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克姆一家》昭示的女性意识
2013-04-29谢艳
读者和研究者通常将关注的焦点定位于威廉·萨克雷创作的《名利场》《势利人脸谱》,对于小说《纽克姆一家》关注度略显不足。但经过笔者对于这部作品的深入阅读之后,逐渐意识到“在某些方面不仅是萨克雷作品里意蕴最为丰富的,而且也是所有维多利亚小说中意蕴最为丰富的”[1]。不仅是因为作者在这部作品的行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造就了小说文本内涵丰富的审美意境,也使得小说《纽克姆一家》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升华,成为能够指涉19世纪英国社会生活诸多层面的佳作。
一、“进步”的历史主题
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正处于鼎盛的维多利亚时代,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力的英国人表现出追求“进步”的历史主题。小说《纽克姆一家》的发表稍晚于《名利场》,体现出工业革命深入英国社会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这部小说围绕纽克姆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展开叙述,萨克雷通过将纽克姆一家人的生活写入小说,让读者看到了更为直接、更为真切的英国社会。家族的第一代是托马斯·纽克姆,他是一位纺织工人,为了谋生来到伦敦。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将最初的“全部财产只是几捆布匹”变成了足以安身立户的财产,在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波折之后,他不仅继承了原先老板的财产,并在妻子的帮助下实现了事业和仕途的双丰收。进入到纽克姆家族的第二代人,双胞胎继承了父母留下的产业,积极拓展业务成为声名显赫的银行家。长子汤米在家族中备受歧视,转而去印度从军迅速升迁为上校,一度成为跨国财团的董事。当家族进入到第三代之后,中心人物转变为上校的儿子以及双胞胎的子女。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实体产业带来的有限利润,转而从事股票、证券、期货等新的门路。
小说所展现的纽克姆家族三代人的发家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国工业革命史,从出身纺织工的第一代到经商、从军的第二代,再到成为商业精英的第三代人。作者将工业革命带给英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展现在纽克姆家族身上,社会身份的变迁、经济状况的改变、人生目标的实现造就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但在纽克姆一家人的心中,仍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祖辈较低的出身。因此,他们力图将艾塞尔嫁给贵族,摧毁了她与克莱夫的爱情。这一段被寄予了家族厚望的婚姻只有一个目的——为纽克姆一家人增添贵族的荣耀。
小说《纽克姆一家》所讲述的故事是19世纪的英国社会的缩影,第一代的托马斯·纽克姆为了求生来到伦敦,这一时期的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前期的繁荣中,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方面,英国社会中掌握特权的贵族正逐步失去昔日的光环,但他们仍旧属于上流社会,过着奢侈、浮华、虚荣的生活;另一方面,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而积极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在新旧文化冲突的伦敦,托马斯·纽克姆寻觅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不断积累财富,为家族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积极利用英国社会道德体系所能允许的一切措施壮大自己的事业。
当家族的产业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已然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财富,转而追求更多的精神财富。于是,艾塞尔和克莱夫的爱情就成为牺牲品。在这一过程中,弥漫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温情脉脉消失殆尽,人们成为社会“进步”的俘虏。所谓“进步”表现在纽克姆一家人的身上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思维观念的转变,作为生活在特定历史空间的人,其思维模式不可能超越他们所处的社会,必然会受到各种社会风气的熏染。这对于他们身上的追逐利益、爱慕虚荣、不择手段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威廉·萨克雷的笔下,从乡村来到城市的人们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曾经属于他们的朴实、善良,进而换取人生的“进步”。
二、需要节制的“进步”
在小说《纽克姆一家》中,作者所展现的“进步”不仅表现在纽克姆家族三代人的历史变迁中,还通过小说中几乎无处不在的细节描写进一步阐明了作者所认定的“进步”是需要节制的“进步”。
高贵的银行家们和制造厂的老板们在城市里拥有办公场所,但是他们所居住的豪华别墅都远在黑烟笼罩的地区之外。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家笔下的伦敦逐渐改变原有的模样。伦敦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富有的资本家和银行家们,他们不仅享受着奢侈的物质生活,也拥有这大量的物质财富。众所周知,他们的财富源自于“黑烟笼罩的地区”,为了自己的健康,他们却住得远远的。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小说中描写了艾赛尔去贫民区参加慈善活动看到的情景——“成群的人生活在肮脏破烂的环境中”,“随时都有人死去,总是有人在挨饿,而且每天都有婴儿在饥饿中诞生”。
作者通过对伦敦平民区环境的描写,展示了资产阶级所宣扬的繁荣景象之下的黑暗。在这里不仅上演了贫富悬殊的差异,也一次又一次发生着人伦的惨剧。纽克姆家族的巴尼斯利用手中掌握的金钱引诱工厂的女工,在他让这位女工两度怀孕之后却将母子抛弃。在他将可怜的母子逐出家门的时候,甚至连一个便士也没有给,甚至编造理由试图诋毁女工的忠贞。在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在伦敦站稳脚跟之后,纽克姆家族的人逐渐融入到英国上流社会中。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原则上,甚至上流社会的丑陋嘴脸也逐渐进入到纽克姆家族的骨髓中。
面对着无法阻挡的历史“进步”,逐渐意识到眼前的一切已然无法改变之后,不同的人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纽克姆一家人不断攫取经济利益以稳固自己的地位,而英国社会的传统贵族也渗透到新兴的产业中。在作者讲述这一家人生活的同时,还适当穿插了很多其他的角色,他们也和纽克姆家族的人一样,在英国社会“进步”的历史洪流中不断前行。其代表人物就是弗洛拉克,这位上校昔日恋人的儿子。在他荣膺“蒙特贡都尔亲王”头衔的同时,还兼任了“大英法铁路公司董事”的职位。
在历史的“进步”中,威廉·萨克雷除了表达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也将自己对于社会隐患的担忧表现了出来。所有出现在小说《纽克姆一家》中的人物都是“作為那个时代的人,不可能超脱他们所处的社会,必然会受到这种风气的熏陶,这对他们冷漠自私、虚荣、不择手段的性格的形成有重大的而影响”[2]。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于英国社会的历史“进步”是持保留态度的。他所渴望的应是需要节制的“进步”。
三、小说文本的现实批判意义
威廉·萨克雷和他的作品被中国读者所了解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是作为“厌世的写实主义的代表”被早期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引入中国的。在针对萨克雷小说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更多的是将关注的目光定位于小说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形象以及小说所表现的历史主题。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意识到威廉·萨克雷在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形象深受特定历史背景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并非是个体生命对于自我人生道路的抉择,其背后蕴涵着作者对于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社会历史“进步”的思考。这一点在小说《纽克姆一家》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其小说文本的现实批判意义更是直接奠定了这部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小说《纽克姆一家》中,女性人物的身影往往被湮没在男性话语权的表达中。作为一部讲述家族奋斗历史的作品,男性成員被作者放置于舞台的前沿。即便是为家族的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的索菲娅,也隐身于丈夫的身后。透过这部小说的讲述,萨克雷让读者看到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女性社会地位的真实状况。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写:“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3]作者在讲述家族奋斗、发展的历程时,首先针对的就是资本主义所提倡的“平等”的虚伪,这是一个绝对的男权社会。这一点不仅在小说《纽克姆一家》中有较为深刻的表现,当读者阅读萨克雷的成名作《名利场》时感受更为直接。
所有这些贵妇人们身着沙沙作响的绫罗绸缎,外加羽毛、钻石和各种豪华装饰,简直让人看得心醉神迷。安妮姨妈倒是没有穿上她最豪华的朝服,而是那些新来者的穿着让玛利亚姨妈的脸涨得通红。玛利亚姨妈穿着一套不失贵格会教派朴素韵味的高雅服装,戴着一双色泽显得格外暗淡的手套;她原先以为这样会非常得体。的确,她有着一双漂亮的小脚,因而她有意地把脚伸出服饰之外。然而,跟宝藤小姐时而伸出、时而撤回的那双甜美的小脚相比,纽克姆太太的脚又算得了什么呢?
女性社会身份的尴尬不仅表现为她们的“失语”,也表现在她们的相互攀比中。当纽克姆夫人出席上流社会妇女的活动时,她时刻感受到自己的着装和服饰是如此的不合时宜。此时,笔者对于小说的标题“The Newcomers”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世代生活在伦敦的英国贵族而言,纽克姆一家的确是新来者。面对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传统的贵族们只有通过各种宝石、服饰方能证明自己的优越。
“一种‘纯粹的男性气质不能被展示,除非处在与被界定为其对立面的事物的关系之中:首先且首要的是与‘女性气质的关系。”[4]在纽克姆太太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英国社会传统贵族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采取激烈的对抗方式。相反的是,纽克姆一家人用自己的行动不断向上流社会靠拢,试图融入到上流社会中去。在萨克雷的作品中很少涉及“性别问题”的讨论,更多的时候是采取了弱化男女性别差异的表现方式。
[参考文献]
[1] 戈登·雷.智慧的历史[M].麦格劳·希尔公司,1958:237.
[2] 倪君慧.都市中的归属感——试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名利场》中利蓓加·夏普的命运[J].青年文学家,2011(06).
[3]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12.
[4] [英]约翰·麦克因斯.男性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97.
[作者简介]
谢艳(1973— ),女,海南昌江人,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普通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