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田间管理
2013-04-29毕四刚
毕四刚
一、大豆的生育特性
大豆的生育期分为幼苗、分枝、开花结荚、鼓粒、成熟五个时期。
1.幼苗期:大豆幼芽拱出地面即为出苗,从出苗到分枝开始为幼苗期,这一时期地上部生长缓慢,地下部生长快,最适宜的温度为14~16℃,幼苗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在绝对量上不高。但由于根瘤刚刚形成,尚无固氮能力,因此需要供给适量的氮素。同时,因地温低,速效磷的应有量也不足,因此施种肥补磷素十分重要。
2.分枝期:自形成第一个分枝到第一朵花出现为分枝期。在这以前大豆主要是营养生长,这一时期虽以营养生长为主,但大豆花芽分化开始即标志着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开始。这一时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昼夜温差不宜过大,夜间温度不低于15℃为好,晴天温度高,有利花芽分化,此时植株生长量比幼苗期增加1~2倍。地下部也正在生长,所以需要充足的土壤水分和养分,保证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的需要。
3.开花结荚期:从开始开花到结荚完了是大豆生长最旺盛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交错进行,这时大豆营养器官及茎枝加速成长,同时花器也不断出现,随之豆荚也逐渐形成,豆粒也开始增大。这时期是大豆需要水肥最多的时期,也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白天温度以20-25℃,夜间不低于15℃为宜。
4.鼓粒期:豆荚内的子粒开始鼓起到最大的体积与重量时,即为鼓粒期,这时茎叶生长基本停止,植株内营养物质主要供给种子发育,这时大豆需要的温度和水分较花荚期为低,以15~20℃为合适,但如遇到后期干旱或低温,则影响鼓粒,以致降低百粒重,或造成秕荚,秕粒,对产量很有影响。
5.成熟期:大豆鼓粒以后,叶片逐渐变黄脱落,种子中的水分减少,且变圆变硬,呈现出该品种固有的种皮色泽和大小,摇动豆株豆荚内“哗哗”响时,即为成熟期。成熟期的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成熟,品质也好,高温干旱大豆则被迫成熟,质量降低,如遇低温多湿,又会延迟成熟,特别是秋雨较多,又易发生褐斑粒,降低商品质量。成熟时若赶上干热天气,会造成豆荚爆裂,应及时收获。
二、栽培技术
1.品种的选择:按生态区域因地制宜选择高产、质优、成熟期适宜、抗逆强的推广品种。如:黑农38、绥农11号、东农42、垦农4号等优良品种。
2.种子的处理:用。50%辛硫磷0.5公斤,加水 10公斤,拌种200公斤,拌匀后闷种4小时,阴干后播种。也可用5%的甲拌磷颗粒剂,亩用量2.5—3.0公斤,播种时条施播种沟内,但不能拌种使用,防治胞囊线虫病效果与呋喃丹相同,防效达67.5%,并可控制在豆蚜虫和根蛇潜蝇幼虫危害。近几年,黑龙江省农科院研制的新型种子包衣剂应用效果很好。它不同于一般拌种剂,将高效内吸杀虫剂、杀菌剂和大豆生长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溶在“种衣内”。拌种时不需兑水,直接按药种比1:50的比例在容器内混拌均匀后晾干即可播种。
3.整地:垄播大豆,麦茬伏翻后起垄或搅茬起垄,垄向要直,50米垄长直线误差士5厘米。搅麦茬起垄前灭茬,第一遍破土深度12~15cm,第二遍扶垄,培土封满为宜。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基础的原垄玉米茬,早春拿净茬子,将茬坑耢平达到播种状态。
4.施肥:中等肥力的地块,每公顷施优质农肥 15吨以上。中等肥力土壤,每公顷施底肥或种肥磷酸二铵100-150公斤或尿素50—60公斤,加三料磷肥120-150公斤。有条件的地方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生育期内也可叶面喷施肥料。
5.播种:气温稳定通过8℃开始播种,黑龙江省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1日~15日播种,中南部地区 4月25日~5月10日播种。采用机械垄上双行等距精量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12cm。等距离穴播,穴距18~20cm,每穴3—4株,中南部地区公顷保苗20~35万株,北部地区公顷保苗30-40万株。亩播量 7-8斤。播种深度为镇压后4-5cm。
6.田间管理: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非机械精量播种地块,在子叶展开至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按要求的密度一次定苗。出苗后杂草2—4叶期,用35%稳杀得乳油或 15%精稳杀得乳油、12.5%盖草能乳油等药剂防治禾本科杂草,公顷用量0.7~1.0升药剂,用虎威1升或杂草焚、达可尔1—1.5升防治阔叶草。也可在出苗前用豆磺隆加乙草胺对土壤进行处理,防除杂草。根据當地虫情预报,在防治适期内防治食心虫。用 80%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杆熏蒸,公顷用量为1.5~2公斤。也可用5%甲拌磷颗粒剂,亩用量2.5公斤,每间隔6垄,在大豆封垄期间进行人工抛撒于垄沟处。
7.收获时期:机械联合收割,子豆叶全部落尽,子粒已归圆时进行。分段收割于豆粒变黄,开始归圆时进行。人工收获时,要铺放规整,及时拉打及人工清粮。