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的遁世情结解析

2013-04-29张思

青年文学家 2013年9期
关键词:红楼梦

摘 要:本文拟对《红楼梦》中遁世情结做出基本解析,该书以世外“一僧一道”打开全部故事线索,又以修道人归结全篇,中间不少人物陆续出家遁世。这一现象暗含着作者对遁世的重视。文中以《红楼梦》中出家的具体人物:惜春、紫鹃、妙玉、智能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一类是自愿出家修道的人,一类是佛门中尘缘未尽的人。通过比较研究从而阐释出遁世作为人物的命运,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人生归宿,更不是悲惨结局,而是作者为书中人物找到的一条解除痛苦的出路。这时的遁世结局已然成为作者的一种情结。

关键词:红楼梦;遁世情结;人物命运;

作者简介:张思(1984.12-),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56-02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爱情悲剧小说,其中也含有很浓重的遁世情结。书中以一僧一道开启全篇,又以僧道结束全书。小说故事的进行过程中也纷纷涌现出遁入空门的角色,遁世情结始终暗含在小说里。此书虽写爱情其根源却起于遁世,其结果也是归于出世。这与作者一生经历繁华和衰颓的起落而生起的看破人间喜乐无常的人生经验有关。遁世也是作者心中为解决人生苦难找到的一种解脱方式。

(一)

《红楼梦》全书开始于一僧一道引出整个故事。

“如蒙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1(P1)

小说原名《石头记》若没有僧道的出现点化顽石便没有后面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红楼梦》开始于僧道,僧道是遁世的代表符号,《红楼梦》虽是写爱情故事,但是从一开始就有着很浓重的遁世思想。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1(P2)

在此处“一僧一道”帮助“石头”完成了富贵温柔乡的美梦,回来石头把自己的经历《红楼梦》的原本刻在了自己的身上,而最终发现此书并流传人间的也是一位叫“空空道人”的出家人。该书在起始处就蒙上了浓重的遁世情结。此处空空道人的色空观念实际上显示了《红楼梦》中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之一——佛道遁世思想。

(二)

下面本文将对《红楼梦》中有出家命运的典型人物进行具体分析。第一位从红尘间淡出的人物就是甄士隐。书中第一回中帮助“石头”游历人间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在尘世间则化现成一僧一道,在整本《红楼梦》里他们不时地出没隐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在红尘人海中往来穿梭,给生活在凡间的凡人指出了遁世的出路。茫茫大士常化为“癞头跣脚,疯疯癫癫”的僧人,救苦救难,超度众生。他在街上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小英莲在玩耍,便跑上前去“大哭起来”,称英莲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并教士隐把英莲舍给他;渺渺真人则常化为跛足蓬头的疯道士普渡凡人,当士隐遭遇不幸,生活没有着落时,他以《好了歌》点悟士隐,引渡他出家遁世。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1(P7)

甄士隐是书中线索性人物,若说“一僧一道”开启了整本《红楼梦》的故事,那么甄士隐则是引发了的故事中的故事,是“梦中之梦”的开启人。

僧道的作用还不仅于此。当宝玉、凤姐中了马道婆的魔法时,他们又一起出现惩恶扬善,“两个僧道就是引导人们走出世俗人间,踏入宗教门的引导人。”一僧一道给书中的人物指出了一个解决苦恼出路──遁世出家。

小说里除了的遁世者不但对故事起了开启和结尾的作用,具体故事里也不乏离尘绝世之人物。小说中宝玉初游太虚幻境到薄命司时故事就对对主要人物的命运做了大略的交代,金陵十二钗里,四春中的惜春的谶语是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1(P31)

之后警幻仙姑又为宝玉安排了十二支歌舞来分别解释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其中具体描述了惜春出家的命运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聞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1(P34)

小说故事整体逐渐开展,人物性格也渐渐丰满起来。惜春作为四小姐,年纪小,在家中处在很孤零的地位。她的父亲贾敬在她年少时便出家了。她的母亲早亡2(P59),哥哥又是个不负责任只知享乐的人,嫂子尤氏也不喜欢她,她自幼就没有体会过家的温暖。后来虽来到贾母身边,但是她的才智技艺在姐妹中显得平平,样貌在大观园里也不出众于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她慢慢形成了孤冷的性格,必然会有消极避世情结。

惜春自幼接触到人世间负面的事物很多,所以她长大后对世间的阴暗一面深感厌弃,她行为举止中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不屑。身在贾府,惜春看到了太多她那个年纪应该远离的东西。宁国府道德败坏:贾珍行为淫乱,占有儿媳;守孝期间,狎妓聚赌。贾蓉无视伦理纲常,诱惑继母的妹妹。荣国府内紧外松:贾赦强逼母亲最喜欢的侍女鸳鸯,贾琏更是放浪形骸,他与下人偷情,而后又在服孝期间偷取尤二姐,等等。贾府道德上不良的一切,幼小的惜春都看在了眼里,于是她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这些肮脏。3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超然物外,冷眼旁观”的主观意向,这是应该是作者经历了世间沉浮之后积淀下来的一种生活态度,这也是曹雪芹在书中所表达出的主题。他在小说里写情,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情的无用和用情的悲哀,所以他主张超脱,远离尘世4。结局为出家修行的惜春,在家道中落之后,她的结果竟是姊妹中的众结局里最舒心的一个。她既守着故居又远离尘世,这些都看出作者心中潜在的遁世情结。

再说大观园里又有一位遁世者紫鹃,她最初是贾母的侍女。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中并没有她的名字,可见她是个才情和长相都一般而且命途并不悲凉的女子,但作者还是给她安排了出家的命运结局。由此可见在作者眼中遁世离俗并不是什么悲剧和痛苦的事情。紫鹃秉性善良忠厚,与大观园里众多侍女不一样的是,她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在这一点上就和雪雁奴一样。黛玉的死引发了她深刻的思考,人生的路该如何继续下去?是像袭人、麝月那样给人作妾,还是和雪雁等一般使唤丫头一样随便配个小厮?现实的一切让紫鹃心里有了对前途的忧虑。黛玉的死和宝玉娶宝钗的现实,也让紫鹃看清了人间情爱为何物,心里更对这个世界少了一丝留恋。

紫鹃不便再说回身剪了剪烛花.忽听宝玉叹了一声道:“紫鹃姐姐你从来不是这样铁心石肠,怎么近来连一句好好儿的话都不和我说了?我固然是个浊物不配你们理我但只我有什么不是只望姐姐说明了那怕姐姐一辈子不理我我死了倒作个明白鬼呀!”紫鹃听了冷笑道:“二爷就是这个话呀还有什么?若就是这个话呢我们姑娘在时我也跟着听俗了!”1(P835)

紫鹃的性格忠心而独立,她是曹雪芹较为偏爱的人物。在作者看来每一个丫鬟都有着不幸的命运。所以他为这个有独立思想的义仆设计了一个离尘遁世的命运,让她摆脱了贾府家道中落上下受辱的结局。

(三)

出家修行在作者心里是一条脱离苦难的大道,那么对于那些已然身在佛门却不真心修道的人在曹雪芹笔下也没有给她们安排理想的结局。以妙玉为例,妙玉当初不是自愿出家,当她拥有独立意识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命运已经给了她固定的身份。出家人如果不能做到六根清净那必然会招来比世俗人更坎坷的命运。甚至招来灾祸。谶语说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尽管书中没有对妙玉的心理做详细的描写,可是却很隐晦的表达出妙玉对宝玉的感情。妙玉一向孤冷自傲,不与别人交往,就连性情和中的李纨也说她性情古怪。妙玉看起来超凡脱俗,可是宝玉生日的日期她却了如指掌深深记在心里,宝玉生日那天她还主动写去祝寿的帖子。大家都把她看世外之人,谁会跟她特意谈起府里少爷的生日呢?必定是她心里记挂宝玉,平时留心听来的。再有,礼教社会讲究男女大防、男女授受不亲,况且出家人更应该不和异性有过分的来往。然而妙玉却在深夜与宝玉一起听琴论道,这都是不合规矩的,并且见到宝玉几次三番娇羞脸红,足可见她难掩真情。5书中八十七回 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中说

宝玉道:“我头里就进来了,看着你们两个争这个畸角儿。”说着,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1(P645)

这晚与宝玉独处后妙玉对世间爱情的向往彻底被勾发出来,以至于当晚打坐走火入魔

那妙玉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摄心神,走进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来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只得哭喊求救。1(P646)

与妙玉后面的劫难相比,走火入魔的痛苦并不算什么。妙玉最终没能够逃离她的冤孽。第一百十二回 活冤孽妙姑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中交代了妙玉悲剧的结局

自己坐着,觉得一股香气透入囟门,便手足麻木,不能动弹,口里也说不出话来,心中更自着急。只见一个人拿着明晃晃的刀进来。此时妙玉心中却是明白,只不能动,想是要杀自己,索性横了心,倒不怕他。那知那个人把刀插在背后,腾出手来,将妙玉轻轻的抱起,轻薄了一会子,便拖起背在身上。此时妙玉心中只是如醉如痴。可怜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被这强盗的闷香熏住,由着他掇弄了去了。1(P829)

对妙玉的悲剧结局,作者在第八十七回借贾惜春之口早有预见

惜春听了,默默无语。因想:“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可惜我生在这种人家,不便出家,我若出了家时,那有邪魔缠扰?一念不生,万缘俱寂。”1(P648)

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第六位的女子,笔墨虽少但位置很高,结局尚且悲惨,再看馒头庵中与秦钟私通的智能更是落得被秦父逐出的不知去向的潦倒结局。秦父也因此事而气死,最后秦钟也死在了这个事情上。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原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入城来找秦钟,不意被秦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了,三五日,便呜呼哀哉了。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痊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悔痛无及,又添了许多病症。……1(P97)

曹雪芹笔下对真正遁世出家修行的人都是格外偏愛其结果都归于安宁恬淡。对空门中不守清规的人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悲剧。因为作者并没有把佛门当成一只藏污纳垢的口袋,作者心中已然把遁世生活看成了脱离痛苦的归途。

正是在这种遁世思想的影响下,曹雪芹安排很多以出家为结局的人物。纵观《红楼梦》中的作者比较偏爱的人物,其命运不是死了,就是出家了。逝者如:林黛玉、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等。隐者如:宝玉、惜春、紫鹃、芳官、柳湘莲等等,他们或为僧或为道。其他人则勉强在世间过着痛苦的日子,如:从没有得到爱情终日守活寡的薛宝钗,如远嫁他乡思念故土的贾探春等等。在小说的结局处,贾宝玉最终还是和僧道走了。可见作者在创作《红楼梦》时是思想倾向是偏于遁世离尘的,从以上陈述中可见曹雪芹的远离尘嚣出家了道是他为书中人和自己寻得的脱离痛苦的方法,是作者心中遁世情结的显现而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结局。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3

3、林宋瑜.《<红楼梦>贾府四小姐性格解析》[J].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第三期

4、魏素花.《浅析惜春性格孤介的成因》[J].《现代语文》.2008.05

5、宋鸿文.《论妙玉的悲剧》[J]. 《红楼梦学刊》.一九八五年.第一辑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