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2013-04-29李占君

东方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课堂

李占君

【摘要】要想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一、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四、课堂教学中注意问题设计。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中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无疑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在课堂中倡导以“创设问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课堂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唤醒、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并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高效发展。为此,教师需在课堂中巧妙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拓展其发展空间,挖掘其创造潜能,开发其创造力。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等阐述高效课堂创设的几点尝试。

一、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方面说,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本节学习目的,建立起知识间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要努力提高导入新课艺术和科学性。导入要明确重点、难点、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参与,也使学生产生“越是难学越是学好”的好胜心,强化心理素质健康发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导入方法。要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通过联系、挑战、变化、魅力的方式。

所谓联系是在教学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

挑战自然是制定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一个问题解答完毕,谁还有其他创新的解法?类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吸引学生,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效果将会持久而巨大。

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各级各类学校一直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地位。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这一切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必须从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用“一切从培养能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元素,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目,互相检查对新知识理解,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

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出题来巩固练习的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师生之间“互问互检”教学手互相针对课本主要内容改编或创编一些新题目,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教学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作为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我认为夯实数学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首先要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各种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教学;再次要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教给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方法;第四要精选例题、习题,通过严格系统地训练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最后要定期检测,及时反馈及时补救,确保学生“双基”过硬。

认真备课,力求在教法上有所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万物在运动,教育在发展,教师的教法亦必须不断更新。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新颖的教法不仅能吸引学生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且对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多维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选择好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尤为重要。

教师备课时,一要备教材,二要备学生。不仅要弄清教材编排体系、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点、知识结构、前后联系,而且要摸清学生的知识底细、智力水平、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和关键,把握教学的适度点,找准启发的切入点。从而选择出富有创新的、最适合学生的一套完善的教法。

四、课堂教学中注意问题设计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足见数学问题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才能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问题,为实现习题的多种功能服务呢?问题设计应在启迪思维、解决困惑上多挖掘,为顺利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

学生对各种知识理解的难易程度是不尽相同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之所以产生一些思维的困惑或理解的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同化和顺应教学的内容。因而形成了思维障碍。造成了知识运用上的脱节现象,而这些又恰恰是课堂教学中应该解决的矛盾。所以教师就要善于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合适的习惯,设计好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顺利的理解知识、消除困惑、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创造条件。

由于问题设计能围绕学生容易引起疏漏和产生困惑的地方展开,引导学生抓住最本质的现象进行思维,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兴致的适用范围,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好了铺路搭桥的工作。问题设计应在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关联处深化,在探究意识上提升,为思维向更高层次推进服务。

数学课本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教材中每章节的内容都是处于特定的知识结构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表达方式犹如一条链环环相扣,任何一节的松动就会造成链子的脱节。知识之间的联系也与这相仿,因而知识之间的关联处是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形成数学能力的关联部分,若处理不好,则很容易成为制约学生正确掌握教材内容的“瓶颈”。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抓住关联处设计好问题呢?我的体会是应努力探究教材中潜在的思维题材加以诱导联想,探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理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达到既深化知识,又发展能力的目的。

只有这样将问题设计在知识与知识的关联处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解剖析习题的能力,以次来诱发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效率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教师把书教活,学生把书学活,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林燕芳 《刍议如何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2]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2:516-518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