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微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3-04-29徐鹤松
徐鹤松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课件、设计、课例等教学资源,它是在其基础上发展、继承起来的教学资源。结合我国高中物理“微课”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特点与改进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微课;教学实践
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微博、博客、Tudou、Youku等一样,微课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核心是组建相关教学视频,同时它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设计与练习测试等。它们以一定的呈现方式与组织关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主题式、半结构化的“小环境”,从物理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它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高中物理“微课”教学特点
在高中物理微课教学中,教学视频作为物理微课教学的核心,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习规律,设置微课时间。和40~45分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又被称为课例片段或者微课例。
从教学内容来看,内容相对较少,微课的问题聚集在突出问题主题,更适合老师要求;微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展现物理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的同时,正确反映教学主题与教学环节,和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相比,微课的内容更加简单,所以又称微课堂。
从资源容量来看,微课视频与相关设施总容量一般都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支持rm.,flv.,mv.等多媒体格式。在教学实践中,师生能流畅地观摩课例,查阅课件与教案等相关资源;同时它还可以方便灵活地保存到手机、笔记本电脑、MP4等终端设备上,从而实现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对物理老师评课、观摩、研究、反思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空间。
在高中物理微课资源结构中,资源使用更加便利,物理微课的教学内容是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和相对完整。它以教学片段为主线,以学案、教案、课堂多媒体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意见以及专家点评为教学资源,从而形成类型多样、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单元性资源主题包,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有用的微教学环境。这样也就让物理微课具有广大教学视频案例的特征。师生通过具体的、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情境,不断迁移、模仿、提高隐形知识、默会知识等高新思维方式学习,进一步提高老师教学水平,在帮助老师专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高考和往后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微课实践教学的措施
1.增强内容规划,搭建良好的物理学习平台
在高中物理微课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成果,必须做好物理微课整体规划工作,在确立方案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建设体系和规范,从而避免物理教学无序开发和重复利用。物理教学内容规划根据新课程具体要求,正确使用教材,在组织一线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确立各个知识体系的同时,征求相关老师以及学生代表意见,支持学校与老师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研究,从而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同时,物理微课堂作为一门区域性很强的学习领域,在微课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丰富微课教学内容。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满足微课要求,在管理、建设的基础上,将物理教学充分应用到微课研究和应用中去,进而形成集应用、管理、建设、研究为一体的微课学习服务环境。
2.注重物理教学微课的开发与交流应用
根据微课的教学理念,从微处入手,重视引导工作的要求,在高中物理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基础知识与掌握能力、学习能力为导向,注重微课开发。由于物理微课开发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工作,建设模式通常面向老师本人以及项目开发单位结构,所以在区域性资源建设中,必须努力做好技术培训、宣传活动、课例拍摄、选题设计、在线报送、审核反馈、评价发布、后续加工等细节环节,从而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和应用效益。
在微课交流应用中,我们应该结合物理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微课,通过专家评价、综合展播以及交流共享等方式,向广大学生、老师展示、推荐优秀获奖物理微课作品。通过定期进行老师微课库学习、观摩、评课、研讨、反思等活动,进一步推动高中物理区域网和本研究区的教学实践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成果。
另外,高中物理作为一项实验性的学科,它要求更加方便人员观察与控制,进而得到正确的研究结果。因此,在物理微课教学中,我们除了保障学生学习成长,让学生为高考做准备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意识,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创造更加和谐、高效的课堂作为当今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经验,在探索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谭德宝.高中物理教学事件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王明玉.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探索[J].考试周刊,2012(80):149.
[3]傅小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探微[J].考试周刊,2012(36):135.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第三中学)
?誗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