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影视节目品牌发展探索

2013-04-29程筱农

今传媒 2013年9期

程筱农

摘 要:随着气象事业和传媒现代化的发展,天气预报节目要从预报内容的精细化、节目特色化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要把握热点话题,运用高超制作技术使气象节目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吸引力,要多元化经营和发展天气预报节目,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就气象影视节目内容、播出平台、发展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节目品牌发展探索。

关键词:天气预报节目; 播出平台;发展效益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067-02

1980年7月7日《天气预报》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开播,30多年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省、地(市)、县气象部门相继建立了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天气信息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传递给广大观众,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形成了一定的播出风格与特点,一直高居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的首位,成为气象部门对社会公众服务的重要窗口。在中国电视多级分布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以天气为主题概念打造成了专业品牌栏目。不过现代传媒业的发展要求气象影视产品多元化,形式生活化。本文从气象影视节目内容、播出平台、发展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节目品牌发展探索。

一、节目内容多元化发展

天气预报节目播报的专业信息是气象部门的独家资源,节目主题内容的专业性使节目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对天气预报节目成为广大电视观众喜爱的、收视率很高的品牌电视栏目是有利的。但是随着气象事业和传媒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人开始选择网络和手机短信,而不是电视来获取天气预报信息。

另外,现在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也特别关注天气的变化,及时传达重要天气信息,而且气象节目在时长、话题范围、播出方式、时效性等方面受到限制,所以目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竞争形势日趋严峻。这就要求气象影视服务专业人员面对挑战, 开展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服务性研究。特别是地市一级的天气预报节目要从预报内容的精细化、节目特色化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一)策划内容精细化

气象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及气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48h之内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较高,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对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农业生产等各行业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人们外出旅行或居家生活也起着重要的参谋作用。为满足各类群体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可以按时段、季节、天气气候推出如一周天气,节假日天气,气候评述、24节气、高考专报等小专栏;还可以介绍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防灾减灾知识、气象专业知识和术语;联系气象对各行业影响,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播报春播天气、夏收、夏种、夏管天气服务农业气象信息专报以及天气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天气与交通,天气与旅游,家装与天气等等精细化的专题服务内容。宣城市气象影视中心策划节目内容精细化,开办了《气象新闻》、《一周天气》、《气象科普》、《农业气象》、《旅游气象》等小专栏。根据社会热点信息策划制作气象节目,制作了国内外十大气候事件、钓鱼岛天气气候、气象的角度对世界末日说辟谣等节目,制作防雷专题介绍室内外防雷和农村防雷知识。宣城气象还和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旅游局等多部门合作,在天气预报中播出地质灾害等级预报、空气质量实况、指数预报及本地各旅游景点的精细预报等专业特色内容。不仅加强部门间的合作,还极大丰富了节目的内涵。

(二)风格多样的特色节目

制作风格多样的特色节目,让大家能从节目内在的节奏、风格,一直到它外在的演播室、主持人等等做到过目不忘,留下强烈印象。重要天气时以气象专家访谈形式做天气分析专题,汛期采访水利专家,介绍了水位上涨情况,拍摄些河道水情视频资料,主持人实景出境播报汛情、台风动态、防台要点等,这些及时的现场报道形式的气象新闻节目很受欢迎。宣城市气象影视还跟随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拍摄春耕春种、稻飞虱防治等气象为农服务专题节目,为农民观众朋友提供及时的专项服务。风格多样的节目要求气象影视制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节目制作水平,高效精确地创建引人注目的动态图形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使节目绚丽精致;还要提高摄影技术,使用外景摄像机时,熟练运用推、拉、摇、移、跟、升、降等技巧拍摄出稳定、简洁、主题鲜明画面;另外合理利用风雨雷电、鸟叫虫鸣等自然音响突出现场真实感,用优美的背景音乐烘托节目。要把握热点话题,运用高超制作技术使气象节目既要有知识性又要有趣味性,风格要轻松活泼,也要科学严谨。

二、节目播出平台多样化

现在世界范围内传媒格局正发生剧烈变革,新的信息载体出现使信息传播主渠道不断发生更替,网络平台成为重要视频播放平台,移动互联网成为重要传播依托,移动终端成为主要影像传播载体。就视频领域而言,电视传媒从传统的“静媒体”,转向适应人们移动需求的“动媒体”,从标准生产走向按需生产,节目的传播是第一需求,怎样利于传播就怎样传播,媒体的营销要寻求不同的推广策略。天气预报节目是中国电视最早的制播分离的节目,一直以来由气象部门制作,电视台播出。随着新传播格局的发展,要多元化经营和发展天气预报节目,以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吸引人们注意力,既要通过传统电视平台分发,也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分发,争取与受众接触的机会,谋求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之路。

(一)传统的电视播出

气象影视中首先要巩固现有的电视传媒播出方式,争取在各个电视频道尽可能多时段播出。宣城气象在宣城电视台新闻频道,经济频道、影视频道各个频道黄金时间播出不同风格的天气预报节目,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最新、最丰富的天气资讯。

(二)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

据我国户外媒体市场权威调研咨询机构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LED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研究报告2012》透露,2015年电子屏广告市场规模将超过25亿元,预计达到27.6亿元。从2008年到2015年,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43%。在城市,楼宇显示屏,地铁、公交、商场、广场这些人员聚集的地方电子显示屏覆盖率越来越高。这种新媒体形式也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吸引不同的受众。天气预报节目在这种高科技的信息终端发布,不仅可以为老百姓随时随地了解天气提供方便,也扩大了气象影视节目的影响力。宣城市气象局就和宣城康源广告传媒公司合作将天气预报节目在大型商场、居民住宅小区等地的电子显示屏滚动发布,随时随地为老百姓了解天气提供服务。

(三)热点网站平台发布

网络媒体作为一个拥有高技术含量的新生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它的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还有空间的覆盖能力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就信息量与反应速度而言,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已明显占先,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使受众随时随意随地自我选择观看。那么地市天气预报节目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气象网站平台发布,同时投放当地有影响力的热点网站,通过热点网站平台发布为广大网民朋友服务。《宣城气象》网站是宣城气象局面向公众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门户,及时更新气象业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和气象资讯,宣城气象影视依托《宣城气象》网站推出气象影视专栏。宣城论坛创办于2003年,是目前宣城地区比较受群众喜爱的新型论坛网站,宣城电视天气预报也于2006年在宣城论坛首页推出。

三、节目发展效益

社会效益:我国的气象事业为公益性服务事业,传播气象部门主要服务信息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自然是公益性服务节目。天气预报节目以百姓的需要为导向,科技内容服务具体化、信息指导人性化。以优质的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信息的多种需求,为百姓生活带来方便。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天气预报节目也是气象部门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用影像记录气象事件,记录展示防汛、抗旱、人工增雨、为农服务中气象人风采,深入解读气象法规、热点信息,宣城天气预报节目中宣传了《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气象法规,报道“气象青年座谈”、“争先创优”、“科技宣传”等气象文化建设活动,广泛宣传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宣传气象服务的显著成绩,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发扬先进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经济效益:地市级天气预报节目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重点产业的需要提供服务,播报对当地特产的生长、生产、销售影响的天气信息,旅游县城提供旅游景点的详细的天气要素以及要注意的天气变化,为农、工、商生产参谋,为企业增加效益。同时天气预报节目这种与观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必视性”节目蕴含着无比巨大的信息潜力和经济效益,独具特色的收视特性,能够最大程度的网罗固定的收视人群,收视率很高,其广告嵌入节目内容中,与节目完美融合,通过多平台分发渗透到千家万户,广告的影响力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节目一般安排在当地新闻节目前后黄金时间段播出,对促进产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迅速占领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节目中广告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宣城天气预报栏目广告形式多样,有冠名、片头、站点背景画面,走字、专题等,可按照企业需求设计广告套餐,收视率高、广告价格低,性价比高,是企业投放广告的理想平台。 宣城电信、宣城联通、宣城移动等国有企业、中雅等房地产企业以及汀溪茶叶等个体经营业户纷纷与宣城气象合作,把这个节目作为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首选阵地。真诚友好的合作,不仅为企业、带来效益,也为气象事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电视天气预报必须发展创新。要努力打造个性化、人文化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通过提升节目的“可视性”来吸引观众,从而确保电视天气预报的“必视性”价值。天气预报节目既要通过传统电视平台分发,也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分发。要能够适应传统电视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对产品的不同要求,拓宽气象节目选材范畴,丰富其呈现形式,创建多样天气预报节目播出平台,形成天气预报节目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邱戈力,白燕.气象影视广告的经营现状与前景[J].农业与技术,2003(5).

[2] 李如彬.美国天气频道及其灾害天气报道[J].电视研究,2008(10).

[3] 万康玲,李雨谦,刘立成.提高电视气象节目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J].媒体时代,2011(9).

[4] 周晓梅.新环境下气象影视广告业务的运作环境与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2(12).

[5] 王田民.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技术及发展[J].影视技术,2000(7).

[6] 王彬.青海气象新闻选题初探[J].青海科技,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