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和中学数学课程
2013-04-29蔡侠红
蔡侠红
【摘要】“问题解决”一直便是学术界钟爱的研究方向,在中学数学课程方面,它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深受广大师生的广泛喜爱。将“问题解决”与中学数学课程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整体性的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水平,还真正可以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本篇文章,笔者将从“问题解决”的起源、意义,以及“问题解决”在中学数学课程方面的而应用等领域作一详细介绍与说明。
【关键词】问题解决;中学数学;实际情况;视野
“问题解决”是一种针对日常生活、心理、工作等各方面所产生的,适应某种不同情境不同现实状况之下,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寻求方法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在当今国际社会中,“问题解决”这一概念受到广泛关注,并不断有学者通过研究与社会实践撰写论文报告的形式阐述它的真正含义。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在寻常人的日常活动中,“问题解决”也如影随形。此外,在学术界,在课堂上,“问题解决”也以其特有的魅力为中学老师所应用。它被当做解决数学难题,设计数学精品课程的一种方法广泛使用。那么,“问题解决”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呢?它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所提供的思维方法以及所蕴含的独特内含价值又是什么呢?笔者将研究国内外有关书籍,深入课堂前沿,将这些问题一一探寻。
一.“问题解决”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问题解决”这一概念由来的历史已久,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就有一些心理学家注意到这一学术规律,并致力于此的研究。在数学界,“问题解决”的研究是从美国开始的,无论是刚开始的波利亚科学家的起始研究,还是发展到60年代的“新数运动”,再到70年代“回到基栋”这一数学研究走向下坡路的非常时期,美国的数学界的“问题研究”一直贯穿始末,并逐渐以其特有的学术方法魅力征服了数学研究学者。
什么是“问题研究”的真正含义,笔者认为学术界内部还存在一定的争执,但值得肯定的是,“问题研究”无论对于现实生活,学术科学还是数学教育方面来说,都有着功不可没的意义与价值。由于本文的研究范围设定,笔者主讲“问题解决”在数学教育方面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现实课堂中所遇到的新问题,解决者可能没有新对策,这就需要足够的信心与扎实的基础,通过逐步分析环节题目,认真排查旧方法,结合已有经验,从而创造新方法,以获得“问题解决”的新途径。另一方面,笔者认为解决问题者需要有一定的积极心理暗示,并且在寻求解决之道时应当有别于数学科学研究的创造性工作,将它更多的当做一种学习上的新方法来看,只有定义清楚两者界限,才能拥有实用的创造性思维,将“问题解决”灌注于数学教育事业。
二.“问题解决”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历史与经验
近百年以来,“问题解决”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成为学术应用发展的新趋势。这不仅是由于历史研究的偏向性与现实应用范围的选择性,更多的是时代的创新性使然,时代呼唤教育创新的脚步。
在中国数学教育方面,“问题研究”的应用历史悠久,众所周知,中国数学教育向来注重数学基础方面的学习。我国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具有计算能力强,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发达,基础知识技能掌握扎实等优秀特点。然而,自中国改革开放,数学教育事业逐渐与外国交流的情况来看,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譬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创造性薄弱。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只知道盲目的做题,盲目的应试训练,机械化,生硬化,可以取得高分。然而在对待许多现实性问题上,却不了解,不会应用,学与用不能有机结合。在数学学术研究方面,人才寥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都被禁锢。更有学者指出:中国的数学教育水平是出不了诺贝尔奖的。
对于这一方面,中国的教育界也推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例如,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推出数学人才培养班,专注对在数学方面有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培养,使之不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再比如: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数学竞赛,专门挖掘数学方面的人才。这些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掘了一些数学人才。然而,这些措施却只是局部性的举措,并不能改变应试教育之下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
三.“问题解决”视野下的中学数学教育新方法
不同的国家,“数学解决”在数学教育方面有不同的应用方法。在中国,一些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习题册中也出现一些“做一做,想一想”等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思考题,以改变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那么,“数学解决”视野下中学数学教育新方法又是什么呢?笔者在文章最后拟作探寻。
(一)打好坚实基础
应用“问题解决”来改进中学数学教育现状,一个重要前提便是数学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方法,鼓励学生将每一章节的数学基础联系起来。并注重做题,在数学题目中,将课本知识概念淡化,深入到题目中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此外,教师也应当对教学范围与中学课程规定相结合,指导学生有重点的学习与练习。
(二)鼓励学生思考、探寻
教师在教授知识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与培养。在课堂上不能一股脑的将知识结果抛给学生记忆,而是应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寻。并且,也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数学的作用是什么?我学数学有什么意义,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应用呢?
(三)注重实际应用的培养
解决现实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可以把数学题目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出一些关于银行汇率,统筹计算,税务计算等应用题,引导学生知道实际应用。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将现实问题应用的太过复杂,以至于耽误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张文新.自主教学对数学教学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帼眉.数学活动课对数学原则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李洪森.论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张建人.问题解决与数学教学革新.山东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