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思考
2013-04-29李丽娟
李丽娟
摘 要:多媒体课件以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方便的操作,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生动情境,带来了丰富的视听效果,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挑战着语文这一学科和教语文的一线教师。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教学观念;教学能力;传统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
语文这一学科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来进行教学的,语言文字的传授不需要进行实验演示,也并不抽象。有的语文教师就以此为借口拒绝多媒体教学,认为通过声、像来展示语言是多余之举。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否定了多媒体在提高教学速度和效力方面的优势,更否定了视听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这一事实。还有一类教师就是走了另一个极端,以为多媒体教学能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以为声音、图像等越多越好,为了追求形式的新颖,盲目地使用多媒体,甚至以为多媒体教学能够取代教师的传授和讲解。
于是,放弃了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抓不住文章的重、难点。其实,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用得好能促进教学,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根本不能替代教学,这一点每位教师都要从思想上去认清。
我们教学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双向交流永远是教学活动具有生命力的体现。无论时代怎样的发展,“人机对话”只能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这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也是由人类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更何况,设计、操纵人机对话的还是人。在人机对话式的教学中,机器是在执行人的意念,而不是取代人的意念,所以教师应树立永远进取的意识。
二、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多媒体教学技术对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它的出现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能力的提高上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要求在教学手段上精益求精。巧借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质量的教学课件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里就有这样的一篇文章《故宫博物院》。故宫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身为炎黄子孙的学生,肯定关注祖国的文化。可《故宫博物院》是一篇建筑物众多、方位词众多的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由于文体的特征,学生读来觉得很枯燥,加之所讲建筑物太多,学生在阅读时就没了方位感,感觉走入了迷宫。
针对这一情形,在教学中我恰当地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把文中所讲到的建筑物按由北到南的游览顺序绘制了游览故宫的平面解析图,然后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把建筑物的名称一一标出。同时加上几幅故宫的精美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不仅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实,我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因为多媒体的特点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最终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让一篇抽象的说明文变成了一篇直观的说明文,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教学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挑战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应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有深刻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课件预设性强,影响了其应付课堂突出情况的能力。我们都知道,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应变能力成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大多预先设定教学程序,教师按预定的计划操作,有可能造成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
语文教学是表情达意的过程,教师的情、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三者应融为一体,始终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整个教学既自主又合作,既自动又互动,达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境界。而多媒体教学却忽视师生间的交流,由课件全盘代讲,用课件取代了书本,而教师则成了一名电脑操作员,忙于操作、解说,学生并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思维也未得到拓展,师生间的交流显得很苍白。在很多时候语文教学仍需要教师亲自去说、去做、去画、去演,并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用提问、启发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显然“人机对话”存在的弊端十分突出。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教师在选用多媒体课件之前要本着坚持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原则,该用则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将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真正地启发、引导学生。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让语文教学始终跟着我们的信息时代一起前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2]罗明东.教学技能训练与评价.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
?誗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