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标在哪里
2013-04-29朱林
朱林
摘 要:大学生处于职业的探索期,往往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由此造成缺乏前进的动力与方向。来询者小张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存在困惑,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过咨询,小张基本明确了当前阶段的职业努力方向,同时对于大学毕业之前的时间做出了安排,心中的困惑得到解答,咨询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发展 职业目标
一、案例简介
小张,女,24岁,某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师范类三年级学生。小张的职业发展困惑概括起来,就是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用小张的话表述就是“现在我不知道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哪里”,“感觉找不到‘用力的方向,心中很着急,但是时间又一天天浪费。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够尽快确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案例分析
1.咨询关系的建立
在小张表达了自己的生涯发展困惑后,首先询问小张之前是否接触过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小张表示除了在电视节目和学校的讲座中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之外,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鉴于此,向她介绍了职业规划咨询的理念和职业咨询工作的边界。在小张确认愿意进行咨询后,安排小张填写了《收纳面谈单》。
2.评估
首先是通过《收纳面谈单》对上述信息进行了收集,然后采取面谈的方式,对面谈单中没有完全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询问。小张面临的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作为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毕业之后应该从事何种职业较为迷茫,当下不知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以及应该怎么努力。
关于自己的状态,小张是这样描述的:
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一系列的问题扑面而来,内心的犹豫和徘徊煎熬着我。面对问题,我选择了逃避。什么都不去想,也就什么都不去做,每天都在漫不经心地度过。我有一种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应该往哪边走的感觉。这样的时期持续了两个月。有一天,3个小时的午觉醒来后,我感到内疚和自责:我这每天都在干什么啊?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我是在无谓地浪费时间,我想改变,但是我该做什么呢……我现在最想就是赶紧确立自己的目标。没有目标我实在没有努力的方向……
在对问题进行了识别之后,采用正式和非正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张开展评估。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对小张的职业兴趣进行了测量。测试结果显示该同学的职业兴趣类型为ESA,从资料列表中小张选取了前三个最感兴趣的职业,分别是法官、律师、导游。采用MBTI进行性格倾向评估后,结果显示为ISTJ类型,职业倾向显示小张对从事执法者、管理者、行政管理、会计具有职业倾向。从正式评估的结果上看,小张从兴趣和性格倾向上都与法律工作相关。
随后询问小张看到结果后有什么感受、这个结果与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否一致,小张表现出很难过。随着交流的深入,了解到小张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曾倾向于填报法学专业,后来由于父母的激烈反对,致使小张选择了现在的师范教育专业。之后询问现在是否有继续学习法律相关知识,为未来从事法律等相关工作做准备的念头时,小张表现出一些无奈。由于小张意识到律师等职业是高度专业化的职业,她表示自己已经放弃了这样的想法。然后进一步询问如何看待当前数学师范生的专业、是否愿意从事数学教师这一职位等问题时,小张表示自己能够接受。
在非正式评估方面,进一步探索了小张的职业价值观。在她看来,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中最看重的前五项分别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家庭、受尊重、收入、为社会服务。接下来以这五项价值要素为基础,通过《决策平衡单》对教师岗位和律师岗位进行了权衡和思考。平衡单的结果显示“数学教师”的得分是165分,“律师”的得分是168分。看到这个结果,询问小张:“这与你的感受一致吗?谈谈你现在的感受。”这样问是因为使用平衡单进行决策并不是只看字面的分值的高低。使用决策平衡单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这个方式引发来询者反思,梳理价值要素,以及触发新的念头和想法。在平衡单面前,小张陷入了沉思。小张有两个地方体会很深:其一,之前没有意识到从事教师职业的得分竟然与从事律师职业的得分如此接近;其二,填完平衡单后,从事律师工作的意愿降低了,而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上升了不少。在随后的咨询中,继续通过“成就事件”“生涯幻游”等方式,让小张进一步澄清自己具备的技能与目标取向。最终,小张基本明确了以从事中学数学教师为未来几年的职业方向。
另外,在与小张的交流过程中,还发现了她存在着一系列职业发展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概括起来大致包括:大学毕业时的第一次职业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走了弯路,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性格内向,不适合做教师;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要求非常苛刻,我难以胜任等。
3.目标设定
经过前面的评估,与小张开始着手一同构建咨询的目标,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两项。
(1)对职业发展中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辨析,破除非理性观念的桎梏。
(2)明确未来一年(大学毕业前)努力的方向,制订未来的职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开始执行。
4.干预
(1)对不合理信念的辨析。作为进行干预的起始,引导小张对其一系列职业发展的不合理的信念开展辨析。关于对其不合理信念的辨析,概括如下。
不合理信念:大学毕业的第一次职业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走了弯路,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万一我的决定是错误的,我承担不起付出的代价……
辨析:让我们想想最糟糕的情况,即便第一次职业选择是一次失败的经历,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人际关系、决策方式、职场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因为第一份工作没找好就觉得贻误终生,那么多半不是因为工作的原因,而是心态需要调整。与其在期待“完美职业”到来中等待,不如心怀忐忑,抱著成长的心态奋力前行。
不合理信念:我性格内向,不适合做老师。
辨析:从教师工作的特质上看,由于教师需要大量从事与人交流交往的工作,因此往往在大家的观念中,性格外向的人比较适合做教师。不过不应该被忽略的是,“与人交流”并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教师从事的是知识传播的工作。工作的特性决定了这样的职业需要从事大量的独立思考。对于自己和学生有深刻的内心体验,正是性格内向的人最擅长的部分。教育工作是高度复杂的,简单地将人划分为“内向”和“外向”,同时对“内向”的程度不加以区分,简单刻板地认为“内向的人不适合做教师”的观念是以偏概全的。
不合理信念: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要求非常苛刻,我难以胜任。
辨析:首先小张现在处于大学三年级,未来尚有一年的时间为成为教师做准备;另外,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于师范毕业生的要求并不会简单等同于熟练的数学教师;再者,小张虽然对教师的工作心有向往,不过至今尚未对从事教师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认真考虑(例如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进入这一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如何、教师的工作内涵包括哪些等等问题)。在没有开展充分的职业探索的前提下,得出“我不能胜任”的结论就显得过于仓促。
在完成了对非理性的生涯观念的辨析之后,小张显得兴奋和愉悦。小张说:“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应该这样看问题,我感觉好轻松。我觉得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可能。”
(2)制訂职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在前期思考的基础上,小张开始列出了未来一年(大学毕业之前)职业发展的行动计划。
①认真完成好本学期的数学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数学微格教学训练两门课程的学习,为下学期教学实习做好理论准备。
②通过互联网络查询教师招聘信息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教师职业信息库。
③在未来一周寻找和联络两位生涯人物,开展生涯人物访谈。
④在7-8月的暑期间,通过进行数学家教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进一步积累从事数学教师的经验。同时联络中学时的班主任,通过为班主任做助理的方式,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学教师职业的信息。
通过行动计划的践行,小张逐渐感受到自己从事中学数学教师的工作,一方面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小的挑战。最为触动她的两点是:一是她认识到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关怀他人、耐心、细致、责任心强等特点是自己所具备的优势,今后只要通过进行进一步的人际交往的训练,自己是完全能够胜任教师岗位的;二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热爱教育的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自己还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5.终止与跟进
此次咨询前后经历了一个半月,总共进行了五次。在咨询完成的一周后,小张向咨询师表示已经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感觉自己精神上很轻松,生活上很充实,感觉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标在前进。至此,咨询的目标基本已经达成。
随后,特意询问了小张如何看待自己曾经想过的从事律师的念头时,小张表示自己对从事律师等职位依旧抱有好感,不过现在已经不再纠结于当初是父母的决定让自己没能如愿、考虑是否要跨专业转行等念头。小张的一句话令咨询师很感动,她说“我现在把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作为职业理想,把观看和律师有关的电视剧当做休闲爱好,这两件事都让我充实和快乐,其实它们原本就并不冲突”。
三、案例反思
在咨询的过程中和咨询完成后,对咨询进行了反思,概括起来有以下几项。
第一,对于抉择艰难的小张而言,在回答“选择怎样的道路”的问题之前,最应该回答的问题是“要去哪里”。“澄清目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生涯幻游、价值观排序之类的活动对于澄清目标较为有效。
第二,一定程度上讲,咨询往往是帮助小张坚定一个选择。小张需要的不是“职业建议”,而是验证和坚定。
第三,纠正一些“非此即彼”的想法,纠正一些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解除不理性的生涯观念的束缚,能够帮助来询者摆脱思维桎梏,为职业选择创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