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教育的研究
2013-04-29成虎
成虎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个国家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成为评估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志。当前,城市信息化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城市的信息化不等于全社会的信息化,没有中国乡镇的信息化就没有中国的信息化、现代化。中国乡镇教育是中国乡镇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但目前我国乡镇中小学信息教育中存在较多问题,学生现代信息意识淡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不够强等。本文就我国中小学信息教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以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中小学信息教育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正在不断地崛起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和行为的可塑期,极容易受到计算机信息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影响。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人才基础,中小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必然要受到国家和社会的热切关注。而中小学生普遍对计算机网络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和兴趣,因此把信息教育寓于我国中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能够有效地、正确地使用所获得的信息,以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
一、信息化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是—门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构成的一门综合性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能够充分挖掘人类的智力资源,对包括能源和物质资源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效能的发挥,将起到催化和增效的重要作用。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重新形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即是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在此意义下,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势必成为最佳途径,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其学习潜能得到激发。
二、中小学信息教育发展对策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所以,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前沿化的。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它蕴藏的教学资源是浩如烟海。通过Internet,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限度地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针对我们中小学信息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以及学生三方面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教育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如下:
1.加大对中小学信息设备的投入
信息设备是中小学信息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阶段学校信息设备较少,信息资源不足,对信息教育的投入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学信息教育的投入,为中小学校建造电脑房,实现了课堂教学每人一台多媒体电脑。同时还应为中小学校配备制作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信息化办公室等。对校园网进行了升级,提高校园网的信息流量,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供硬件上的保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学校校内的所有电脑及时为学生开放,鼓励学生自己学习信息技术和在网上搜集学习信息。通过软硬条件的改善,为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2.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
在我国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意识和能力培养中,教师对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生掌握信息化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素质,教师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教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以及协调多方面教育都影响提高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素质的能力,针对我国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教师传统教育知识陈旧,教法落后等问题,学校应加快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面向所有的教师进行普及培训,内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多媒体设备的基本运用、浏览因特网页、收发邮件及运用校园网与其他老师交流以及新课程的通识培训等。通过培训让老师们了解信息技术能干什么,信息技术能带给他们哪些方便,信息技术会带来哪些冲击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各种变革;通过培训将信息技术真正用于平时的办公、教学与交流,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同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营造师资培训中心的信息化氛围,促进老师信息技术的发展。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化设备
当前,计算机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普及,很多家庭都拥有了计算机,并有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交流方式,但是正如硬币的正反面一样,计算机网络也有其弊端所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特点在网络上恶意散布恐怖、色情等消极内容,而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高,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化设备和辨别信息好坏的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来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自动介绍给学生一些官方网站来减少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另外,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告诫学生禁止接触网上游戏、网络不健康内容分,等等,注重加强学生对于网上一般陷阱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网络的效率。
4.加强学生课外团队学习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时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教学不能按照教材编写的内容一成不变地进行,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学理念促使着软件不断升级,所以要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到基本知识的同时,发现软件的发展趋势,形成他们独立探索新版本软件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所以在教学时,利用计算机网络组建了学生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开展各种内容的小组合作研究。这种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在校外“第二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讨论,比一比哪个小分队搜集、了解的IT信息多,并且富有创意。学生通过对前沿新知的探索,获得了新的信息后再为学生营造学习交流的氛围,以实现课外信息教学的效果。
三、总结
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应进行及时地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信息化与中小学教育结合起来,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的投入,加强对教室的信息技术的培训,组建课外学习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快速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乾,韩玲玲.中小学信息教育的问题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6).
[2]董京峰,陈会秋.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淄博师专学报,2006,(03).
[3]冯亮.中小学信息教育的现状及几点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4]张芳琴.浅析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