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水稻大中棚育苗质量
2013-04-29张华
张华
水稻大中棚育苗技术是在旱育稀植的基础上,根据寒地稻作的特点进一步创新的一项高产栽培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育苗棚的保湿、调温效果、大大减少苗期青立枯病的发生,而且能增加秧田的有效育苗面积,提高秧田的利用率,從而达到早育苗、旱育苗、育齐苗、育壮苗的目的。
一、育苗田的选择
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照顾运苗方便的要求,选择地势平坦、高燥、有水源条件并且土壤偏酸,比较肥沃,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地,或者在水田地内筑起50公分左右的高台作为秧田,一般秧田和本田的比例为1:80。
秧田在正常条件下,应做到“两秋”和“三常年”。“两秋”是指秋整地、秋坐床,“三常年”是指秧田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培养床土。
二、育秧棚的规格和建造方法
1、规格:一般中棚宽5~8米,高1.5米,长30~40米,大棚宽8米以上,高2米左右,长40~60米,一般应以5.6米宽、1.5米高为主,用8米宽棚布,这个规模建造方便,经济合理。也可以建8米宽,22米高或8.6米宽2米高,都用12米宽棚布。从保温效果和人工作业条件来乍,大棚要好于中棚。
2、建造方法:建棚前,应在头一年秋季挖坑埋桩,中柱坑深一般需50公分,中柱直径要求在10公分以上,边柱坑可以稍浅,直径要求在6公分以上,每根中柱都有边住和它横相对应,每两根中柱间距2米左右即可。建造大棚时,每棵中柱两侧应各有两根边柱相应,五棵柱横向在同一直线上;建造中棚时,每棵中柱两侧各有一棵边柱对应,根据骨架的材料,也可不设边柱而将拱杆头直接插在地面上。立柱埋好后,每排横向对应的中柱和边柱上钉上水杆或竹条做拱杆。拱杆应刨平或用柔软的材料包好,以防止磨坏棚布。育苗棚搭好以后,根据棚高于棚宽选择并覆上相应规格的棚布,然后用大眼网或大棚绳等压紧防风,两端要留作业口。
三、整地坐床
秧田要求秋翻秋整地,春季化冻10~15公分时打碎坷垃,平整床面。机插盘育苗按270公斤土半一袋(2.5公斤装)壮秧剂,可装90盘;钵体育苗剂按210公斤土拌一袋壮秧剂,可装150盘。传统旱育稀植的苗床整平后,每平米按125克壮秧剂拌少量稀土均匀撒于床面,拌入2公分深的图层中。
四、选种消毒
选用良种的标准要以适于本地气候栽培条件的高产、抗病性强、品质优良、苗期耐低温的品种。选好的种子在经过晒种、风选、盐水选或黄泥水选后,用“901”或恶苗灵等药剂侵种消毒,一般侵种时间应在一周左右。
五、催芽播种;
将侵好的种子捞出,放在45~50℃的温水中提温5分钟,然后放在30~32℃条件下破胸,待80%露白时,降温到25~28℃条件下催芽,芽长1~2毫米时撤温练芽6小时后播种。使用机插盘和钵体盘育苗的,应在播种前2~3天,将置床浇透床水,准备一块木板,人可以站在木板上将塑料盘平铺在置床上,边摆盘边装土,摆好的盘要相互靠紧。机插盘的装土厚度一般为2~2.5公分;用钵体盘育苗时,应选将摆好的盘孔内装满土,然后用木板轻压,使钵孔一半陷入浇透水的置床中。待摆盘全部结束后,向盘上用细孔底压喷头轻轻浇水后即可准备播种。一般机插盘每亩用量约为25盘,钵体盘每亩用量为25~30盘。使用传统旱育稀植技术进行大中棚育苗的,将整平混拌好壮秧剂的苗床浇透水后即可准备播种。大中棚育苗由于保温效果好于小棚,而且对外界气温的骤冷热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因此播期可比当地小棚育苗适宜播期提前5~7天。为了培育壯秧,秧田播种量宜稀不宜密。壮秧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茎基部宽。茎基部宽,则微管束数多,分蘖芽发育良好,因而能早发分蘖、穗多粒多。一般手插旱育苗,每平米播芽种250~300克。盘育机插苗每盘插芽籽100~125克,钵体育苗以每孔3~5粒为宜,一般每盘需芽籽75克。传统旱育稀植每平米播量应控制在200~250克,播后压籽使种子三面入土,均匀覆盖0.5~1公分的过筛腐殖土。钵体盘育苗播种后。通过压种将种子全部压入钵孔内,覆0.5公分土即可。覆土后每平米用0.2毫升丁草胺或去草胺进行化学灭草,然后盖好作业口 。
六、秧田管理
1、密封期(出苗期);注意天气预报,避免加大的霜冻。
2、炼苗前期(出苗~2.5叶前);秧苗变绿后即可小通风炼苗(开两端点作业口即可)。
3、炼苗后期(2.5叶~插秧前);防止高温烧苗,棚温保持在20~25℃,随着秧龄的增加加大通风量,当气温稳定通过12℃时,可昼夜通风炼苗,缺水时及时浇水一次,交足浇透。当发生青立枯病时,可用克枯星每平方米10~15克对水200~300倍浇洒在床面上进行防治,再喷ABT生根粉4号每120平米一小包(0.1克),以提高秧苗的发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