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应做到“三个坚持”

2013-04-29

汽车纵横 2013年9期
关键词:三个坚持合资汽车产业

回顾6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庆幸的看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步伐正在加快,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鼓舞。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已连续四年占据全球第一,全球1/4的市场需求来自于中国,中国已经毫无疑问地跨入汽车大国的行列。

二是产业地位逐步提高。2012年与2011年相比,汽车工业产值、利税总额、在职人数都在不断提升。

三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汽车产业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变成国有、民营、合资共存的状态,企业间的联合重组打破了行业、地域、企业经济类型限制。

展望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我们应满怀憧憬、信心百倍。

第一,坚持自主创新毫不动摇。自主是企业立身之本,是企业进步之本,创新是企业进步之魂,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意志和决心不能动摇。一个产业在国际上有没有先进的地位,有没有更大的话语权要看其自主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质量有多高。

第二,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牢牢把握发展机遇。通过改革,中国汽车产业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经营要素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创新,通过对外开放引进了一大批新产品、新制度,改造了原有的工厂,建立了新的现代化基地,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使中国的汽车工业发生巨大改变。

第三,坚持追求汽车强国梦。60年的不断发展,我们取得了进步,但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全球的视野去思考实现几代汽车人编织已久的汽车强国目标存在不小的差距,缩短差距,最终努力赶超是我们的方向。

品牌战略是强企强国的最高战斗目标

世界上所有的经济大国必定是汽车强国,所有的汽车强国都会有一个或者是几个强大的汽车企业来支撑。所有的跨国汽车企业,强大的汽车企业或者是伟大的汽车企业一定会有一个或者是几个品牌来支撑。因为只有自己的品牌才能体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只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意志和对用户的承诺。一汽60年干了三次创业,正在进行第四次创业。通过四次创业和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创业,几代一汽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创业的文化,这种创业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创造力,当然也留下了品牌。所以,围绕汽车强国战略,一汽集团还是要解决汽车强国、汽车强企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第四次创业的最高战斗就是品牌战略。作为企业,首先要解决方向和路径的问题。通过历次创业,一汽把品牌战略作为最高战略来统一目标和资源整合。通过过去几年,一汽企业改制完成,所有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主业突出,从而产生了产品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

比如,红旗品牌现在已经投放,并建立了L平台和H平台,未来还有几款车要投放市场。我们还将投入105亿元研发费用把红旗品牌定位豪华车,将其变成世界知名品牌。

第二,要解决技术和经济实力。坚持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学管理、技术,积累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培育用户对品牌的信赖与忠诚度。只有用户信赖的品牌才能成为国际品牌。围绕品牌构建,一汽实施两个战略:品质支撑战略与服务品质战略。真正跟用户接触还要靠品牌信誉,质量与服务。这也是强企、强国一汽的战略。

建设汽车强国须走出五大认识误区

我们在充分肯定汽车工业60年来的成就的同时,更要面对当前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各种不同的认识。

第一,汽车合资失败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持这种观点,包括汽车行业内部。这个观点对还是不对,首先应有一个标准,问题没弄清楚就宣称合资失败。另外,合资公司为中国汽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带来了先进技术、先进的发展方式和管理理念。合资自主也是自主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话语权。

第二,对于自主品牌过于悲观或者过于乐观。这两种观点我认为都不对。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2%,乘用车占31%,市场占有率和外资品牌形成了相持的局面。所以,对于自主品牌目前的发展,没有必要悲观,也不能过于乐观。要抱着正面的心态看待问题,积极改进。

第三,不应拿汽车工业与航天工业相比。汽车行业和航天产业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产业,航天是单间小批量,完全靠国家投入;汽车工业是大工业,反映的是基础工业的问题。

第四,三大汽车公司与一些新型的自主品牌相比,努力不够。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情况,民营有民营的特点,国有有国有的优势。过去我们没有资金,怎么发展自主品牌?

第五,对于汽车产业的管理到底是行政管理还是市场管理?汽车产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理论上应该按照市场机制去管制,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引导竞争,投资、产能、品牌生产等都应该交给市场,而不是行政来管理。中国自主品牌比较弱势,在自主创新、自主研究这方面,政府应发挥有形的手做一些阶段性的支持,但是现实情况却正好相反。

建设汽车强国须推进四个深化

在建设汽车强国的问题上,需要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深化:

一是深化自主创新。60年前,如果没有自主创新,一汽也走不到今天。后30年,改革开放扩张了另一条路,即合资合作。上汽通过多年的努力也提出了四条道路来走自主创新: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和国外合资;深化战略合作和外方合资合作;合资企业研发自主品牌。另外提出三方面:不依赖于外方,不排斥于外方,发展自主品牌。

第二,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造就了中国汽车大国的地位,但是下一步汽车强国的地位建立要怎么走却很艰难。现在有将近99.6%的企业都上市,但是,上市以后怎么推进,特别是把国企完全市场化需求,这是需要去做的。

第三,深化产业结构。上汽当前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自主零部件做强,加强产业链的调整。深化产业链,包括零部件、服务贸易,从生产型贸易到服务型贸易,现在虽然都是配套的,但是却没有战略系统。特别是零部件的发展,尽管现在零部件行业以合资、外资为主导,但我认为,我国车企的话语权与以前相比还是增强了,因为现在的车企规模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更多的考虑做大自主零部件企业。在汽车强国的建设上,整个产业链,特别是零部件怎么发展,需要系统战略的深化。

第四,深化“走出去”战略。“走出去”不仅单指产品销售,还要在投资、融资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汽车必须迈出国门,充分考虑各国的互惠文化,使中国汽车得到全球的公认。

政府的有力支持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

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需要各个企业立足自主创新,切实破解技术、品牌、品质、市场、人才等难题。发展自主品牌,既是做强民族汽车工业,也是汽车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

其次还要以品牌创新打造制胜资本,树立品质好的绿色品牌形象。汽车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品质竞争。但要坚持国际和国内市场并举,走出国际化经营之路,壮大自主品牌,必须走出国门,大力实施国际化的经营战略,努力提高自主品牌国际竞争能力。

另外,中国品牌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相关方面密切全方位的互动,共同推动自主品牌的发展。发展自主品牌是建设汽车强国的需要,与外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轿车自身在研发能力、技术品牌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从产业发展的环境入手,更好的发挥作用,为自主品牌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软环境,加速构建和谐的汽车社会。

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更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攻坚期,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全方位的参与,全力推动自主品牌轿车,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努力建成能与国际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产品品牌和工业体系。这是将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国家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自主创新扶持的政策。其次,政策上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再次,协会在推动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要加强保护自主品牌的技术规范和相关的组合,为自主品牌企业提供一个展开竞争的公平的市场环境。

正确看待合资合作与自主品牌的发展

建设汽车强国主要涉及到整车产业升级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产品技术升级,还有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方向:1.小型轻量化;2.节能环保化;3.安全技能化。这三方面是各个厂家公认的问题。第二,产销模式升级。如丰田的SSC生产模式值得各大企业学习、借鉴。其次是销售模式。现在广汽一直在反思销售模式的变动。1.如何使销售模式更加多元化,怎样利用成本与资源;2.销售的变革,包括销售的半径、服务的半径优化。3.对服务品牌的打造。这一点特别关键。第三,产业结构升级。包括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制造环节和下游。我们现在除上游以外,最能够做的是在服务领域下游。怎样解决制造领域、服务领域,包括保险领域的发展,使这些领域协同发展,对整个制造产业形成支撑,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其次,如何看待合资合作与自主品牌发展的问题,我认为一是要深化合资品牌,第二是加强研发自主性。对于合资公司的合理性和合资公司走多远的问题,不妨站在市场的角度看待。如果合资公司有利润,那么利润就是自主品牌发展的资源。合资公司的益处一是贡献利润,二是贡献人才。利润是资金,人才就是技术和经验。贡献资金、技术和经验,促使自主品牌发展。但是自主品牌是合资公司的竞争对手,只有自主品牌壮大,实现盈利,直到强于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就被自然的淘汰。如果这一天没有到,说明合资公司还有生存的价值,自主品牌还没有发展到足够的强大。因此,与其用政府有形之手淘汰,不如用市场无形之手让其去自然的淘汰。

汽车强国之路还要看自主品牌

在建设汽车强国的战略上,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胸怀强国的梦想。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并不是难以触及的梦,而是通过艰苦奋斗,清晰的战略合作,一步一步地实现。只有胸怀汽车梦,坚定汽车工业发展不动摇,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优势。

第二,要发扬伟大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老一辈给我们的财富,正是这种精神的指引,中国汽车工业才有今天的广阔局面,这种精神是当今乃至今后必须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新时代的中国汽车工业还应该具备另外几个条件 :

1.科学、理性的发展汽车工业。科学发展依然是我国汽车发展的主线,发展汽车工业需要针对性的研究汽车产业的特征,立足前沿技术潮流,汽车产业链,管理统筹全局,坚持产业规律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放眼全球视野,充分利用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迅速提升自己,走科学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

2.脚踏实地地做好产业工作。当前,面对国际形势变化,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真抓实干。需要每一位汽车人保持清醒、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精神。

3.要有做大时尚产业的精神。汽车产业独特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工业品,而且是带有时尚特点的消费品。

4.持续奋斗。历史证明,世界上汽车强国都是世界经济强国,中国的汽车强国之路还要看自主品牌的发展。未来二十年必将是自主品牌深化调整、快速转型壮大成长的二十年,必将是中国汽车工业增长潜力巨大的二十年,必将是中国坚实迈进汽车强国的二十年,也是重组变更、调整巨大的二十年。

推进自主品牌走向世界品牌是强国必经之路

全面推进汽车产业强国战略,应关注世界500强与世界品牌500强。坦率地讲,现在中国汽车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大概有六、七家,但是,世界品牌500强却还没有。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有了世界级的规模,但还没有世界级的品牌。中国汽车规模的扩大,实质主要是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本土化的结果。另外,在国际品牌上的缺失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

如何推企业与品牌进入世界500强和品牌500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全力提升自主品牌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核心技术。关键是要选准途径,加强协同,把能力、资金和资源能够很好地运作在一起。第二,对于打造自主品牌,各方面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与企业的发展规律相矛盾。如出资人、主管领导只注重成果有悖于产业的发展规律。对自主创新,企业一定要坚定不移,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另外更需要大家给一点宽容。第三,着力提升资源的整合能力与产业的价值。当前,企业间的竞争焦点发生了明显的转移,以规模和价格为依托的产品竞争已经转向以核心技术,包括资源、产业链和协同能力为中心的竞争,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主要是源于整合能力。另外,在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的投入上,不仅要加强整车的研发能力,应更多的关注零部件。第四,提高国际化运营水平,真正“走出去”。现在的“走出去”已经成为双向并行,有进有出:一方面优化国际资源;一方面要产业链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第五,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中国汽车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外在的表现是在技术、知识产权方面,但实际上是在人才上有差距。

创新与国际化战略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加速器

中国重汽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坚持创新,坚持国际化道路,才能增强自身的原生内力,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

第一,坚持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从重汽自身来讲,创新使我们实现由小到大的改变,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生存问题,更使企业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2年底,中国重汽在斯太尔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斯太尔王,一举突破了沿袭多年的斯太尔产品,2003年该产品突破2万辆。2005年,在吸收国际先进重卡的基础上,研制成功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重卡,以HOWO底盘改装的水泥搅拌车,迅速占据80%的国内市场。2008年自主研发的天然气重卡市场表现强劲,连续多年销量呈现跨越式增长。

第二,在创新基础上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坚持“走出去”战略是提高品牌国际知名度,建设国际化企业的必然要求。早在2004年,重汽就已经正式提出了国际化战略的目标:逐步实现品牌、资本、管理、人才、技术、市场的国际化。2004年重汽的重型车出口1083辆,比2003年翻了10倍,占据全国重卡出口的半壁江山。2012年,中国重汽出口整车26500辆,再创历史新高,出口连续8年位居重卡行业首位。

要实现企业国际化,首先必须坚持高起点定位,始终瞄准国际化先进水平,谋发展。其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出国际化的新路子。第三,坚持加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树立起民族重卡品牌。第四,坚持细分市场,强化国际市场网的建设。第五,始终坚持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最后,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外经贸人才。

找准自身问题,才能实现强国梦

建设汽车强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与国家政策的支持,甚至需要大众的理解,但更需要企业从自身找准问题。

首先,汽车行业需要建设公共的创新平台。如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将自己的东西为汽车行业服务,这才是汽车大国与强国的标准。同时,我们还要研发最先进的发动机,最好的变速箱、电控系统,但没有平台这些都难以实现。

第二,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制性国标有105项,推荐性标准也较多。但我们的标准总是参照其他国家,落后于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需要有适合自己的标准体系。

第三,品质问题。实际上,我们讲品牌国际化,核心与本质的问题都是品质问题,因为质量是关键。我国一直在实施质量工程,但我们却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质量市场,没有让全民参与评估质量的客户综合指标体系。

第四,零部件的问题急需解决。现在我们的零部件体系在退步,而不是前进。企业不论是合资发展还是自主发展,都在选择别人的零部件。而且,自主品牌企业的零部件都是建立在合资品牌零部件的基础上。这样则会导致技术没有学到,利润、效益则全部流失。

第五,抓住机遇。虽然传统的汽车工业差距非常大,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上,自主品牌仍有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因为未来汽车节能环保是制约我国汽车最大的一个环境。同时,也可以较大的缩短与国外的差距。

最后,为实现汽车强国,希望政府做政府的事,企业做企业的事。大家共同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这才是中国汽车工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法宝。

转型之后,奇瑞的路更宽

对于此次研讨会,我来谈谈三个梦想。

第一个梦,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这个梦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记忆。我从小在一汽长大,直至39岁才离开一汽。大学毕业后,在一汽做高级工程师,当时对汽车责任还没有太深的感受。直至担任一个部门的领导,所有事都得自己做,才感觉做汽车不容易,很艰难,但也很荣耀。

第二个梦,改革开放30多年,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一些想圆汽车梦的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和机会。尹总从一汽走出去,创立奇瑞,制造让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起初做得很成功。2005年,奇瑞制定规划,目标到2010年要实现产销100万辆,到2008年,虽然销量有所下滑,但我们仍然相信100万辆的目标有可能会提前实现。后来,我们发现这样发展下去一定会出问题。从2007年开始,我们开始琢磨转型。当时还不知道怎么转,仍是追求产量与销量,追求自主品牌的旗如何扛。到2010年,我们看到了方向,同时也觉醒了。2011年,奇瑞公司从组织上到产品线上都进行了重新梳理,在品牌方面也进行了仔细思索。今年8月会有几款新车陆续上市,这是转型以后开发的产品。我想新产品上市以后会带给奇瑞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三个梦,也是大家一直谈的这个梦。不论是中国梦还是汽车梦,这个梦赋予我们这代汽车人的历史责任与价值都是不同的。首先,我们不但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还要造好车。第二,要造出品牌,可以和合资企业竞争。第三,要造卖到世界各国的车。做到这几点,再谈中国梦,或汽车梦,或汽车强国,都应该是大家所向往的。

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系统性的政策

下面,我来谈谈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关于甲醇汽车。吉利推出甲醇汽车可以达到节约汽油的目的,但是现在国内甲醇汽车的推广依然存在困难,希望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支持。首先,希望甲醇汽车不受政府公车采购设定的排量限制。目前,政府公车采购设定的最高限制是1.8L以上,这样价格肯定不会超过18万元,吉利甲醇汽车的价格区间在7万元~9万元之间,如果排量限制略微放开,就可以入围。其次是配套设施不健全阻碍了甲醇汽车的推广。吉利曾经想下决心把配套设施建设起来,但又担心带头建立基础设施后,老百姓不懂甲醇汽车,没人购买。

第二,汽车老专家陈光祖将汽车比喻为一棵树,零部件比作根,我也感同身受。我认为市场是土壤,国家政策就是阳光、雨露、空气,树长在地上,就要有阳光等来滋润,这一切就构成汽车产业的整体。这也相当于一个循环系统,但系统的关键是如何来制定标准和政策,对发展自主汽车进行更好地引导,比如汽车消费、对节能车的引导、甲醇汽车政策。现在我们有很多很好的政策,比如通过政策来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车,还有政府采购倾向于自主品牌汽车。但我认为这些政策都很单一, 不具备系统性。发展汽车工业需要整体、全局、系统的政策与规划。

因此,将系统策划好以后,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工业会发展得很迅速。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制定一套有利于自主品牌的政策。比如很多汽车企业不愿意生产甲醇汽车,因为他们认为甲醇汽车不会有前景。但中国市场是多元化的,吉利汽车愿意搞研发并投入,我们认为甲醇汽车有发展前途。如果政府在这方面加以引导,新能源汽车就很快能够做大。

汽车强国战略的四个建议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汽车大国,但还远不是汽车强国,建设汽车强国需要倾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而作为汽车强国关键部分的汽车行业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有主体意识。既然我们坚信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坚信现阶段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摆正行业与政府的位置,摆正行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坚信上层建筑应该服务于经济基础,认真研究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种种内部的和外部的问题,认清方向,坚定推进。在政府部门面前不耍赖,不讨好。

二要有主动意识。汽车产品的普遍使用会推动汽车社会的到来,为了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汽车行业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还要主动出击,解决或推动解决外部的问题。

当前实施汽车强国战略有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我们要按照国民经济的发展,并适应国家的能源、资源条件、发展汽车。这个我们以前没有提出过。我认为,因为现在能源不够,所以我们要节约,因为资源缺乏,我们要加强循环战略。

其次,汽车发展要和交通、城市发展相适应。在此建议,媒体将“能不能把车购税用于城市建设”传播一下,城市建设应对汽车产业发展起到正面作用。

另外,我们要加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按照人民生活幸福的要求打造汽车产业,包括降低排放,保证品质和加强安全。

最后,深化改革与国家管理问题。我认为,国有企业按照目前的体系是干不过民营企业的, 汽车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把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放到创新能力之前。

中国汽车工业应该协同创新

这几年,汽车工业协会一直在对何谓汽车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到底怎么研发、中国和国外的水平差距在哪等问题进行研究。我觉得企业之间需要协同,需要跨行业和跨学科的协调。如果单靠一个企业,或者是靠汽车行业本身来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我们和国际的先进水平差距之大,特别是以汽车电子为核心的零部件方面的差距出乎我们的想象。如果我们不协同,还靠单打独斗,距离会越来越大。

经过总结,我认为汽车产业的关键词就是合作、团结、联合、协同。汽车产业能不能协同发展?我觉得可以。比如汽车工业化的联盟,坦率地说,对能不能联合大家都存在疑虑。但是各个产业链,包括大学、研究机构、整车厂都寻到了最大的利益空间。6年下来,参与联盟中的不管是商用车还是轿车企业,当初设定的减重10%的目标全部实现,而且还产生了36个行业标准。

还有不少企业在协同创新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些企业将车身塑模拿出来共享,如吉利、长安、一汽等。还可以进行技术转移,如一汽的内高压成型技术能够向奇瑞、吉利转移,长安的热成型技术能够向吉利、东风转移。这些都说明,企业之间通过集团化的联合逐步达到高度统一是可以的。

所以,我认为,通过协同和联合作战,通过产学研合作,特别是跨学科合作,中国汽车工业是可以在某些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

建设汽车强国,必须有世界级的品牌

我把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的观点阐述一下。

第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力量亟待突破。自主品牌在国内这两年由46%下降到26%,面临的竞争形势愈加严峻,企业自身的发展遭遇到瓶颈和困难。但是自主品牌又不是可有可无的,自主品牌是我国汽车产业和国家利益的代表,是国家汽车工业的根基,世界上只有自主品牌汽车的国家才能占领住其本国市场。欧美和日韩无一例外,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政府应该给自主品牌更多的支持。即使不给予政策的支持,至少应给予稳定、宽松的环境让自主企业发展壮大,只有培育起几家世界级的品牌企业才可能成为汽车强国。

第二,自主品牌强大,中国才能成为汽车技术创新强国。汽车产业的灵魂是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就没有汽车工业的话语权和未来。只有构建起强大的机制体制将创新当作核心竞争力,才是汽车强国,而非合资企业不可能实现。只有自主品牌企业有担当,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模仿和跟风的决策,才能在开放上有所建树,才能进入世界汽车主流阵营,才能真正成为主力军。

第三,自主品牌强大了,中国的汽车产业才能真正走向世界。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国际化,主要是指国内市场已经有全球所有的汽车品牌,而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规模很小,与世界第一产销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我们的出口量占比整体低于德国、日本,甚至低于巴西。但要实现出口量与质的飞跃,不能只有合资企业,必须由自主品牌担当。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简单模仿日韩汽车靠欧美发展的道路,可以通过系统的品牌建设,在新兴市场树立我们品牌的知名度,并在此基础上向高端出发。

自主品牌是衡量强国的重要标准

中国汽车工业如何从大向强转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究竟该怎么做?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中国品牌能否屹立于世界汽车之林,关键是中国的自主品牌能否强大。没有强大的企业品牌就没有中国品牌,中国品牌一定不能离开中国汽车企业的品牌。市场上的品牌品类很多,最终都要归结到企业品牌上。企业品牌就是产品品牌和所有品牌的根子,也是国家品牌的助力,没有强大的品牌就没有汽车强国的根基。如美国的通用、福特,德国的奔驰、宝马、大众,日本的丰田、日产、本田,韩国的现代。面对自己存在的差距,我们全行业、政府必须把建设强大的中国汽车企业,建立企业品牌叫得响。

第二,支撑品牌的力量不是在于能不能进入500强,达到一定的知名度,关键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及自主品牌是否能做主导。要看自主品牌占汽车产业的投资比重、利润比重、销售比重是不是主导。我们把“强”和“大”分开来说,不是玩弄词汇,是根据世界发展的规律总结的标准,企业规模和能力不一定同步,规模大的企业不一定竞争能力强,只有核心竞争力支撑,有技术创新,有自主创新能力才叫强。

第三,只有真心实意地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才能有真正的自主品牌。近来,关于国内生产的汽车是“中国品牌”、“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在社会上和传媒中非常热。我认为,自主品牌也好,中国品牌也罢,合资品牌也罢,不管怎么解释,其核心意义应该是中国人完全拥有所有权、使用权、修改权、收益权的品牌。

合资到期是否延期值得商榷

汽车大国如何变成强国,不是个人行为,不是企业行为,是一个国家的意志。汽车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家GDP中的比重排在第二位,2009年、2010年、2011年大概占在10%左右。所以,怎样变成强国,则需要国家调动各方面的因素。

要建设汽车强国,我们需要研究世界范围内后发展汽车产业的国家是如何完成的。如1975年韩国还没有轿车,也没有汽车。但现在我们不能否认他们是强国,因为他们向我们输出了重要品牌,苗部长讲的三定义他们都具备。日本是“二战”以后才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路径是合资引进技术,到期就停止,然后把这个工厂变成自己的产业。韩国更不讲义气,中途就毁约,然后就单干。我不否定我们引进技术、合资的成绩,这些使我们的轿车进入现代汽车工业,但我们引进、合资是不是要重复做。

改变这一情况不能仅仅依靠自主品牌企业的强大,政府也要发挥作用。在市场中政府要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但如果我们把市场调控给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的话,自主品牌就剩下一个很小的空间,很难有所作为。即使自主品牌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有了突破,自主品牌的产品品质和合资企业一样,价格也卖不上去,利润空间也不大。所以,政府到了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我们是否还要继续签合约?

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主张一贯制,因为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姚斌同志引导我们引进技术,建立第一个合资厂,所以我们的概念不能变。如果合资到期,合资厂有准备的话,我们可以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消化吸收,自己单干。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自主品牌还无法和外国汽车品牌正面作战。因此,我们的政府和企业要各自做好工作。自主品牌也要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一旦有市场空间,就要成为自己的市场。

改变汽车工业发展的结构性缺陷

在汽车产业中,汽车像一棵树,零部件是根。根为树提供养料,没有根就不会有鲜花和果实。60年来,零部件行业仍然存在严重的缺陷,整车产业与零部件产业发展得很不均衡。如果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问题得不到重视,汽车产业的根就不好,怎么把中国的汽车业搞得更好?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象工程都存在,包括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希望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中国汽车产业能够下定决心,改变整车产业与零件产业关系中的结构性缺陷,快速把零部件集成技术搞上去,这不仅仅是针对传统的汽车产业的问题,还包括电子、材料等各行各业。为此,首先我们要拆掉篱笆墙,支持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其次还要以顶层改革为动力,引导中国自主的零部件产业向高端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对此,我们要有信心、决心,更要有耐心。希望能够在中国汽车产业100周年的时候,根本改变目前发展状况。唯有如此,中国汽车的强国梦才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三个坚持合资汽车产业
合资卖油怎么才不亏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合资股份买卖潮来临
缤越:合资SUV的克星
以“三个坚持”做好水利人事工作
突出“三个坚持”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历史研究要做到“三个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