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纲举目张执行力

2013-04-29姜汝祥

商界评论 2013年9期
关键词:韦尔奇指南针备忘录

姜汝祥

你想要什么样的文化,你就要亲自向员工做出什么样的表率,员工就会按照你指引的方向往前走,这就是真正的执行。

很多老板总是抱怨:员工没有执行力,原本很好的战略构想,执行的效果却南辕北辙,有的甚至以失败而告终。其实这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打造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有七个原则要遵守。

创造危机

《孙子兵法》讲了一句非常有价值的话:“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于死地而后生。”意思是,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一句话:机源于危。中国企业执行力中,表现最优秀的莫过于华为,而华为的总裁任正非,是个制造危机的高手:

“我们公司经过10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历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任正非的危机论并非他个人独创,很多优秀企业家都有类似的危机意识。

奇怪的是,往往平庸的公司,却是那些安于现状的公司。

著名的变革专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提出了一个词叫“No No族”——这是对那些变革,拥有既得利益的聪明人的概括,因为他们总要你拿出百分之百的证据,否则就会发动一场对你说“No”的群众运动;或者他们会在你行动的时候,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让你发现自己有多少不合理,然后放弃行动。

如何对付他们?约翰·科特提出了三个有效方法。第一个是主动分散这些挑拨离间者的注意力,以免他们制造麻烦。第二个是把他们赶出组织。第三个是把他们的行为公之于众,利用现成的社会力量压制或制止。

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No No族”的基因,既然如此,这种时候解决的根本办法可能要“由外而内”,也就是首先建立一个外在的参考体系,然后触发员工或者企业组织性的对比与反省。比如,无论你谈多少客户第一,都不如建立一个客户满意度或者忠诚度数据的反馈体系。没有这一类外在的“敌人机制”,主观的危机与紧迫就很容易被稀释,市场危机本质上是竞争危机。

行动能力是淘汰出来的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是执行的第二大原则。行动能力是淘汰出来的:不淘汰平庸的员工,是对奋斗者的不负责任。

GE是一家百年老店,杰克·韦尔奇也是最优秀的CEO,他使GE的销售额从250亿美元攀升到1110亿美元,使GE一次又一次地登上“全美最受推崇公司”的宝座。

GE为什么能够持续2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与杰克·韦尔奇的用人理念有很大关系。

韦尔奇有“三大”用人理念:

1.找到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他们足够的资源和权利,让他们去充分地发挥;

2.提拔和奖励最优秀的员工,给他们不可思议的薪资,让他们来为你经营企业;

3.毫不迟疑地去掉不合格的经理,他们应该去能够发挥他们特点的公司。

GE还有著名的“GE活力曲线”,就是以业绩为横轴,以组织内达到这种业绩的员工数量为纵轴,得到一张正态分布图。

GE就是利用这张正态分布图,很容易地划分了业绩排在前面的20%员工、业绩排在后面的10%员工以及中间的70%员工。这种评估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方法,被韦尔奇称之为“GE活力曲线”。

“GE活力曲线”当然不仅仅是一个划分的工具,其产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划分之后的严格区别对待。

首先是工资提升、职务晋升和股票期权等奖励上的区别对待:

◆A类员工得到的奖励往往是B类员工的两倍至三倍:

◆B类员工会得到奖励,通常他们中间的50%-60%会得到工资提升和股票期权;

◆C类员工不会得到任何奖励。

杰克·韦尔奇用“GE活力曲线”来对员工进行分类,并且明令奖惩制度。在这样的体制下,优秀的员工得到提拔,拙劣的员工面临淘汰,就是这样有法有度的治理模式使GE持续2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凡决定了的,就是对的

哥伦布曾说过:“即使决定是错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执行来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再回头讨论。”

这句话虽然说得有点奇怪,但是我却很同意。

为什么?讲一个故事。

有400人被困在缅甸原始森林里面,人们面临逃生的问题,这时候应该听谁的?

回答是:谁有指南针就听谁的。这时有个人说了:“我有指南针。”于是,400双眼睛全部都看着他,这个人就在前面拿着指南针带领大家往前走。大家经过了三天三夜的艰苦跋涉,一路披荆斩棘,发生了很多动人心魄的事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了出来。

出来之后,大多数人在休息,有的人还在谈这三天以来发生的难忘的事情。就在很多人放松的时候,拿着指南针的人突然又发话了:“天哪,指南针是坏的!”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讨论的是天灾与人祸。没有指南针是天灾,但真正可怕的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坏指南针”解决的正是人祸。

如果没有那个坏的指南针,会有什么结果吗?400个人首先可能会分成几个团队,大家因为有不同的意见,只有沿着不同的方向去走。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祸比天灾更可怕,如果对企业做出的决策有异议,就轻易放弃执行,那会是什么情形?指南针的案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企业战略不行,而是执行乏力使战略夭折,慢慢使得成功渐行渐远。所以,凡是决定了的,就是对的,也是一种基本的法治思想。

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

上学的时候,数、理、化、语、英等科目大家都很重视,但美术、自然、音乐等重视的人就少,为什么?

因为高考时不考美术、自然、音乐,所以大家就不再下功夫学习这些不检查的科目了。

考试系统,在管理上就相当于我们的检查系统,应试教育是不好,但不考试未必就好。这个背后存在着一个基本机制,那就是我们希望员工做什么,就要建立检查这一行为的检查考核系统。

同样,GE公司通过实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在几年之内节省了20亿美元。大家都非常清楚,“六西格玛”是一套非常严格的质量管理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就在于如果你强调什么就把它量化。

所以,执行力良好的领导人都要学会严谨地进行后续追踪检查:首先,确保负责计划的人员能依照原定进度完成当初承诺的目标;其次,找出缺乏纪律或理念与行动不配合等问题;同时,也要厘清各项具体细节,让组织中的各个运作单位的步伐协调。

如果遇到外在环境发生变化,完善的后续追踪也可使计划执行者迅速灵活地应变。

所有人都拒绝被改变

戴尔的总裁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真想强调什么,那就培养习惯来解决它;如果你不能够做得最好,那就让做得好的人去做。”

我觉得,在这句话后面还可以加上几句话,那就是“如果一个人做得最好,那么你就应该让他拿到最好的回报。如果一个人能拿到最好的回报,一个人就愿意去培养习惯。如果一个人能拿到最好的回报,其他人就会学习他把事情做好”。

所以人们是愿意改变自己的,前提是人们的付出需要得到回报。

管理者通常会本能地认为,重要的事=大家做,大家做=人人做。员工却认为,大家做=别人做——都这么想,结果就是,大家做=没人做。

如果责任不明,那么,员工不执行大多数情况下与员工道德无关,而与责任的界定含糊有关。

如果领导喜欢像齐宣王那样的“合奏”,同时又不对个人进行检查与考核,那么,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南郭先生”,这是过去国有企业、人民公社制度证明了的道理。

优秀的制度把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把好人变成坏人!所有的管理都建立在一个基本的假定之下,那就是每个人都承担自己的责任。但什么是责任?当我们讲责任的时候,我们事实上是在这样两个前提下进行的。第一,事情与自己有没有联系?与自己没有联系的,就没有责任。第二,事情的发生过程中,自己是不是能够控制?不能够控制的,就没有责任。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不在责任状态的时候,事实上是在说,第一,他认为这件事与自己没有关系;第二,这件事的发生过程,他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而当我们说,一个人在执行的时候,要有责任感,讲的也是两层意思:

第一,只要是执行,那就一定是与自己有关,与自己无关,就不需要你执行。

第二,你不能够控制一切,但你能够控制自己,你并不是机器,你是一个有着主观能动性、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也就是说,执行的起点,是执行者把执行的任务当成自己的任务,把执行的结果当成自己的利益,这样抽行就有了起点,就有了内在的动力。

用备忘录驱动执行力

与其说相信别人的头脑和忠诚,还不如把它用白纸黑字写出来。

在宝洁的训练制度中,备忘录这项做法是出了名的。员工必须养成一种习惯,即清楚、简单地把信息呈给上司。

备忘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息备忘录”,内容包括研究分析、现状报告、业务情况、竞争分析和市场占有率摘要,一种是“建议备忘录”,是一种说服性的文件,重点包括:建议目的、背景信息、建议方案以及背后的逻辑讨论和下一步的做法。

备忘录大多不会超过4页。品牌管理人员如果想要升迁,最好先学会写备忘录。在宝洁,备忘录的写作甚至被当作一种训练工具。对资历较浅的人员来说,一个备忘录重写10次是常见的事。成为品牌经理后,一个备忘录仍有可能被要求重写五六次。

宝洁公司通过备忘录系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执行体系,宝洁的CEO雷富礼曾说过:“我们所有的高级管理人员都从内部提拔,但如果你想要升迁,最好先学会写备忘录。”

备忘录是许多世界级公司打造执行力的重要手段。亲自做出表率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团队的领导,就要做到以身作则,行胜于言。

有一次,当巴顿将军带领他的部队行进的时候,汽车陷入了深泥。巴顿将军喊道:“你们这帮混蛋赶快下车,把车推出来。”

所有的人都下了车,按照命令开始推车。在大家的努力下,车终于被推了出来。当一个士兵正准备抹去自己身上的泥污时,惊讶地发现身边那个弄得浑身都是泥污的人竟然是巴顿将军!

这个故事中,巴顿就是企业的老总,巴顿亲自向员工做出了表率,下属就会按照指引的方向往前走,这就是真正的执行!

反观我们在带团队的时候,通常对员工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事你就照我说的做”。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导致员工做事的成果不如人意,甚至与领头人所设想的结果大相径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领头人能够把上面那句话变成“这事你按我做的做”或者“这事我做给你看”,这样不但员工会心悦诚服地按你的要求完成任务,更能够激发员工的丁作热情,员工也会紧紧地团结在你周围。让员工从简单的服从变为发自内心地“服”你。

总裁的时间在哪里,公司的重点就在哪里,员工就从哪里去做。你想要什么样的文化,你就要亲自向员工做出表率,员工就会按照你指引的方向往前走,这就是真正的执行。

[编辑 谢康利]

猜你喜欢

韦尔奇指南针备忘录
天然的指南针
让下属安心工作
不要抱怨
观展指南针
天一阁四事备忘录
新一轮高考备考备忘录
看图写话有妙招
三角函数的易错点备忘录
指南针的由来
杰克•韦尔奇:掌控人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