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公平”是欧足联的笑话?
2013-04-29
63岁的温格越来越像个“愤青”,经常吐槽足球圈的各种时事。8月初他再发高论,声称欧足联的“财政公平法案”是个笑话,“太奇怪了,‘财政公平法案实施这些年,足球世界完全变得疯狂。”财政公平法案要求各俱乐部收支平衡,阿森纳显然做到了这一点,但皇马可以拿出数以亿计的钱买贝尔,巴黎圣日耳曼和摩纳哥的转会费也远超1亿,这让温格心里不爽——如果各俱乐部真的量入为出,恐怕阿森纳不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温格对皇马的批评并不准确。皇马拿1亿欧元买人,也不见得违反了“财政公平法案”,以今年1月德勤会计事务所的数据,皇马以2011-12赛季的5.126亿欧元收入排名世界俱乐部之首,今年夏天虽然重金买了伊斯科和伊利亚拉门迪,但卖出伊瓜因等人回笼大笔资金,以他们的财大气粗,买个贝尔又算什么?但巴黎圣日耳曼和摩纳哥肯定有诈,他们的收入显然支撑不了那惊人的开销。
真正想砸钱的富豪,完全可以绕开“财政公平法案”。富豪们直接烧钱可能不合规,却可以通过与他们有关系的公司来掏“赞助费”,大大增加俱乐部的收入。例如曼城与阿提哈德所签的赞助合同为期十年,每年4000万英镑,阿提哈德航空公司是阿联酋国有,而曼城的老板正是阿联酋副总理;巴黎圣日耳曼更离谱,他们与卡塔尔旅游局签订了每年1.25亿英镑的赞助合同,而圣日耳曼的后台老板正是卡塔尔人……欧足联当然不是傻子,上赛季他们就曾警告了切尔西、曼城和圣日耳曼,要求他们证明自己没有“作弊”。摩纳哥肯定也达不了标,下赛季如果想打欧冠,恐怕也得做做假账,搞搞关联交易,以求蒙混过关。
其实我也觉得“财政公平法案”有问题,只是出发点和温格不一样,他觉得法案没有限制住有钱俱乐部买人,而我觉得根本不该限制俱乐部买人。为什么一定要求俱乐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就拿曼城和圣日耳曼来说,他们在烧钱的最初几年肯定是亏损,但随着名头打响,门票、赞助和商业开发自然水涨船高,不需要再拼命烧钱。简言之,最初的这笔投入,相当于创业者的启动资金,在商业世界里,哪有要求创业者一开始就盈亏平衡的?
如果要求俱乐部都量入为出,那么足球世界将死水一潭,强者恒强——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小俱乐部成长为豪门,如此童话在当代只存在于“足球经理”游戏中。没有切尔西的急速崛起,英超恐怕仍是曼联和阿森纳的双头戏。曼城永远无法挑战曼联。如果巴黎圣日耳曼只靠自己,法甲在里昂衰落后将被欧洲遗忘。再说了,当年AC米兰复兴,不也是因为贝卢斯科尼砸钱吗?如果从一开始就严格收支平衡,我们恐怕很难看到这20多年来的“米兰盛世”。
话说回来,“财政公平法案”并非没有正面意义。他防不住“富人”,却可以防住那些投机分子。富人们是真钱多,想着法子花出去,如巴黎的老板;投机分子是冒充钱多,扯虎皮作大旗,玩着玩着发现钱不够了,于是各种不靠谱。马拉加便是一例,卡塔尔老板入驻后雄心勃勃,搜集了一帮明星,迅速成为西甲新势力,上赛季杀进欧冠八强,却被欧足联停赛一年,便是因为欠了其他俱乐部及本队员工的钱,这是“财政公平法案”绝对禁止的。
中超也有这样的投机分子,如朱骏。他号称自己不差钱,把德罗巴和阿内尔卡忽悠到中国,却养不起这两尊大神,无奈放虎归欧。他的坑蒙拐骗之举,极大败坏了中超的形象。申花还不时传出欠薪丑闻,如果中超有类似欧足联的“财政公平法案”,朱骏焉能如此放肆?
财政公平法案并不是“恶法”。除了“不得欠债”,还有对参加欧战的俱乐部有诸多要求,例如青训体制、俱乐部架构等,无不是为了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一条条读下来,你会佩服,这真是个好法案。如果它更早些实施,就不会有利兹联泡沫破灭、从欧冠一路跌到低级别联赛的悲剧,意甲的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不会在十年前双双破产。也正是财政公平法案,逼得西甲行动起来,本赛季给俱乐部带上“工资帽”,工资超额部分的新援将不能注册,这也是西甲除了皇马巴萨之外纷纷大甩卖的原因。阵痛固然难熬,但不这么做,西甲的巨额债务永无消减之日。
无法堵住富豪们的关联交易,这只不过是“财政公平法案”的小小漏洞,瑕不掩瑜。更何况,这点小漏洞自有其益处,一是让大笔活钱流入足球圈,二是让新兴豪门崛起,给足球版图带来新意思。也许再过五年或十年,温格先生会对财政公平法案给出正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