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晚为啥成了冯小刚的菜
2013-04-29林楚方
林楚方
几乎没有“不高兴”,甚至记者接触的一些央视相关人士还表现得有点欣喜,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春晚这么多年来已经成为“烫手山芋”——后来冯小刚在新闻发布会上专门用了这个词,一点也没避讳。
7月12日下午,央视有关春晚的新闻发布会一结束,媒体们就忙着上台抢“通稿”,而关键的消息早在网络上随着发布会一起传播:冯小刚受聘担任总导演,赵本山担任副总导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张和平、知名导演赵宝刚、喜剧演员沈腾等共同担任春晚策划。
在说完那句著名的“我就不感谢领导了,我顶着骂名,领导应该感谢我”之后,冯小刚和他的春晚导演班子离开喧嚣的发布会现场,去了楼上的小会议室。
这是这个团队在消息正式宣布后的第一次会议,很多人都是冯小刚往年除夕夜十点后自己组织的饭局上的常客。不过根据记者向多方知情人士了解,这看起来是一场十分“纠结”的会议。
据了解,在开谈前,央视台长胡占凡先给各位导演们做了有关春晚的几点介绍,讲完之后引发了与会人员一阵感慨:大意就是,来之前真心觉得办春晚挺难;现在听台长讲完话,打心眼里觉得,办春晚果然很难。
随后的讨论中,有人提醒冯小刚在把握原则和尺度上,不要太“过于自我”,对有些可能会伤及某类人群的东西,还是要小心处理。
不过现场也有人提及,有时候也要仰仗冯小刚的“固执”。毕竟冯小刚是总导演,不能人家东来一句,西来一句,都跟着走。
对大家的意见冯小刚笑言是:“一边鼓励我,一边吓唬我。”他后来说,希望既表达公众的“愿望”,也能表达一些“怨气”。
这是央视春晚史上,第一次外请总导演。冯小刚出任春晚总导演,也是高层点将。央视对于将这个“严峻的任务”转交给外人,几乎没有“不高兴”,甚至记者接触的一些央视相关人士,还表现得有点“欣喜”。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春晚这么多年来,已经成为“烫手山芋”。后来冯小刚在新闻发布会上专门用了这个词,一点也没避讳。
虽然是新手,但冯对春晚的深浅,自然有自己的感受。此前央视戏曲音乐部主任郎昆和冯小刚相识多年,得知冯小刚要任春晚总导演时,执导过多届春晚的郎昆曾找过冯小刚,大意为:我还算有些经验,有什么能帮忙的,随时给个话。
郎昆没有出现在官方公布的春晚团队名单中。但在新闻发布会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当着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的面,冯小刚强烈要求拉郎昆“入伙”。后来正如有媒体标题所述,“郎昆回归春晚当谋士”。
继续回到7月12日下午15时,央视大楼北边的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2014年新科春晚总导演冯小刚,一袭紫T蓝裤休闲扮相,在浑厚的男中音旁白介绍里,赴任亮相。
“今儿呢,他们说比较正式,所以我写了一稿儿,别说错了话。”带着一丝也没想遮掩的习惯性坏笑,冯小刚从裤兜里掏出来一张纸,开始那段其后几天传播颇广的发言。
“接到领导通知,我马上产生了两个念头:第一个是为什么是我?第二个就是挨骂。春晚办了31届了……让我导春晚这事儿,不是我胆大,是央视的胆儿太大了……聋子不怕雷,我就导一回。”
虽然今年很罕见这么早就召开了有关春晚的新闻发布会,外界舆论也对此高度关注,但冯小刚等主要人员的就任发言央视没有进行直播,会后央视也没对冯小刚做任何专访。相关人士说,“少说多做”,是央视高层对此次邀冯小刚执导春晚的基本态度。
在等待冯小刚发言结束,连线现场记者复述的直播空当,新闻频道插播了冯小刚与此前春晚的交集专题:1994年的春晚,冯小刚和王朔、刘震云一起给冯巩牛群写了《点子公司》;1996年冯小刚又和郭达、蔡明合作了《机器人趣话》。
冯小刚一连给冯巩写了四个小品,那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正是冯小刚事业最狼狈不堪的时期。他和王朔合作的影视剧屡屡遭毙。1996年某天,冯、王二人接到电话赶去北影厂,办公室里,领导班子就坐一排,厂长说:“还是我来念吧,电影局急件:你厂剧本《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收悉……剧本对于挑逗、追逐、强奸女性津津乐道,反复咀嚼玩味男女之间的性欲及不正当的情感……”
这一剧本后来更名为《一声叹息》在影院上映,已经是下个世纪初的事情。
那段时期,用冯小刚本人的话说,他显然是一个被领导打入另册的导演。
一年后,1997年,韩三平叫来了冯小刚。“韩厂长说,当初电影局领导班子重组,工作重心是抓整顿,你刚好撞到枪口上了;现在不同了,他们的屁股已经坐到板凳上来了……”冯小刚在书中回忆。
体制内的规律是通用的。据《中国周刊》报道,哈文执导2012年春晚时,台长焦利的指示是“要创新”,没想当届春晚还没播出,对哈文的要求就变成了“不出事”。
回到1997年的那场谈话,韩三平替冯小刚做了主:“你应该发挥你的特点,拍一部贺岁片。”冯小刚没得选。让冯小刚拍“主旋律”大片,领导韩三平说自己也不放心。
实际上,并非“正规军”出身的冯小刚一直在别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作为“闯一闯”的角色使用。
中国第一部本土贺岁片《甲方乙方》是韩三平和紫禁城影业的张和平打造的产物。当时二位大佬目的明确:救市。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业前景堪忧,正如黄宏和侯耀文在1994年春晚小品《打扑克》里的台词所说,电视演员比电影演员大,电影不景气,演员们都跑去电视上混熟脸了。
即便如此,冯小刚最早也不是唯一选择。“凯歌也好,张艺谋也好,都是科班出身,凯歌还是世家,他们有一种贵族优越感;而小刚,他在当年反而是有一些自卑感的。”时任新影联副总经理的高军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回忆说,他们的市场理念不可能强加给张、赵,而“冯小刚当时是可以的”。
高军还提到,《甲方乙方》试映时出了点事故,声画不对位,从头调也不是特大的事,可冯小刚当场就放声大哭,眼泪鼻涕俱下。
1997年,冯小刚已经39岁了。
“这次领导委派我来执导春晚,我觉得就已经给这届春晚定调了。我也请在座的各位审查领导高抬贵手网开一面……春晚的最高标准就是博人民一笑,我确信,这是咱们习总也不会反对的,况且我们这些受党教育多年的文艺工作者也出不了大格。”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他知道的包括春晚导演团队内,有的人也只是在召开发布会几天前才知道“冯小刚要来”,但除此之外,也并未知道更多消息。
知情人士说,相关参与者听到此消息后“心里就有谱了”,称这是个“好信号”。“好信号?他指的是‘冯小刚当导演,还是‘让冯小刚来当导演?”记者问。“那当然是‘让冯小刚来,信号感更强。”
此次公布的冯小刚春晚团队名单中,两位年轻策划:来自开心麻花的沈腾和彭大魔也一度受到媒体关注。因为,开心麻花已经连续两届参与春晚小品。而他们的作品在层层递审时受到了领导们的保护。而不可否认的是,领导也有难处。10年前,2002年,冯小刚在书中也表达了这种“体恤”:“公平地说,这几年电影局对我的影片也一路开绿灯放行……有时他们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上映后,就有人写信告电影局的状,弄得领导还得替我做检讨,比‘窦娥还冤”。
历数冯小刚电影事业的一路“贵人”,其实大多数都如韩三平般,来自“领导”阶级。
上世纪90年代初,冯小刚参与编剧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这部以讽刺幽默见长的喜剧,引发了有关方面的不快,一时陷入播出危机。恰逢1992年春节前夕,分管意识形态的中央领导李瑞环前往北京市文艺单位团拜。
冯小刚的书里记载了如是一幕:
冯小刚适时站了起来,“瑞环同志,您看了我们的《编辑部的故事》了吗?”李瑞环笑着点了头。冯小刚心一下踏实了一块,又问:“您觉得怎么样?”会议室变得非常安静。李瑞环想了想,说:“艺术上我不懂,是外行。政治上我认为没有问题。内容上,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铁映同志你有什么看法……”
“观众不是很反感虚假空洞和浮华吗……我们的策划刘恒老师,定了六字方针,真诚温暖振奋,我再加俩字好玩……我们向相声小品作者传达一个愿望,把你们最想表达的,最好玩的东西写出来,千万不要还没有迈开步,就先自我阉割,自我审查。”
针对冯小刚上面这段发言,某位央视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冯小刚)这话儿一听就是没挨过春晚审查的刺儿。”
“但凡失败的春晚,都是想标新立异,这是春晚大忌。”2011年春晚总导演陈临春此前也参与过多届春晚导演工作,这是他得出的结论。
但对于春晚的质疑,“活靶子”仍然是央视导演。事实上,央视春晚自1993年起实行的内部竞标制,也日渐流于形式。“这些年,一看竞标名单:一个是文艺中心某主任,导过N场春晚;另外几个都是制片人,基本上就能猜到结果了。”一位央视人员对记者说。
记者统计了春晚史上共计14位央视总导演履历,其中八位都担任或曾担任央视中心或部门主任一级领导,他们在迄今31届春晚中,占据了19届席位。
央视人士对记者说,某种程度上,让有春晚经验的主任领导或者老同志再三执导春晚,是出于安全考虑。而安全,正如历届春晚团队所言,是作为国家项目的春晚,最大的利润。
有过多届春晚工作经验的袁德旺就曾对媒体坦言,他参与的两次春晚竞标,都是被台领导要求的:一次是香港回归的1997年春晚,一次是2004年春晚。回顾过去一年,是当届春晚的一个重要任务,而2003年,正是中国领导人换届年。
随着春晚影响力的扩大,从1990年开始,春晚的开场白也发生重大变化,主持人赵忠祥说:“全国的父老兄弟姐妹们,向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拜年。”
“1990年以后的春晚,基本上变成了对过去一年党和国家重大政治事件的一个回顾和总结。”春晚老导演袁德旺接受《中国周刊》采访时说。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终于成为了一个体现国家意志的国家项目。这之后的春晚,也抛弃了“联欢”的形式,变成了现在观众熟知的“庆典”模式。
“现在已经不是众口称颂的年代了,挨骂是做事的人正常的待遇……何况要让全体人都骂我和让全体人都喜欢我一样难,能让一半观众满意,我这累就没白受……最后开句玩笑,我就不感谢领导了,因为我顶着骂名干这件事儿,领导应该感谢我。”
为什么是我?2000年,刘震云把冯小刚梦寐以求了六年的《温故1942》剧本交到他手里时,冯小刚也曾这样问过刘。
冯在书中提到,他对刘震云说:“在别人看来,我可能不是拍摄这样一部影片的最佳人选。”刘震云回说:“我们的确有几个优秀的前锋,但他们已经冲到了底线,我看到冯老师你恰在此时从中路插上,球就传给你吧。”
而现在,冯小刚面临的,是被传过来的一个更大的球。
此前一条来自央视新闻频道的消息说:2013年6月8日,有领导到央视调研春晚筹备工作并强调,要面向全社会邀聘总导演及各门类节目导演,组成强有力的导演团队,把最新理念、最有特色的创意体现到春晚节目中来,引领时代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
如同当年为拯救中国票房大业,领导韩三平看上冯小刚一样,在相关领导视察央视一个月后,冯小刚被选中,接过了这块“比火还火热”的烫手山芋。
自2011年春晚开始,央视春晚导演的选取机制又由竞标改回了指定。央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说之前担任春晚总导演还能收获一些名气的话,这一“福利”在2008年左右沦为了一根彻底的鸡肋。
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超过5亿,首次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对于春晚的温和批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春晚导演的“鸡肋”说并不准确。尽管近年来电视受众流失严重,但它仍然是中国第一强势媒体。央视副台长孙玉胜在他的《十年》一书中提到:中国家庭的客厅中央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地方,千万年来,这里摆放着家中最值得敬重的东西:牌位、尊者塑像、恩人纪念物……在上世纪90年代,摆放在这一位置的,是一块蒙着绒布的电视机。第四媒体之所以没有成气候,从这个位置也可见一斑,计算机从来就没有堂而皇之地摆放在“中堂之上”过。
至少,现在无论春晚是“联欢”,还是“庆典”,30年来,中国人一直在看。
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接过春晚这个皮球,也是冯小刚试图获得更多官方“主流”认可的一个努力。此前,媒体采访冯小刚时总爱拿“你获奖不多”问话,冯小刚也多拿“票房”、“观众”、“人民”这样的词汇应对。
冯小刚作品的获奖命运也如同导演本人一样,自从《甲方乙方》获得由观众投票选出的百花奖后,冯小刚的电影只得百花,不得金鸡。在《一声叹息》角逐金鸡失利后,冯小刚曾放言“永不参加金鸡奖”评选。但当金鸡向他的《大腕》召唤时,他又欣然出席,然后再次被拒之门外。
2008年,冯小刚凭借《集结号》获得了中国电影三大奖里的第一个导演奖,还是百花。冯小刚对媒体说:“这奖不该给我,让我到死的时候,别人给的悼词是‘他一辈子没得过奖”。
就在冯小刚言称“不想再较劲”时,衰退的金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2009年,还是凭借《集结号》,冯小刚得了两个导演奖:金鸡奖和代表官方奖项的华表奖。
而现在,即将执导春晚的冯小刚就跟当初执导奥运开幕式的张艺谋一样,将证明自己在另外一个领域的地位。
不过冯氏幽默依然不变。在开头春晚新闻发布会上的念稿发言里,镜头里的冯小刚虽偶有念串行,但这位中国当今最成功的电影喜剧导演,仍精准掌握着每一段发言的“包袱”节奏。
只在一处,冯导略微恍了恍神:那是正式发言前,冯小刚随口讲了几句暖场话,说到执导马年春晚有讲究,他和冯骥才“二马”都姓冯,张国立、赵宝刚等人都属马,团队总共九匹马时,发布会现场刚刚还在放送《春节序曲》和《闹新春》的CCTV音箱里,传出了几声马啸。冯小刚嘴角扬了扬说:“嘿,有点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