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思考

2013-04-29胡婷

科教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

胡婷

摘 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多模态话语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本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新构建模式及其特色。这种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技能学习、跨文化学术交流与信息素养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多样化、网络化、个性化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 大学英语 视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的发展,在经过三年的试行后,教育部2007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课程要求》要求各学校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新模式,可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进一步要求学生走向社会后应该具备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的能力。在此要求下,各个学校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并相继开展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以此来代替传统的听说教学。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通过音频、视频构建了接近真实语言环境的语境,融视、听、说于一体,深受学生的欢迎。但同时,该教学模式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在很多的课堂上,教师大多只是将音频和视频材料给学生进行输入,输出部分仍然很欠缺,无法学以致用。随着多媒体技术、语料库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使得自然话语的研究更为广泛,这也使多模态研究( multimodal approach) 成为可能。本文尝试在多模态理论框架下,结合多模态话语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力图构建能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视听说教学新模式。

1 多模态话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是欧美近十几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Jewitt提出了一个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多模态教学框架。该理论提出,模态是指一套用于建构意义的有条理的符号资源,交际的意义除了通过语言还通过音乐、声音、动作及视觉、触觉交际等其他各种模态得以实现。新伦敦小组以多元识读教育学:设计社会未来(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为题目的论文1996年在哈佛教育评论(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发表后,在国际上引起人们极大的学术兴趣。新伦敦小组提出在现有的多模态语篇语境下,对现有语篇进行改进和再设计等方式,进而综合培养学生的媒体读写能力、文化读写能力、科技读写能力和批评性读写能力(Thwaites1999)。该小组提出了多元读写的四步课堂教学模型:情景操练、明确指导、批判性框定和改造式操练(Healy, 2004)。 Spiliotopoulos (2005)和Algren(2005)指出,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资源和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技能和跨文化意识。西方学术和教育界早就于20世纪末期就对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和探索,如20世纪80年代末,澳大利亚开始进行了“教育研究网络中的读写能力”(Literacy in Edueation Researeh Network,简称LERN)的研究计划,旨在帮助学生适应全球网络化和文化多模态发展的挑战。

1.2 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国内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最早研究多模态与外语教学的是顾曰国和胡壮麟先生。胡壮麟教授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胡壮麟,2007);朱永生探讨了多模态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并认为对学生多元读写的培养应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朱永生,2008)。在此研究基础上,后来的学者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多模态语境读写能力的培养。张德禄2009 年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讨了多模态话语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指导研究了多模态课堂话语的模态协同及配合多模态语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新模式构建,初步建立了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培养框架。韦琴红的相关实证研究指出:我国的大学生对语言和图像以外的其它符号模态的运用以及利用技术和各种信息渠道来构建意义的能力还不够;对高校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韦琴红,2011)。

2 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2.1 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概述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学科特点、教学目的等方面并通过教学环节执行,学生根据教学安排完成相应任务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该课程将视、听、说三种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听、视为手段,以提高听说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为重点。视频资源涵盖了与教材互为补充的社会热点、专题访谈、文化习俗、综艺影视等相关素材,并辅以相关背景介绍。听力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英语初中级听力训练,英语四、六级听力训练;课堂训练的内容以主题为分类,按各项听力技能的难度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口语技能训练则在完成听力输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输出的强化训练,形式尽量丰富多样,采取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相结合,如情景表演,微型演讲,影视配音,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在充分运用多模态资源的语境下,视听说主题一致,内容互补,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目的有策略地使学生的听说能力螺旋式上升。

2.2 多模态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构建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学时/周 X 12周 X 4学期 = 96学时,课外自主学习部分原则上为40学时/学期X 4 学期 = 160学时。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数量通过教师监控管理,也通过计算机自主学习程序智能化管理。本课程分为三大知识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視/听能力模块 (课堂教学46学时左右;自主学习65学时左右)。在该模态中,学生通过视频材料的输入,理解对应级别材料的内容及中心意义,了解特定语言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个模块为口头和笔头表达模块(课堂教学38学时左右;自主学习65学时左右)。学生通过视听的输入,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和掌握英语字、句、篇的实际运用,训练一般性英文交际技能,能就某熟悉的话题做简单的阐述或讨论,表达较为清楚。第三个模块为语言文化素养模块(课堂教学12学时;自主学习30学时)。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对相关的英语语言文化(包括人文、历史、经济、政治、科技、艺术等一般性知识)有一定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策略,提高口语输出的数量和质量。

课堂教学的教材以《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一至四册为主体,兼顾《新时代交互英语》(清华大学出版社)一至四册;自主学习教材为《新时代交互英语》一至四册。课堂教学以教学单元为主线,针对每个单元的主题先对主体教材的内容进行一定量的取舍,再从辅助教材《新时代交互英语》中增添一定量的相关视听内容,同时添加适量的口语训练材料,从而建构“视”、“听”、“说”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课内与课外相互渗透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在多模态视角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在线资源和技术,加强网络资源的共享,适时开展网络听说主题化训练,并有效进行网络教学任务完成的督导,以有效提高学生视听说综合交际和运用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多模态教学设计合理、教学适当,有利于将学习者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在知识点上,提高学习效果; 如果教学设计不当则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形成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因此笔者建议如下:首先,教师应根据交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模态,让学生在最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目标。其次,教师应恰当综合使用多模态话语,如适合的语言形式、表情、声调、手势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主旨。最后,对自主学习就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控体系,实现在监控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对网络自主学习需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要求,并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平台督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

[2] Jewitt, C.& G. Kress. Multimodal Literacy[M].New York: Peter Lang,2003.

[3] 朱永生.多模態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4]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5] 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3).

[6] 李宝宏,尹丕安.多模态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一项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6).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
论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