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2013-04-29孙成娟

科教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大学生

孙成娟

摘 要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整体状况令人担忧。要找到改变现状的对策措施,必须先探究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欠佳的原因。从宏观上来看,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增强的障碍有大学生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大方面。自身因素主要有法律学习目的态度、心理状况、价值取向等,外界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等。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意识 原因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报告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的高度,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注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培养问题应该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中坚力量。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整体状况令人担忧。要找到改变现状的对策措施,必须先探究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欠佳的原因。对于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的原因或者说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增强的障碍,可以从大学生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大方面来探究和分析。

1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看到内因,又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根据这个原理,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应该是导致法律意识水平较低的内因,是根本原因。

1.1 学习法律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目前高校增加大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渠道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一般在大一上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要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是必修课,也是一门公共课,本应在大学课程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得到大学生的重视和认真对待。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调查数据显示:有24.52%的学生重视“基础”课并且学习认真;55.57%的学生以一般的态度对待之;8.91%的同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上课;11%的学生为了考勤来上课。这一数据说明部分大学生对“基础”课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的学生逃课,有的学生人虽然来了,但人在曹营心在汉,一边听课一边做别的事,存在一心两用、多用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学习法律目的不是很明确,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在实际学习当中把主要精力用在专业课程、外语及计算机上,他们认为这些课程才是有用的,可以为他们今后找工作增加筹码。

所以,部分大学生没有接受很好的课堂法律教育,当然也就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因而谈不上提高法律意识。

1.2 大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心理发育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缺少考虑,他们外表潇洒、独立,但心理比较脆弱,承受力差。他们社会阅历浅,而社会又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拥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观念也难以牢固,法律信仰难以坚定。表现在当他们现实生活中碰到实际问题时,一些大学生很可能就把法律抛之脑后了,不能充分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家人和朋友的正当权益。要么哥们义气感情用事,遇事不冷静,做事走极端,结果往往是事情过后又追悔莫及;要么是胆小怕事,态度消极,用诸如“私了”等较弱方式放弃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他们非常容易走上违法道路,甚至诱发犯罪。

1.3 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偏差

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手段,在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意味着他们了解和把握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当然有利于开拓视野,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但任何事情都是带有两面性的,发达的信息传播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在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复杂多样的文化思潮冲击下,很可能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出现偏差、甚至扭曲。从而在主流和支流、精华和糟粕之间取舍不清,善恶不辨、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价值观上的错位是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重要原因,很多在校大学生犯罪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 外界因素的影响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外界因素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不容小觑,外界因素——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增强。

2.1 家庭因素

人的教育主要受三方面影响,那就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三者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离开哪一个都不行。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教育对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的不当体现在多个方面。现在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是通常所说的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有些人受到长辈的过多照顾和宠爱,用个时髦的词来说,就是叫宠物型孩子,这往往会导致他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急躁、傲慢清高、孤芳自赏的品质和性格特征。有的孩子上了大学,父母就认为进了保险箱,心理上就有了安全感,放松了对子女的管教。有的父母急功近利,忙于工作和生意,很少花精力去了解社会,教育子女;甚至有的父母自身都法律意识薄弱,行为不端,给孩子造成了直接的坏的影响等。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淡化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调查中,当问及“您的法律知识主要从什么地方来的?”时,只有3.87%的同学选择了“家庭”,这说明家庭法律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一般来说,父母的法律知识和对法律的态度对学生有直接影响,父母有较丰富的法律知识,对法律的权威深信不疑的,孩子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关注法律的习惯和对法律的信仰;父母的法律知识较少,对法律持怀疑态度的,认为“钱、权大于法”的,孩子也或多或少有相似情况。

2.2 学校因素

(1)法制教育的偏差。我们国家大学、中学法律教育衔接得不是很好,一些中学已经讲过的内容,大学课堂还在重复,这一方面使学生比较反感,对法律课堂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制约了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法律精神的教育。由于受到教材和课时的限制,老师更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导致了青年学生缺乏现代法律意识,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4.0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法律知识主要来自学校教育。

(2)高校管理乱象带来了消极影响。高校自身的原因也弱化了对学生法律教育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高校不能做到依法治校,一些高校作为法律主体却不遵守法律法规,在招考、收费、管理等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法的行为,甚至不时爆出新闻。德国历史学家迈内科说:“一个被授予权力的人,总是面临着滥用权力的诱惑,面临着逾越正义与道德界限的诱惑。”权力要受到规范和制约,是现代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管理者的权力也必须规范,建立约束机制。如果学校自身都存在违法违规的状况,怎么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呢?

(3)高校领导和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法律意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以教师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理想的化身。教育者本身无良好的法律意识,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法律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非法学专业的法律教育教师大部分都是思政教育专业出生,受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法律观点影响较深,在教学当中,容易灌输给学生这样一种法律观念,即强调法律的意识形态性,强调法律是带有阶级性的、强制性的,法律是阶级统治的统治工具,而对滥觞于西方的现代法治精神介绍得比较少,比如法律的权利本位理念、法律的社会契约性、法律的社会公益保护性、、程序正义性等等现代法律属性。

2.3 社会因素

(1)社会观念层面的影响。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感染,因此,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首先,纵向来说,大学生法律法律意识受到传统政治法律文化观念的消极影响。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这种政治体制决定了法律只不过是君权的附庸。人们推崇君权远远多于推崇法律。人们崇拜“皇权本位”,对人治社会模式习惯已久,缺乏追求现代平等自由、民主政治的民族风尚,缺乏法律至上的思想渊源,这导致大学生不能树立起科学的法律、权力观,不少学生崇尚权力,漠视法律,缺乏对法治秩序的追求精神。

其次,横向来看,发达信息的技术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关于外面世界的各种信息,但各种信息是良莠不齐的,是既有许多积极因素,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大学生受其中社会不良风气和思潮的影响,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如有的学生由于受西方民主思潮的片面影响,对民主与法治、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缺乏辩证的认识。

(2)社会现实经济因素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层面来说,我国现在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化经济、由农村社会向工商社会和都市社会转型时期。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的转型对人们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人际关系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管理方式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当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的时候,人们思想会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当代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思想意识在社会大环境的作用下也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体现在法律意识方面,就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成熟之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拥有市场经济特有的运行方式和主体利益实现方式。“从法权关系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理型经济,是一种平权型经济秩序,是一种以满足主体利益需求为目的权利系统,也是一种注重责任与秩序的价值体系。”①所以,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一种法治经济,是以法律为规范的经济。它的建立和持续发展是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的,但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育成熟,各方面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导致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在我国逐渐显露,如分配不公,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利益主体道德沦丧,无视法律法规,制假造假、坑蒙拐骗,这导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矛盾多发,并且错综复杂,从而容易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一些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也开始心理失衡,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乘虚而入。一些大学生经不住诱惑,甚至丧失理智,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物质享受和奢侈的生活,有的最终导致了犯罪。

(3)社會政治生活层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有些权力拥有者不能科学的使用权力,权力被滥用而导致的腐败丑闻屡被披露。司法腐败在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削弱了法律的尊严和有效性的同时,也摧残了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对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追求。大学生的社会敏感性非常强烈,所以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伤害了大学生的法律情感,很难唤起当代大学生对司法应有的客观、公正、公平、正义精神的崇高信念和信仰的激情。大学生对法律所抱的期望值很高而法律权威的现实值却很低,难以给大学提供充分的信任度,这样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然被削弱。②

(4)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现阶段,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承受着学习、情感、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高校部分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能否妥善处理不健康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影响其个人的成长。

注释

① 公丕祥.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法制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

② 任天飞,陈利.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4):22.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有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探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