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新界 听出精神
2013-04-29贾厚明
贾厚明
生甲:韦老师,我们在自学课文时,有一个问题没弄明白,那就是我们都知道《鼎湖山听泉》的重点是写泉水,可是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听”这样一个角度呢?
师:你学习语文很会动脑筋,关注到了作者感知和表现景物的角度。很好!我们知道,常见的感知和表现景物的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可是课文主要从“听”这个角度来写鼎湖山的泉水,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生乙:我觉得课文里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的。比如第1段中作者写去游览鼎湖山时,正巧是一场雨后,“雾漫得更开……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还有“眼不见,耳则愈灵”,可见是特定的天气条件使得别的观察角度显得不大可能,而“听”,确实是最佳的角度。
师:嗯,说得很好,天气确实是一个因素。再研读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因素?
生甲:受乙同学启发,我也找到了一个因素——环境。第4段说鼎湖山“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还说“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可见树深林密的特定环境使得寻找泉影的视线受阻,而听觉在这里更能发挥作用。
师:对啊,雾气和浓密的树木让我们审美的眼睛暂时收敛了光芒。本文写鼎湖山,抓住泉来写,而写鼎湖山的泉水,则抓住“听”来写,为什么呢?文章临近末尾时说:“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可见,作者是要从根本上写出鼎湖山泉水,也就是鼎湖山本身的精神。而精神是内隐的,只有用心谛听它跃动的音律,才能体味出文章借泉声传达给我们的人生哲理,从而更好地感悟鼎湖山所体现的精神。
你们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写出鼎湖山泉水的精神的?
生丙:我觉得他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作者在行止中,渐次写出了鼎湖山泉水的精神。比如第1段写泉声的“泠泠淙淙”;第4段把泉声和钟声映衬起来写,表现了泉声的“欢快清亮”;笔墨最集中、表现最充分的是第8段,作者借助想象,浓墨重彩地写出了声音层次的丰富,这里用月光作为背景,“提琴”“弹拨”“倍司”“铜管”,直至“奇妙的交响乐”,一连串精当的比喻,不仅让人觉得美不胜收,还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哲理层面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生丁:我也觉得第8段需要认真诵读和思考。这一段内容是情感的高潮、哲理的升华,是全文最为精彩的部分。为着这里的华彩乐章,前面已经有了不少铺垫和蓄势,比如第2段从视觉着眼的“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以及接下来“爱女”的拟人化写法;再比如那么多写树木的文字,现在看来不仅不是闲笔,而且意义也不局限在强化了“听”本身,更重要的是形成蓄势,为后文点明题旨——“孕育生机,滋润万木”张目。
师:你们说得真好!古人说“于无声处听惊雷”“留得残荷听雨声”,这里的“听”,听的都是精神。你们都提到了第8段,这确实是文章的精华所在,需要认真地吟诵。现在,就把你们的阅读体验与大家分享,带动大家一起学好本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