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浅见

2013-04-29杜朝明

东方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堂人文

杜朝明

【摘要】课程改革以来,课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好,令人欣喜,叫人振奋。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

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交融。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雌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扶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宴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屠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噩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恬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问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_卜教

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

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等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敦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电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问。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台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

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语义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问相互对话的过程。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

可见,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陵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而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晤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人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崽,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堂人文
人文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