随着穆斯林对外征服战争及穆斯林商人活动开始向外传播,大约在唐朝传入中国。经过1300多年传播,中国的穆斯林人口目前已达两千多万。其中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在这些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其伦理道德观念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并在中国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适应了各族广大穆斯林群众历史所形成的特殊环境和实际需要”。[1]中国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思想的形成,是其在中国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对中国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民族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根本宗旨,其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按照《古兰经》的基本精神,穆斯林应该“公正、行善、周济近亲,禁止淫乱、作恶、霸道。”“应当善待双亲、近亲、孤儿、穷人、近邻等。”“必须敬事真主,孝敬父母。”“善恶不相等,应以德报怨,愁人会变成挚友。挚友坚韧者,具此美德;只有大福者,具此美德。”等等。可以说《古兰经》从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敬主愛圣、忠君爱国、维护和平等为穆斯林规定了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这些都为解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等等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千百年来穆斯林们都是严格按照《古兰经》和圣训来执行的。

关于伦理道德 “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2]中国穆斯林家庭关系的形成,是中国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载体,其延续使中国伊斯兰教不断地以发展和壮大。穆斯林家庭在产生以后,穆斯林青年男女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对上要尊重父母和长辈,对下要供养子女和晚辈的生活并进行教育,男女双方都有遵循伊斯兰教的相关教义,处理好相互关系。另外,伊斯兰教非常重视孝道,把孝敬父母看做是万善之首。我国的伊斯兰教更是结合中国传统的忠孝思想,对孝敬父母的道德要求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使这一道德要求的内容更加全面和系统,成为中国穆斯林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国伊斯兰教还有很多关于家庭、亲属等方面的道德观念都与中国传统的儒学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共同为构建和谐有序的家庭、社会起着道德的约束作用。

关于社会道德 中国伊斯兰教在发展的过程中本着“隔教不隔理”的原则,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和善待他人的思想,并结合伊斯兰教教义要求,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道德与伦理体系。《古兰经》中有大量的经文涉及社会道德的问题,如:“你们不要接近孤儿的财产,除非依照最优良的方式,直到他们成年”[3]等都是关于怜恤孤儿的,因为先知穆罕默德本身就是个孤儿,因此伊斯兰教一直把怜恤孤儿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伊斯兰教基于反对贫困悬殊的社会主张,倡导和鼓励赈济那些贫困无力者,认为穆斯林不能独享温饱,要求富人对穷人负起责任,积极救济贫困者,“如果你们公开地施舍,这是很好的;如果你们秘密地施济贫民,这对你们是更好的”[4]。为使救济工作得到保证,伊斯兰教建立了天课制度,基于自愿而献纳。中国穆斯林继承和保留了天课和赈济贫民的制度,并将其当做一种明确的社会道德要求。同时《古兰经》还要求穆斯林“主持公道”,经文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维护公道,当为真主而作证,即使不利于你们自身,和父母和至亲。无论被证的人,是富足的,还是贫穷的,你们都应当秉公作证;真主是最宜于关切富翁和贫民的。”[5]就是说,无论贫富,无论近亲远邻,穆斯林均应不徇私情,秉公作证,实际上要教徒奉行中庸之道,既应反对吝啬,又应反对过分。这些道德规范都被中国穆斯林保留下来,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符合中国穆斯林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并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特别是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而生存,都难免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个民族或国家要想实现长期稳定的和谐,就必须处理好与其他民族及其他国家的关系,致力于实现本国内部和世界范围内的大和谐。伊斯兰教拥有简朴明了的信条,拥有积极进取谋求两世吉庆的人生观,拥有爱国和服从主事者的政治观,拥有宽容、讲中道、与人为善的道德观,拥有知足安命、洁身自好的生活观。通过对伊斯兰文化和谐理念的解读发现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天、地、人等各个方面,设计宏观到微观,物质到精神的各个领域,并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提倡跨民族、跨文化、跨宗教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存、和平对话,反对种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等所有危害社会与世界和谐的不利因素。毋庸置疑,以客观的态度与和谐的观点剖析伊斯兰文化的和谐体系,对促进中国的文化和谐、民族和谐和宗教和谐,以及构建多元化的和谐社会都有深远的意义。

注释:

[1]、杨启辰、杨华:《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第210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12月第1版。

[3]、《古兰经》第17章第34节,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国王《古兰经》印制厂,麦地那,1990年版。

[4]、《古兰经》第2章第271节,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国王《古兰经》印制厂,麦地那,1990年版。

[5]、《古兰经》第4章第135节,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国王《古兰经》印制厂,麦地那,1990年版。

猜你喜欢

穆斯林
印尼·雅加达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行走斯里兰卡
论穆斯林交易习惯与合同规则之关系
美国穆斯林群体探析
美穆斯林女性热衷学防身术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揭开穆斯林餐厅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